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國學,傳承命脈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作者 / 朱炳林
江西省鄱陽縣中醫院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
改定三痺湯系張璐創製,載《張氏醫通·腰痛門》。三痺湯為《婦人大全良方》,是將《千金方》獨活寄生湯加黃芪,以續斷易桑寄生而成。細究之,只是加了黃芪,用續斷或桑寄生皆可。《千金方》中「寄生」藥下已註明「古今錄驗用續斷」。《中國醫學大辭典》「寄生」藥下說「如無真者,以川續斷代之」。可就是這僅加一味黃芪便改方名的方子,卻為後人看重,如喻嘉言治痺證,首選三痺湯(見《醫門法律·中風門·附痺證渚方》。又如汪昂《醫方集解》亦選三痺湯,且排在獨活寄生湯前,汪氏很欣賞喻氏選方之精,認為此方以養血補氣固本之藥為主,以治三氣之藥從之,「散藥得補藥以行其勢,輔正驅邪,尤易於見功」(《飛醫方集解》)。雖然只加黃芪,實在不可小覷,黃芪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理,增強衛氣司開合的能力,對於溫通血脈、流行經絡有重要作用。《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篇中首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即看重黃芪。
曾用改定三痺湯治錢某,男,64歲,農民,1996年5月2日初診。患者居住地潮溼,兩個月前淋雨後覺身重,後發腰腿酸痛,兩上肢及肩胛亦隱隱發痛,在某個體診所服消炎痛,並行針灸、推拿,外貼傷溼止痛膏,一度好轉。近一周疼痛加劇,伴手指麻木,起居困難,夜間症狀加重,致使不能熟寐。血常規、血壓均正常,飲食尚好,舌質暗淡,苔白,脈弦細。證屬正氣虛弱,三氣雜合為患,治以益氣養血通痺。方用改定三痺湯加味。(本文由國學髓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處方:黃芪30g,黨參20g,白朮15g,茯苓20g,甘草10g,當歸20g,川芎15g,炒白芍15g,防己10g,細辛5g,防風15g,制川烏6g,肉桂5g,生薑三片,紅棗3枚,雞血藤1.5g,桑枝20g,海風藤15g,7劑。二診:疼痛大減,麻木亦減輕,夜能安寐,效不更方。原方續服10劑而愈。改定三痺湯系三痺湯去生地、杜仲、續斷、秦艽、獨活、牛膝,加防己、白朮、烏頭。
I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07年第2733期。○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I 投稿郵箱:445288908@qq.com
I 注意警示: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為普及中醫知識,僅供專業中醫人士思路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不構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推薦閱讀
更多精彩優秀內容請關注在歷史文章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