「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2020-07-23 ONE博士

「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簡稱「三大獎」),即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的國家級獎勵,是對科技工作者科研水平和成果的最權威認定。「三大獎」由國務院設立,每年合計評選數目不超過300項,競爭相當激烈。因此,「三大獎」的獲獎情況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創新能力及其對國家和社會貢獻的重要指標。此外,在首輪「雙一流」高校的遴選中「三大獎」的獲獎情況也是重要參考標準。


眼下正值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期,「動態調整」也進入了倒計時。那麼在首輪建設期內有哪些高校表現突出呢?軟科採用折合分數計算方法,對2016-2019年內各大高校獲得「三大獎」的情況進行了匯總和比較。


下面是以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獲2016年度至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折合分數統計情況: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這些高校表現亮眼!


從統計結果來看,清華大學獲得三類獎勵的數量均為最多,折合分數更是遙遙領先於其他高校;浙江大學共獲得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與清華齊平並列全國首位,「三大獎」的折合分數穩居全國第二;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分居第三、第四位。此外,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6所以工科見長的高校也進入全國前十的行列。


東南大學坐落於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雙一流」建設以來,東南大學在「三大獎」上收穫頗豐。每年的獲獎數都在3個以上,獲獎總數達到15個,其中近半數為科技進步獎,體現了該校在成果轉化方面的突出優勢。同時,東南大學在自然科學獎上的表現也同樣可圈可點。2016-2019年間共獲得自然科學獎4項,體現了其在學科前沿、基礎研究方面的同樣擁有不俗實力,獲獎項目使我國在多個研究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湖南大學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校區坐落在湘江之濱、嶽麓山下,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譽。作為老牌名校,湖大近年來「雙一流」建設成效顯著:2016年,湖南大學並沒有「三大獎」的斬獲,而到2019年,湖南大學強勢崛起,狂攬5項大獎。當年「三大獎」獲獎數目與其他兩所高校並列第4,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均有兩項獲獎。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作為一所特色鮮明的行業類高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過去4年間累計獲得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這些獎項均與石油類相關學科緊密相關,為我國的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例如,張來斌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單位完成的研究成果「油氣管道系統完整性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推動了管道完整性技術進步,進一步提升了管道完整性領域國際競爭力。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此外,揚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兩所非「雙一流」高校4年間獲得「三大獎」累計20項,並列全國高校39位,是非「雙一流」高校中誕生的最大黑馬。


下一輪「雙一流」,這些高校或成有力競爭者


「三大獎」是高教領域公認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高校科研實力的「硬核」認證。從首輪「雙一流」的遴選標準來看,如果一所高校拿到了「三大獎」的特等獎、一等獎以及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那就擁有了衝擊「雙一流」的強力背書。那麼,在本輪「雙一流」建設期中,哪些高校獲得最多此類獎項呢?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統計結果表明,「雙一流」建設以來,以第一單位獲得自科二等獎以上及其他一等獎的高校基本還是以「雙一流」高校為主,其中「一流大學」33所,「一流學科」高校16所。另外,還有8所非「雙一流」高校獲得了自科二等獎以上及其他一等獎,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分別為:南京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揚州大學、湘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重慶師範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創建於1934年,是首批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與江蘇省政府共建醫學院校。作為一所醫學類高校,南京醫科大學的學科實力十分強勁。沈洪兵教授牽頭的中國人群肺癌遺傳易感新機制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該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評A+等級。而且,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南京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與預防學科更是排在了全國首位。在本輪「雙一流」建設中的優異表現,使其成為下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有力競爭者。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歷經百餘年辦學歷程的華南農業大學,特色鮮明,農業學科實力雄厚。劉耀光院士主持完成的「雜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遺傳基礎」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奠定了我國在雜交水稻分子遺傳基礎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該校獸醫學獲評A-等級。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華南農業大學的農業工程、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畜牧學等10個學科均取得了傲人成績,排在全國前十。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南方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學院校。南方醫科大學的辦學規模龐大,專業實力雄厚。今年年初,基礎醫學院高天明教授領銜團隊「抑鬱症發病新機理及抗抑鬱新靶點的研究」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項目為快速抗抑鬱藥的研發提供了新靶點。此外,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南方醫科大學的特種醫學排在全國前十,實力不俗。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的揚州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近年來揚州大學科研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楊建昌教授領銜完成的項目「促進稻麥同化物向籽粒轉運和籽粒灌漿的調控途徑與生理機制」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項目的成功標誌著我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的基礎研究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此外,揚州大學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佔據非「雙一流」高校第4名的好成績,學科水平以及重大項目與成果兩項上優勢尤其突出。2019年12月,揚州大學校長明確提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衝刺「雙一流」,並指出未來三到五年時間是「極其關鍵的時期」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三大獎」最多?


此外,湘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重慶師範大學均有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斬獲,成績也十分令人矚目。


而從歷屆獲獎者的研究經歷來看,這些成果基本都是經過孜孜不倦鑽研才最終得以誕生的。研究從基礎的設備到人員配備基本都需要不小的投入,而非「雙一流」高校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能獲得如此成績尤其顯得不易!


國家科學技術獎對於中國的科學界來講,無疑是最高的獎項,如此眾多的獎項也將最終推動中國科技界的進步。新一輪「雙一流」遴選即將開始,希望高校能抓住歷史機遇,為國家科技進步貢獻更多力量,也在高校發展史上鑄就新的輝煌。



博士一對一:專注背景提升,助力名校申請。在每一個細分領域,找到自己的興趣。

關注頭條號@ONE博士

相關焦點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得的研究生教育成果獎最多?
    眼下正值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有哪些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方面表現優異?又有哪些高校進步明顯呢?軟科整合了雙一流建設以來的兩批次獲獎數據,對各大高校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鑑於研究生教育成果獎從獎勵等級上又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考慮到不同級別獎項的獲獎難度差異,本文在計算折合分數時分別對其賦予不同權重:特等獎4倍權重,一等獎2倍權重,二等獎按照實際獲獎數量計算。以下為雙一流建設以來內地高校國家級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統計。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批社科重大項目最多?
    因此,能獲得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通常表明了一個單位或個人在人文社科領域具有相當的實力,而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數量也成為評價高校人文社科學術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眼下正值首輪「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批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最多呢?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得了最多的中國青年科技獎
    高校學科建設,離不開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貢獻。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得的中國青年科技獎最多呢?前十名高校仍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為主,清華大學累計獲獎17項,位居第一;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別獲獎13、12項,位列第二、三名。此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位列第四、五、六名,復旦大學和山東大學並列第七名;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並列第九。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新增「傑青」最多?
    眼下處在第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階段,高校間的人才實力引發了較為激烈的討論:「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進步明顯?截至目前又有哪些高校「傑青」現職數量名列前茅?我們一起來看看!若以2015年作為「雙一流」建設的前後分界線,在「雙一流」政策的背景下,各校「傑青」當選數前後有何變化?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獲批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最多?
    當前正值第一輪「雙一流」建設收官、第二輪「雙一流」即將來襲之際,各大高校都在為下一輪雙一流評選做準備。而國家社科基金作為高校人文社科領域中最權威、影響範圍最廣的科研基金項目,尤其是國家社科基金中重大項目,代表了一所高校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研究水平。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所高校獲得這一國家級最高獎項最多?
    作為國家在教學研究和實踐領域中頒授的最高獎項,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以下簡稱:高教成果獎)被視為與國家科技成果三大獎並列的國家級獎勵自從2017年國家開啟「雙一流」建設以來,最近的一次評選在2018年。高教成果獎從獎勵等級上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級別,其中一等獎和二等獎項目由教育部批准,特等獎需由國務院批准。軟科採用折合分數計算方法對各高校的獲獎情況進行了匯總和比較。考慮到不同級別獎項的獲獎難易程度和價值,對其賦予不同的權重,具體賦權情況為:特等獎4倍權重;一等獎2倍權重;二等獎按照實際獲獎數量計算。
  • 「雙一流」建設以來,高校發表Nature&Science論文Top10的大學!
    從十九世紀以來,這兩大期刊在所有投稿中,儘管是原創文章,但是數量上只有不到8%的文章被接受並成功發表。可想而知,這兩大期刊的含金量,從一定意義上,能夠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該學科領域裡面的最高水平。所以,Nature和Science的發文量,某種意義上,也是研究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哪些地方高校進步最大?2020中國地方大學學術...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地方所屬高校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科學研究實力最強、學術水平最高? 哪些雙非地方高校最有希望躋身下一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 三大獎獲獎數偏低,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或淪為雙一流B類?
    縱覽各大高校在「三大獎」的表現,雖然「雙一流」建設高校光芒難掩,但不少未上車的高校同樣表現搶眼,是「雙一流」建設名單的有力競爭者。 如今,2020年已經走完四分之三,首輪「雙一流」建設周期也即將落幕。根據《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動態調整的,而在對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進行遴選時,會對高校的科研能力有硬性要求。作為國家最高等級獎項,「三大獎」(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會成為體現高校學術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 下一輪雙一流高校建設,六所一流大學B哪些可以升入A
    雙一流大學影響力越來越大,比如各種企業招人已經字雙一流為最新標準,各省的選調生也基本上是一流大學加中科院大學,而A類和B類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有的省只要A類學校不考慮B類(比如山西省只要36所A類和中科院大學),而教育部當時說AB類同等對待,可最新公布的強基計劃,只有A
  • 雙一流高校面臨重新洗牌!哪些高校有望進入第二批建設名單?
    自2016年開始建設,5年為一周期,即將迎來新的評選。那些在過去的一輪裡沒能入選的高校,已經開始躍躍欲試在這次評選裡大放異彩。下面就來看一看,哪些大學這次被看好入選「雙一流」吧! 一、根據校友會非雙一流排名:
  • 2000-2019年雙一流大學獲國家科技三大獎數量排行,這是硬實力!
    全國雙一流大學2000至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數量排行榜,這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榜單,它是一所大學科研實力的體現,是一所大學的硬實力。在盤點這下榜單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何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與高校科研成果密切相關的三大獎又是指什麼。
  • 2017年以來,這10所高校可憑藉三大獎晉級雙一流
    2020年國家三大獎初評出爐了,一批非雙一流高校的學子們趕緊把名單看個遍,因為這個三大獎太重要了,決定了一個高校的生死命運:因為三大獎可以晉級雙一流院校。華南農業大學憑藉改大獎,有資格進入雙一流。尤其是南京醫科大學,既有自然科學二等獎,又有預防學科全國第一的成績,進雙一流可以說是百分百。
  • 從國家三大獎的表現來看:這兩所高校本輪入選雙一流A類毫無懸念
    不管是國家對雙一流高校評估也好,學科評估也罷,國家三大獎都是其評估中參考的重點。所以一所高校在國家三大獎方面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其在學科評估和雙一流評選的結果。而這兩所985高校——湖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在第一輪雙一流評估中,被降格為雙一流B類高校(另外還有一所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是同樣的境遇)。
  • 國家三大獎初評公布,這些學校或已經拿到雙一流門票
    近日,國家三大獎公布。據統計各個省、行業協會等有報送權的單位推送了超過歷史新高的成果,但是初評通過項目少於去年,一次性刷掉率超過85%。不少知名高校報送數個獎項,結果顆粒無收,更如清華大學國家自然科學獎報送了15個項目,最終只有一個項目通過。這一屆的三大獎含金量極高,如果按照上一屆的評選規則,本次三大獎極可能作為下一輪雙一流高校參考,這些優秀的學校或拿到了入門或者升級的門票。
  • 雙一流評選中誰能拔得頭籌?請拭目以待
    入選雙一流的條件 ①ESI標準,全球前1%。 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以上,自然科學,國家級的大獎。 ③教育部評估前20%。最有能衝擊雙一流的高校,有以下高校,各地方高校2020預算收入都在為此加大。各地方都為此目標努力。
  • 西北師大獲甘肅重點支持衝擊雙一流,多所中西部高校正謀劃大局
    隨著江蘇大學官宣入圍雙一流院校後,第二輪雙一流高校評選已經徐徐拉開帷幕。近日,西北師範大學召開2020年秋季學期工作安排會,會議要求「舉全校之力支持教育學科建設,打好一流學科評估衝鋒戰」,提到「要牢牢把握好國家重大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西北師大建設一流大學的重大機遇」,通過透露出來的消息我們可以了解到西北師範大學正在籌備教育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從而躋身於雙一流高校行列,
  • 「雙一流」建設以來,各大高校當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數有...
    四批次合計入選497人,其中有271人來自於本科層次高校。 「雙一流」建設以來,各高校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入選人數上有何變化?一起來看看吧! 王建枝教授曾獲華中科技大學伯樂獎、研究生最喜愛導師獎,何嶺松教授被學生推薦為「荊楚好老師」。「上何老師的課不好玩?那不可能!」「再枯燥的課,他都能讓它變得生動起來」是同學們給予何嶺松的評價,雖然教的是機械專業,對很多學生來說抽象、深奧的內容,都被他講得好玩。去年9月學校召開「雙一流」建設中期自評會,專家組高度評價並一致認為:華中大超額完成「雙一流」建設階段性任務,成效顯著。
  • 「雙一流」建設以來,2020中國財經類大學學術排名公布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哪些財經類大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科學研究水平最高?哪些財經類高校是2016-2020年中國「雙一流」建設周期內發展最快、進步最大的財經類大學?學校佔地818畝,設有三個校區,主校區位於國定路777號。截至2017年9月,學校有專職教師1043人。現有各類在校生20419人,其中全日制15159人。從學生分類看,本科生8041人,碩士生6053人,博士研究生1166,學歷學位留學生826人。
  • 大專生壞消息,雙一流高校不再招專升本?「雙一流」變「三一流」
    雙一流高校不再招收專升本?2020年教育部就對高校專升本招生作出了一系列要求,十一月份初,天津一所雙一流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更是明確出臺限制普通專升本招生的政策,該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校,從2021年開始停止普通專升本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