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動產佔有改定的構成要件

2021-01-08 徐振亮律師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

青島源宏祥紡織有限公司訴港潤(聊城)印染有限公司取回權確認糾紛案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民事判決書)

裁判摘要:《物權法》第23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同時,該法第27條規定:「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依據上述規定,動產物權的轉讓,以交付為公示要件,無論交付的方式是現實交付還是以佔有改定方式交付。當事人之間僅僅就物權的轉移達成協議,但未就該動產達成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佔有改定協議的,不能構成《物權法》第27條規定的佔有改定,故不能發生物權轉移的效力。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關於本案協議中約定的方式是否屬於佔有改定。所謂佔有改定是指讓與人與受讓人達成動產物權變動協議後,依照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仍然繼續佔有該動產使受讓人因此取得間接佔有,代替現實交付。《物權法》第27條規定:「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從上述規定可以得出,佔有改定構成要件表現為:(1)當事人之間達成動產物權變動協議,該協議是發生交付的基礎;(2)除了達成物權變動協議,就該動產另外達成讓與人繼續佔有使用該動產的協議。而本案中,雖然雙方當事人籤訂的七臺設備物權轉讓協議包含有所有權變動內容,但沒有就被上訴人港潤印染公司繼續佔有使用該七臺設備另外達成協議。因此,港潤印染公司與上訴人源宏祥紡織公司之間的協議不構成佔有改定交付。

綜上,因該七臺設備並未現實交付,儘管當事人籤訂的協議有效,也只是產生債權效力,並未發生物權變動效力,上訴人源宏祥紡織公司並沒有實際取得該七臺設備的所有權,故其在被上訴人港潤印染公司破產案件中並不享有取回權。

源宏祥紡織公司稱涉案七臺設備物權通過三方協議已經轉移給其所有並享有該設備的取回權理由不能成立。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2年第4期(總第186期)

有話要說

佔有改定是指讓與人與受讓人達成動產物權變動協議後,依照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仍然繼續佔有該動產使受讓人因此取得間接佔有,代替現實交付。其構成要件表現為:一是當事人之間達成動產物權變動協議,二是就該動產另外達成讓與人繼續佔有使用該動產的協議。

本案中,因港潤印染公司拖欠源宏祥紡織公司與程泉布業公司貨款,故三公司達成協議,約定程泉布業公司將債權轉移給源宏祥紡織公司,港潤印染公司以其所有的7臺機械設備折抵所欠源宏祥紡織公司貨款,協議同時約定機械設備所有權自協議生效之日起轉移為源宏祥紡織公司所有,港潤印染公司應在2010年3月31日前將所折抵的設備交付源宏祥紡織公司。從協議來看,該協議包含債權和物權兩個方面的內容,即一方面約定了港潤印染公司以設備抵頂欠款,並約定了具體的交付日期;另一方面又約定設備所有權變更的日期為協議生效之日,而非設備的交付日期。

就涉案協議而言,其與普通的以資抵債協議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協議中特別約定了設備所有權是自協議生效之日轉移,但協議並未就港潤印染公司以何種方式繼續佔有上述機器設備達成明確一致的意思表示,因此,該協議從性質上來說只是一份把標的物所有權變動日期提前了的債權債務協議。由於佔有改定的公信力較低,因此在判斷是否構成佔有改定時應當把握嚴格的標準,以防止當事人濫用佔有改定這種交付方式,逃避對其他債權人應當承擔的債務。本案中,一審和二審法院之所以認定協議中關於設備所有權自協議生效時轉移的約定並不構成佔有改定,是因為雙方並沒有就港潤印染公司以何種原因繼續佔有使用設備達成合意,也就是說協議中缺少由源宏祥紡織公司間接佔有設備的意思表示,該約定並不完整,不符合佔有改定成立的全部要件,因此也不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以期下次精彩更新吧!你還可以點讚、收藏、評論與轉發,把它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哦!

相關焦點

  • 物權法複習——動產物權佔有改定
    佔有改定是指動產物權的讓與人使受讓人取得對標的物的間接佔有,以代替該動產現實移轉的交付。佔有改定的原因在於,社會生活中,出賣人雖然將其動產出賣,但是在某一段時間內仍然可能還有使用的需要;或者買受人已經取得了該動產的所有權但是需要出賣人對該動產進行暫時的保管或者改進。在德國民法中,佔有改定已經成為讓與擔保制度的法律基礎。
  • 間接佔有與佔有改定下的所有權變動
    ,以替代動產物權變動的「交付」要件。由此,本文將以《物權法》第27條為基礎,對佔有改定及間接佔有的構成要件予以逐一分析。  (二)「出讓人繼續佔有」與受讓人間接佔有  《物權法》的各個草案幾乎都規定了「出讓人應當將該動產交付給受讓人,但雙方約定……」的語句。
  • 淺析動產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時效制度,以時間及時間之經過為其構成要素,而善意取得制度則與時間及時間之經過沒有聯繫,所以,時效制度與善意取得制度是兩種各自獨立的制度。(2)權利外形說。佔有人應推定其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讓人有信賴之基礎。(3)法律賦權說。善意取得是由於法律賦予佔有人處分他人所有權的權能。(4)佔有效力說。善意取得系由於受讓人受讓佔有後,佔有之效力使然。
  • 債權人通過協議約定動產物權變動但並未交付是否享有取回權?
    實踐中,容易出現爭議的是,若雙方當事人通過協議約定動產物權變動,但並未實際交付的,是否享有取回權。筆者將通過一則最高院的公報案例給大家進行解讀。裁判要旨債動產物權的轉讓,以交付為公示要件,無論交付的方式是現實交付還是以佔有改定方式交付。
  • 動產「動態質押+第三人監管」模式下權利衝突的解決路徑
    動產「動態質押+第三人監管」模式下權利衝突的解決路徑 2016年07月14日 09:50 來源:《人民司法》 作者:陸曉燕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動產物權的觀念交付方式及其完成標誌
    (一)動產物權的觀念交付方式及其完成標誌  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原則上有佔有和交付。佔有強調的是事實上的管領和支配,是靜態的公示方法,而交付則是佔有的轉移,是債權形式主義下物權動態的變動方式。有形的現實交付已經滿足不了現代交易的發展,無形的觀念交付應運而生。我國《物權法》規定了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和佔有改定三種觀念交付方式。
  • 《民法典》中的動產擔保物權優先受償順序解析
    動產質權是轉移動產佔有的擔保物權。根據《民法典》第429條,動產質權自出質人交付動產時設立。交付即轉移佔有,包括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兩種情形。根據《民法典》第226條至第228條,觀念交付又可進一步分為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和佔有改定。
  • ​最高院二巡案例裁判要旨16則
    1.以佔有改定方式完成交付可視為以物抵債協議已履行完畢——(2020)最高法民申3126號雞東縣華盛煤炭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八五一〇農場、黑龍江省牡丹江農墾發展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一案裁判要旨
  • 【高法速遞】最高院二巡案例裁判要旨16則
    >1、以佔有改定方式完成交付可視為以物抵債協議已履行完畢——(2020)最高法民申3126號雞東縣華盛煤炭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八五一〇農場、黑龍江省牡丹江農墾發展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一案裁判要旨動產以物抵債協議履行過程中,通過佔有改定方式完成交付,買受人取得對標的物的間接佔有,應視為以物抵債協議已履行完畢,買受人享有可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
  • 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
    (二)選錄原因 本件涉及行政處分之效力,對所謂「構成要件效力」、「形式存續力」、「實質存續力」皆有所闡釋,值得讀者了解區辨。 二、相關實務學說 (一)相關實務 有效之先前行政處分成為後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事實之一部分時,則該先前之行政處分因其存續力而產生構成要件效力。
  • 民法典施行後,以佔有改定的方式代替交付將不能設立質權
    但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實踐中,動產質押中的交付方式較為靈活,不僅包括現實交付的方式,也包括簡易交付、指示交付(《物權法》第25條、第26條、《擔保法解釋》第88條)的方式,還存在諸如動態質押中的「委託第三方監管質押財產」(即雖不移轉佔有但質權人派人現場監管、控制質物)等情形。因此,建議在質押合同中明確質押財產交付的方式,以便判定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精神、質權是能否成立以及成立的確切時間。
  • 學習民法典之16:動產交付是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的必要生效條件
    【動產交付概念】我國民事法律,不動產需要登記動產需要交付,是關於所有權移轉的規定。動產交付是指將動產的佔有轉移給受讓人的法律事實。因為交付就是佔有的移轉,故也被稱為佔有的交付。交付的法律意義是公示,即表示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及移轉的法律事實。
  • 事業單位簡述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
    這就是物的觀念交付,我們常說的觀念交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簡易交付簡易交付,即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如受讓人已經通過寄託、租賃、借用等方式實際佔有了動產,則於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本案中乙於5月18日取得手機物權,這是因為標的物手機此時已經為受讓人乙實際佔有;如果要使其先將物返還給出讓人甲,再由出讓人乙轉讓給受讓人甲,是不符合實際的。因此我國物權法規定,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民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故此本案中甲乙民事行為於5月18日生效,此時發生物權變動,這就是我們講的第一個簡易交付。
  • 動產的物權變動——以《物權法》第23條但書為重點|民商辛說
    交付之所以會導致動產物權變動,蓋因交付意思(合意)的存在,如果沒有設立和轉讓物權的意思(合意),單純的交付就不會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交付是對佔有的轉移,但兩者並不相同:引致物權變動的是交付;表彰動產物權的不是交付,而是交付的結果——佔有。佔有是一項事實,它可以作為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被公示的物權,以自物權為一般,但在特定他物權,亦有可能(如質權、留置權)。
  •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簡述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
    這就是物的觀念交付,我們常說的觀念交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簡易交付簡易交付,即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如受讓人已經通過寄託、租賃、借用等方式實際佔有了動產,則於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二、指示交付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我國物權法規定,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動產的觀念交付
    《物權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該條文告訴我們交付是動產物權變動的方式,而交付又包括了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觀念交付在學習中是特別容易混淆的一個知識點,今天我們就例子的形式來為大家區分觀念交付。
  • 事業單位法律知識:簡析動產物權的變動
    物權的變動--動產(一)一般動產對於一般動產,其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交付,即佔有的轉移。交付分為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兩種情況。所謂現實交付,是指動產物權的出讓人將動產的佔有實際移轉給受讓人,由受讓人直接佔有該動產。
  • 最高院二巡案例裁判要旨16則
    1、以佔有改定方式完成交付可視為以物抵債協議已履行完畢——(2020)最高法民申3126號雞東縣華盛煤炭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八五一〇農場、黑龍江省牡丹江農墾發展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一案裁判要旨動產以物抵債協議履行過程中,通過佔有改定方式完成交付,買受人取得對標的物的間接佔有,應視為以物抵債協議已履行完畢,買受人享有可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
  • 【跟著判例過法考民法016期】——佔有
    二審判決認為:劉某琴已交清全部購房款、訴爭二、三層房屋已由劉某琴實際佔有且認可劉某琴對案涉房產沒有辦理過戶手續沒有過錯,法院審理後判決停止對涉案房屋執行。劉某民不服二審判決,申訴到最高院。最高院最終裁定駁回劉某民的再審申請。3、小豸說法佔有體現為佔有人對不動產或動產的一種實際控制。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
    二、指示交付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我國物權法規定,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