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何旌
本報訊 快開學了,孩子們暑假作業的完成情況成了不少家長關心的話題。然而記者了解到,福州不少小學生的暑假作業都是草草完事。孩子們稱,反正老師也不批改,對新學期學習影響又不大,太認真沒意義。而不少家長則反映,暑假作業是孩子們在假期裡有利的積累,希望暑假作業能有新的變革。
學生:暑假作業做了也白做
小丁(化名)是福州臺江實驗小學的學生,開學就要上五年級了。這個暑假,老師布置的作業是「暑假作業」一本,作文八篇。
可近來,小丁的媽媽卻發現,在小丁的「暑假作業」中,數學題隨便填答案,英語單詞胡亂拼寫,有些應該查找字典解決的語文題甚至空著不答,字體也寫得歪歪扭扭,很是「髒亂差」。此外,媽媽還發現小丁的作文只完成了4篇,也全是瞎編亂造,錯別字百出。當媽媽生氣地質問小丁為什麼不用心做暑假作業時,小丁振振有詞:「這種作業,老師又不會檢查,對新學期報到也沒影響,做了也白做,為什麼要那麼認真?」
記者了解到,暑假裡,像小丁這樣完成暑假作業的孩子不在少數。
家長:作業是積累還是雞肋?
小丁媽媽說,兒子的成績在班上屬於中等水平,但兒子對暑假作業竟然有這樣的態度和看法,恐怕對今後的學習態度有影響。
「我認真看了暑假作業裡的一些題目,其實孩子若有良好的態度認真完成,對孩子還是一種積累。」
「我都快40歲了,我小時候的暑假作業就是做這樣一本『暑假作業』,那時候,開學後老師也幾乎不過問作業完成情況,現在我兒子仍然面臨我以前的局面。」福州的陳媽媽認為,小學階段「幾十年如一日」地布置一本「暑假作業」的形式太老套了,這樣的作業對孩子的學習絲毫起不到任何作用。
陳媽媽認為,暑假作業應該增加一些社會實踐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老師一定要將批改暑假作業列入下學期的教學計劃中,對學生的完成情況有一個良好的反饋。」
老師:要增加作業的「實踐性」
「做了兩個月,換來一個『閱』。」福州象園中心小學副校長、晉安區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陳敏坦言,不少學校是由於老師暑假作業批改工作量相對較大,而疏忽了仔細批閱。
暑假作業並非無用。陳敏說,暑假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假期裡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暑假作業題量其實並不大,如果學生能認真面對,還是可以發現其中的一些趣味點。」
對於現在的小學暑假作業形式單一,顯得有些「老套」,陳敏也表示認同。他說,暑假作業的形式的確需要變革,老師們應該適當補充一些孩子們可以「動手動腳」的「實踐性」作業,「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們做暑假裡的社區調查,或者是讓孩子們合夥開展一些主題的探訪活動,比如一同探訪鼓山的摩崖石刻、探訪福州各公園的荷花、探訪福州古樹……」
此外,陳敏還表示,學校對孩子們暑假作業完成情況的反饋也很重要,「學校應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暑假作業的評比比賽,讓優秀的暑假作業脫穎而出,給孩子們更多做好作業的動力。」
□相關連結
日本:暑期作業「自己定」
日本有一個最傳統的暑期作業——「自主研究」,即讓學生自定感興趣的研究項目,開學後就讓他們展示研究成果,還邀請家長一同參加。比如有學生就寫了一本旅行記,有的製作了昆蟲標本,還有的拍攝了紀錄片。
美國:參加社會活動是特色
在美國,孩子沒有暑假作業。一般公立的中小學校,會有幾星期的暑期活動,其中,遊泳、野餐、打球和漫步是每天的必修課。此外,最有美國特色的是參加社會活動和公益活動。如參觀銀行和警察局、學做麵包、到醫院去照料病人、到湖邊去清理髒物等。
韓國:注重實踐性學習
在韓國,學生在假期裡更注重實踐性的學習和鍛鍊。像野營、義工,還有社會調查,讓學生更能親力親為地感受到自然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