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出海:中國兩大上市教育公司搶灘大馬背後的邏輯

2020-12-13 教育金融研究專家

2016年,「新加坡旁」成了國內房地產界的熱搜詞,包括碧桂園、富力、綠地等中國開發商如過江之鯽,並在那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四年之後的2020年,「新加坡對岸」的馬來西亞,正在迎來另一批中國玩家,他們這次瞄準的不是房地產,而是教育。

不是猛龍不過江,不是蛟龍不出海。以希望教育和楓葉教育為代表的先鋒,能否引領中國教育跨越馬六甲,邁向更遠更廣袤的國際市場?

猛龍過江:15億元跨國大併購

3月2日,港股內地教育公司希望教育(1765.HK)發布公告稱,擬作價1.4億美元(約合10.9億港元)收購馬來西亞最大的私立高等教育服務供應商——英迪教育(Inti Education Holdings)100%的股權。

希望教育民辦高校網絡

據悉,英迪是馬來西亞最大的私立高等教育服務供應商之一,在當地擁有及經營一間大學及五間學院,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質和學位授予資格,且被納入中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白名單,符合學歷互認條件。英迪還與英、美、澳、新等國的多所海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英迪現有超過16,500名學生,生均學費約3萬元/年(人民幣,下同)。2018-2019年度,英迪分別錄得稅後純利3192.7萬元及3256.5萬元

希望教育表示,此項收購將促進其學校網絡的地域拓展,推動教育服務多元化,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學歷晉升通道,充分發揮公司院校境內外協同效應,並藉助英迪在馬來西亞私人高等教育市場的領先地位,促進集團的獲利能力及長期業務持續發展。

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希望教育在四川、貴州、山西、寧夏投資運營了五所本科院校,在四川、貴州、江蘇、河南投資運營了七所專科院校,在四川投資運營了一所技師學院。目前,希望教育在校生規模及收入規模已雙雙突破「雙10」大關,即在校生突破10萬人、收入突破10億元。

同期併購馬來西亞教育項目的,還有另一家港股內地教育公司楓葉教育(1317.HK)

1月29日,楓葉教育公告稱,擬以4.32億港元現金要約收購同為港股上市公司的馬來西亞皇岦國際教育企業集團有限公司(8105.HK)的全部股份,後者於2018年5月在聯交所上市。楓葉教育稱,若收購順利完成,皇岦將成為楓葉教育的全資子公司,同時將撤銷其在港交所的獨立上市地位。

2月28日,楓葉教育提出的要約收購已在各方面成為無條件。

楓葉教育國際學校網絡

皇岦是一家位於馬來西亞的民辦教育服務供應商,主要提供幼兒園至A-Level課程及高等教育課程。截至目前,皇岦學校有在讀生1000餘名,學校總容量為2600人。業績方面,2019年上半年,皇岦營收利潤分別約為5906.87萬港元和409.89萬港元;2019年下半年,實現營收約2688.56萬港元但虧損約974.7萬港元。截止去年6月30日,皇岦集團淨資產約1.45億港元。

楓葉教育認為,通過收購皇岦可提高集團經營的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市場份額,並加強楓葉品牌;收購完成後,楓葉集團可以將其教育服務的地域覆蓋範圍擴展到馬來西亞,並實現交易雙方旗下學校間資源共享。

資料顯示,楓葉教育是中國領先的國際學校集團,提供學前教育及K-12教育服務。截止2019年10月15日,楓葉教育集團擁有100所學校,學校網絡覆蓋26座城市,其中包括中國22座城市、加拿大3座城市及澳洲1座城市;旗下學校在校生總數達41,508人,較2018年同期上升13.5%。

楓葉教育董事會將海外擴張視為長期增長策略的一部分。早在2016年7月23日,楓葉教育曾公告稱收購新加坡一教學物業用於開設雙語楓葉學校;2019年2月,楓葉教育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開設一所高中;2019年8月,楓葉教育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羅克維爾市收購了一塊佔地27.4英畝的校園,該學校預計於今年9月開學。

為什麼是馬來西亞?

過去一周,馬來西亞政局變幻莫測,自前總理馬哈蒂爾突然辭職後,各黨派圍繞新總理人選展開激烈博弈。就在這敏感時期,楓葉教育和希望教育先後宣布併購大馬的教育機構。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是馬來西亞?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新加坡對岸的這個國家。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Malaysia)俗稱「大馬」,國土面積33萬平方公裡(約等於廣東省加山東省的面積之和),首都吉隆坡。人口方面,2018年馬來西亞共有3266萬人(介於我國貴州省和重慶市之間,相當於上海加香港的人口總數),主要民眾為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其中華人族群主要為福建人、廣東人和海南人。

1990年代,馬來西亞的經濟突飛猛進,躋身亞洲四小虎之一,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同時,大馬還是全球第二大的棕油生產國、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馬來西亞的GDP總額為3543.48億美元(略高於廣州市2019年的3425.2億美元),但其人均GDP高達11,239美元,而我國2019年人均GDP才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至10,276美元。

再說大馬的教育。

馬來西亞最高學府——馬來亞大學

馬來西亞政府重視教育,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2016年該國成人識字率94.64%、毛入學率71.08%。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馬來西亞列為全球最佳教育選擇排名第11位。希望教育和楓葉教育不約而同斥巨資併購大馬教育標的,也足以說明其教育的價值所在。

關於馬來西亞教育的「成功經驗」,以下幾點或能說明些什麼:

1、馬來西亞至今7任總理,其中6任總理都擔任過教育部長;

2、馬來西亞自1992至今的近三十年間,教育支出佔比一直在14%以上,最高達到25.9%,如2016年馬來西亞教育支出佔政府總支出的22.6%,該比例高居全球第22位;

3、馬來西亞政府重視教育質量,由馬來西亞學術鑑定局(MQA)專門負責教育質量評估,採用質量標準管理體系,以確保優質的教學質量;

4、馬來西亞一直致力於打造「國際教育中心」,高校大多以英文授課或設立與國際接軌的雙聯課程,引進英、美、加、澳、紐西蘭等國高等教育課程,畢業生可獲頒相關國家高校的文憑,該文憑在全球被廣泛認可。

楓葉希望想幹嘛?

馬來西亞政府希望打造「國際教育中心」,2020年有望吸引20萬國際留學生,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生源國,雙方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也就自然而然了。

從國際教育和留學市場的發展趨勢看,未來的整體趨勢是選擇更加多元化,群體逐漸下沉和更加豐富。可以預見,伴隨著教育國際化和留學市場多元化發展,逐步強壯起來的中國教育機構也將更主動擁抱國際教育市場。比如,當國內民辦高校標的日益稀少且價格水漲船高之時,馬來西亞的私立院校也就成了新的目標——馬來西亞現有私立高校多達 482 所!

2018-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增速降至十年來最低,而赴英、加、澳的留學生規模仍穩中有漲,但與此同時,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泰國、阿聯等一些「小眾」留學目的國開始快速崛起。

事實上,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馬拉西亞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基礎教育,相比於美、英、加、澳等國,都有其自身的優勢。

首先,相比於歐美高昂的費用,馬來西亞留學相對便宜很多。比如馬來西亞大部分國際學校一年的學費約3-6萬元人民幣,但教學水平並不低,留學馬來西亞高等院校的費用也僅為歐美高校的1/4到1/3,月均3000元就能保障正常留學生活。

其次,馬來西亞推行大英國協的教育機制,整體水平較高、文憑的國際認同度高(包括中國),且優秀學校與英美澳高校的銜接做得很好,留學性價比很高,堪稱黃金跳板。

其三,馬來西亞的高等教育實行雙聯課程,比如劍橋哈佛都在馬來西亞有分校,如果就讀雙聯課程,就既可以在馬來西亞就學也可以去總校讀書,費用不同但獲得的證書卻完全相同。

其四是文化認同和語言優勢。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和文化的國家,馬來西亞作為大英國協國家,英語是正式的生活語言和工作語言,普及度和使用率居亞洲第二,而華語的使用率和普及率也相當高。

當然,整體上看馬來西亞的教育與英美等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但這不失為國際教育多元化和留學平民化的一個選項。不管是希望教育還是楓葉教育,它們收購大馬的英迪教育和皇岦國際教育,除了自身教育業務的拓展和規模的擴張,更重要的是通過布局馬來西亞,進而向東南亞乃全球教育市場進發。

相關焦點

  • 中國鋰電企業的出海邏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歐洲大展拳腳自然離不開其背後供應鏈的支持,中國鋰電供應鏈企業跟隨出海成為必然趨勢。2020年歐洲電氣化加速,一批具備「走出去」實力的中國鋰電企業相繼在歐洲建廠布局,帶動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出海。
  • 金龍魚將在A股上市,背後老闆現已96歲高齡,蟬聯了13屆大馬首富
    網絡上經常有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玩笑話,比如「我最近和馬雲在談一筆幾個億的大生意」。這樣的話語不絕於耳,人們也樂得拿首富們開開玩笑。不過大家知道嗎,其實各位在生活中,除了和馬雲、馬化騰做過生意,也和大馬首富做過生意。這位大馬首富名為郭鶴年,現已96歲高齡,卻精神抖擻、熱衷於工作,並且已經蟬聯了13屆大馬首富。
  • 中國首座海外大橋,填補了中國建橋史上一項空白,宛如蛟龍出海
    中國首座海外大橋,填補了中國建橋史上一項空白,宛如蛟龍出海中國有很多大橋,像武漢長江大橋、清瀾大橋、膠州灣跨海大橋、廈門大橋等等。其中名氣最高的要數2018年開通運營的港珠澳大橋,它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劍橋史上的裡程碑,除了它之外,中國還有一座橋梁也是裡程碑的存在。
  • 出海日報 | 騰訊推出「大馬版微信支付」;Line母公司Naver投資...
    進入正文之前,先看這裡 ☞  1. 「36氪出海」微信公眾號現已問世!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微信搜索「36氪出海」(ID: wow36krchuhai),關注起來吧!將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內容。多謝關注,請多多推薦!
  • 晶片板塊業績「蛟龍出海」 國產替代加速潛力可期
    【晶片板塊業績「蛟龍出海」國產替代加速潛力可期】受益於國產替代和5G時代即將來臨等利好因素,今年以來,國內晶片企業股價普遍實現上漲,且多家A股晶片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已經從國產替代中獲益。2019年上半年,有25家相關企業飄紅,實現盈利,其中淨利潤過億元的有8家企業。
  • 赤子城科技入選《快公司》創新公司榜單,這家出海公司的價值潛力有...
    近些年,通過開發工具類、休閒遊戲類應用形成產品矩陣,並運營基於AI的全球信息分發平臺,這家公司逐漸積累起了全球範圍內超11億用戶。今年,赤子城科技在年初宣布推進「流量+」戰略升級,收縮To B全球信息分發業務,聚焦社交、遊戲兩大賽道,推出自有應用,開始了出海的新階段。
  • 在線教育出海也「瘋狂」:去印度做公務員考試培訓
    從早期中國資本投資海外教育品牌,到技術類、產品類、網際網路公司走向海外教育市場,再到教育公司實現團隊在海外落地,中國企業教育出海的規模逐漸擴大,形式更加多元。除了字節跳動開始在印度試水教育外,近期,還有不少中國企業頻傳進軍印度在線教育市場消息。
  • 新東方「穩健」、好未來「新潮」,2019年兩大教育巨頭的投資邏輯
    新東方與好未來呈現出不同的投資風格,其背後體現出什麼樣的投資邏輯?文/丁志斌在線紅利刺激下的教育投資狂奔幾年之後,逐漸陷入寒冬。2019年依舊難以挽回頹勢,投融資數量和交易額均銳減。DaDa、曉羊教育、河小象、豌豆思維、小鵝通陸續完成億元以上融資,而這些大額融資的背後,有兩個耳熟能詳的教育巨頭——新東方與好未來。新東方、好未來近幾年一直通過投資拓展疆土,資本寒冬持續下的2019年,新東方、好未來又投了哪些企業?折射的投資邏輯又是什麼?
  • 大變局之下深圳上市公司的特徵
    來源:經理人雜誌來源| 綜合開發研究院12月9日,《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0)》在深圳舉辦的「中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作專題演講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是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團隊編制,旨在動態反映深圳上市公司發展的現狀、特徵、趨勢,形成更多規律性認識,剖析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針對性政策建議,力爭以高質量的研究服務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FPX 3:0獲英雄聯盟S9全球總決賽冠軍 背後公司FunPlus出海收入超...
    公開資料顯示,FPX全名FunPlusPhoenix,2017年遊戲公司FunPlus成立趣加電子競技俱樂部,進軍電競賽事。據其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動娛樂公司,目前北京、上海、臺北、舊金山、東京等地均設有辦公室,員工超過1000人。旗下研發有《開心莊園》《天天農場》《阿瓦隆之王》《火槍紀元》等人氣遊戲。
  • 長信傳媒新加坡上市,影視+演藝雙核驅動下的出海新勢力
    自去年起長信開始涉足演唱會領域,並成功舉辦了李榮浩「年少有為」世界巡演,並成為了周杰倫在中國(不包括港澳)、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的演唱會巡演總統籌。 綜合來看,長信傳媒在影視和線下演藝市場互相補足的雙核打法,在內容出海上的開拓與深耕,是其業務穩健增長並於新加坡成功上市的關鍵。
  • 幫助中國的教育產品出海,Google 在技術和推廣上給了這些經驗
    在 Google 開發者大會期間,我們和兩家做在線教育產品的開發者進行了交流,聊了聊出海道路上的一些故事,還有在這過程中 Google 發揮的作用。比如在用語法解析一個句子的時候,可以把它看成主謂賓定狀補,這種去拆分的邏輯放到各種語言裡都是成立的。於是 LingoDeer 就以這個邏輯基礎出發,從成分的角度上與遊戲結合,最終發現非常完美。一個學習者去理解一門語言,除了學習語法外,剩下的就是對詞彙的記憶。所以結合到做語言學習產品,邏輯也變得非常簡單,通過遊戲式的重複,讓用戶記住語法。
  •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
    原標題:國內開發團隊多部遊戲作品進入App Store和Google Play年度榜單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昨天,蘋果公司宣布,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公司打造的《原神》成為App Store年度精選遊戲,這是中國的開發者首次獲此殊榮。
  • 中國企業出海新路徑:阿里雲上,觸達全球
    然而很少有人能想到,這款充滿濃濃異域風情的手遊竟然來自中國福建,是一款Made in China的手遊。而更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這家遊戲公司主要的運營以及開發人員都在國內,卻賺著大把中東土豪的錢。這一切背後都是因為雲計算的力量。
  • 在線教育Lingo Bus開創中國文化出海新方式
    11月9日,在線少兒中文學習平臺Lingo Bus亮相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Lingo Bus中文項目負責人蘇海峰發表了《在線教育開創中國文化出海「新機遇」》主題演講。他表示,以Lingo Bus為代表的在線少兒中文平臺成為全球少兒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通過高品質的在線漢語教育輸出,中國文化出海再添新力量。圖:Lingo Bus中文項目負責人 蘇海峰來自中科院的《海外在線少兒中文學習白皮書》顯示,「漢語熱」在世界範圍內持續升溫,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預計2020年將達到2億。
  • 上市公司搶灘現金貸正規軍 螞蟻借唄ABS發行破千億
    (原標題:上市公司搶灘現金貸「正規軍」 螞蟻借唄ABS今年發行已破千億)
  • 中國APP 出海「變形記」
    緊接著,獵豹也不甘落後,於2014年赴美上市,上市的成功同樣得益於旗下出海工具產品。幾家頭部公司的燒錢大戰甚至養肥了一批做海外的移動廣告平臺,Mobvista、Yeahmobi、Avazu等網盟平臺都是在那個時期起勢的,如今這些平臺中有的也已經上市。融資、上市、燒錢、擴張,風口之上,一切看起來很美。但熱鬧的背後,由盛轉衰的伏筆已經埋下。
  • 在線教育平臺「跟誰學」背後,隱藏的4個增長邏輯
    日前,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成功IPO,其成功背後的增長邏輯是什麼呢?本文將從存邏輯、產品邏輯、運營邏輯和盈利邏輯幾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的在線K12上市公司。
  • 兩大溫商企業集團實現「上市公司集群化」
    4家企業中,上海華峰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歸屬知名溫商企業華峰集團、均瑤集團旗下。  當日,華峰鋁業與均瑤飲品兩家公司不僅創造了溫商企業「同場上會」「同日過會」的佳話與記錄,更使得它們背後的控股股東華峰集團、均瑤集團分別成為溫州本土和在外溫商中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企業集團。
  • 君聯資本王超:投資金融科技的邏輯
    中國經濟體量很大,金融行業基礎又比較好,構成了好的大環境和背景。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成熟公司,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已有的基礎上真正結合客戶需求,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這是最核心的問題。記者:近期BAJ紛紛剝離自己的金融業務,準備分離上市,您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