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結束後為什麼要謝孝?有哪些講究

2020-12-17 天順祥殯葬

謝孝是漢族葬禮的一種習俗,也即逝者葬禮結束後,孝子要去前來弔唁的親朋家中磕頭示謝,以感謝他們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逝者的葬禮。

俗語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謝孝的時間和儀式在不同地區也會有所不同,有地方葬禮結束後第二天謝孝,還有些地方葬禮結束三天後謝孝。

無論時間如何安排,其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答謝前來弔唁的親朋。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農村葬禮中的謝孝習俗。

【謝孝的淵源】

「謝孝」最早出自明末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書云:「到了一個馬頭上,董孺人整備著一席酒,以謝孝為名,單請著呂使君。」其大意為:「到了一個碼頭上,董孺人準備了一桌酒席,以謝孝的名義,單獨宴請了呂使君。」(這裡馬通碼,為通假字)。

除了《二刻拍案驚奇》,其他古典文獻中也有關於「謝孝」的記載。清朝顧張思編著的《土風錄》中有這樣一段話:「親死至七七,絰出,徧謝戚友,曰謝孝。」其大意為:親人逝去七七四十九天,守孝人穿著喪衣,扎著喪帶,答謝親友,謂之「謝孝」。

【謝孝的人員】

現代葬禮中的謝孝,多為外甥/外甥女去舅舅家謝孝,也即去世者娘家人家裡謝孝。無論逝者是男女,逝者的兒女都要參與謝孝儀式。去舅舅家謝孝的人員,多為逝者的兒女。如果喪主為獨生子女家庭,可以和堂兄弟一起去舅舅家謝孝,也即孝子去老娘家謝孝。如果逝者沒有兒女,可以由侄子、侄女代替去娘家人家裡謝孝。

【謝孝的準備】

謝孝的準備工作有二:其一、謝孝時帶的禮品,這個至關重要。禮品不能隨便買,而應由娘家人準備。按照傳統習俗,娘家人在出殯日弔唁逝者時,要準備好孝子謝孝時所需的禮品,禮品不需要多,但一定要準備,具體內容為:白公雞一隻、鞭炮一盤、鯉魚兩條、供品(刀頭)七到八斤、香一把、饅頭八個、黃燒紙數捆、白蠟燭兩支等,不同的地區謝孝時帶的禮品也會有所不同。

其二、孝服的準備,孝子去舅舅家謝孝,要穿戴好整齊的孝冒、孝衫、孝帶。然後由同族長輩帶領孝子一同去娘舅家謝孝。

【謝孝的講究】

謝孝時的講究也是挺多的,由於是外甥去娘舅家謝孝,禮節自然不能疏忽,該行的跪拜大禮還是要行的。外甥行謝孝裡的主要對象有三:其一、親舅舅:這個自然要行跪拜大禮,而且是在娘舅家的第一次跪拜大禮。古語說「娘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舅舅在葬禮中的地位可以說是無出其右的。因此外甥、外甥女謝孝,第一次跪拜大禮要先給舅舅。

其二、舅舅家的族人:這個多數為舅舅的堂兄弟,外甥向親舅舅行完跪拜大禮,稍息片刻後就要由舅舅帶領到各族人家中行跪拜大禮,以表示對娘家人參與葬禮的感謝。

其三、舅舅家的先祖:這個是謝孝的重中之重,也是謝孝環節中最為隆重的儀式。娘舅帶著外甥、外甥女到祖墳地謝孝,也即向先輩們謝孝。在娘舅家祖墳謝孝的過程大致如下:第一、清理墳塋,查看墳地有無異樣;第二、擺放供品;第三畫燒紙錢;第四、燃放鞭炮;第五、行跪拜大禮(磕四個頭、作兩次揖),第六、禮畢收拾供品按原路返回,至此謝孝儀式結束。

【謝孝的回贈】

謝孝儀式結束後,娘舅家要款待前來謝孝的孝子,這裡不再累述。等孝子完成謝孝使命即將回家時,娘舅要給前來謝孝的孝子回贈些禮品。按傳統習俗,禮品只需回四個饅頭即可,如果外甥帶的供品(刀頭)比較多,可以把肉類供品分成兩份,孝子帶回一份,娘舅家留一份。至此整個謝孝流程結束。(圖片源自網絡,如侵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參加葬禮,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講究
    參加葬禮,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講究文/@成長新視點有始有終,葬禮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後,經歷了一番風雨歷程,又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刻,從此人們就再也不能看到他,因此葬禮都會異常隆重、沉悶、肅穆。葬禮,應是平靜、肅穆的送逝者最後一程。在葬禮現場,與逝者家屬見面後,應禮貌握手,適當語言安慰家屬人員。無論是出於好奇,還是其他原因,不應注視逝者家屬。1.為逝者行禮的時候,應主動服從司儀人員口令和指揮,按次序排隊,莊重地上香、作揖,自然地尋找站立的地方。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兒子要扛幡?有哪些講究
    扛幡多用在農村葬禮中,按照傳統習俗,村裡老人去世後,子女們要為死者準備招魂幡。這樣可以讓亡魂順利走向黃泉路。那麼招魂幡為什麼要有兒子來扛,又有哪些講究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農村葬禮上的招魂幡。材料多用竹竿或柳杆,如果家中沒有現成的柳杆,通常會在村裡的柳樹上砍個大的枝幹,砍誰家的柳樹要給誰家些錢(通常五塊、十塊),樹的主人也會欣然接受,因為這是習俗。招魂杆的製作也是有講究的,砍下的柳杆通常分主杆和枝幹,主杆粗壯而堅實,可用來製作招魂杆(鄉下稱柳木桿子),寓意家道興盛。枝幹比較細,多用來做哭喪棒,哭喪棒數量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福。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有什麼講究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有什麼講究嗎?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嗎?對於前半句的理解,在家裡,一旦有老人去世,必須要有親人給親朋好友報信,這樣的行為就被稱做為報喪,報喪的人選必須是由於死者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如果人們得到了這樣的通知,就要前去送老人最後一程,如果沒有得到消息,就不必去弔唁。
  • 韓國農村葬禮複雜講究,和中國農村葬禮差距大,到底有啥不一樣?
    ---《晏子春秋》世界是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世界上存在不同的文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標誌。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就是"孝文化"。當然,這個也與我國的歷史傳統---儒家文化有關。在中國農村,我們也很容易就能發現在某一些習俗之上,有著深深的中國文化的烙印。畢竟,這些文化歷經千年的洗滌,已經深深地印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這也可以算作文化的特性。
  • 參加葬禮有哪些禁忌
    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死,死亡是每個人終要面對的。接到親朋好友的訃告訃聞,前去參加葬禮,弔唁逝者及家屬,一定要提前知道這其中的諸多講究。參加葬禮講究較多,一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尊重;二是民間說法上, 避開碰黴頭的事情。
  • 參加葬禮時為什麼要送花圈?給逝者送哀悼花圈要注意哪幾點講究?
    參加葬禮時,人們常常敬送花圈,作為對逝者的追悼。花圈最初並不是為喪禮專用的。 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聖物」。教堂中的祭司後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後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
  • 在農村參加葬禮後,為什麼要回贈毛巾?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傳承
    從我記事的一天起,農村就有這樣的一種喪葬習俗,也就是在葬禮過後,主人家需要回贈毛巾給幫助家中做事的人們,以前我不知道這樣做的含義是什麼,後來終於逐漸明白。孝布是十分重要的,要分清楚輩分和男女,什麼輩分該穿什麼孝服,長孝還是短孝,又或者是袖套,都是很有講究的,有的人因為孝布發錯了還會生氣。尤其是女者死亡,女方後人來參加葬禮,我們稱之為後家,要是給他們發的孝布弄錯了,那很可能將會迎來一場唇槍舌劍之爭,他們總容易發火讓主人家下不了臺。
  • 中國農村葬禮上披麻戴孝,這披麻戴孝是啥講究,出處在哪裡?
    在農村的葬禮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許多人披麻戴孝。很多人知道這樣做,但是不知道披麻戴孝是為什麼,到底從何而來?披麻戴孝其實是中國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周朝制定周禮開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已經規定生有養,死有葬是我們孝道文化的精神核心。
  • 老人去世後怎麼穿壽衣?有哪些講究
    有哪些講究?依照傳統葬禮習俗,老人的壽衣叫「老衣裳」。老人去世後,子女為老人淨身穿衣叫「小殮」。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有哪些講究?【穿壽衣的時間】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為老人穿壽衣,重要的是選擇穿衣時間。
  • 參加同事的追悼會要隨禮嗎?有什麼講究?注意事項有哪些?
    參加同事的追悼會要隨禮嗎?有什麼講究?注意事項有哪些?一、參加葬禮整個過程要嚴肅、莊重。葬禮的場合是莊重的,要讓真情自然流露,營造一種肅穆的氣氛,不能虛情假意、裝腔作勢,那是對死者的不敬,會引起其他賓客的方案、厭惡、譴責。
  • 農村參加完葬禮,孝衣該如何處理?這麼做讓你甩掉黴運
    葬禮在民間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如果出門辦事或者是結婚,遇到了葬禮的車隊,很多人都會比較忌諱。所以很多人在參加葬禮的時候也都會比較的注意。其實除了參加葬禮的時候要注意之外,在葬禮結束以後也是有很多問題需要了解的。
  • 出殯結束後,逝者遺像為什麼要翻過來拿
    傳統喪葬習俗中,逝者出殯時,兒子(有些地方為孫子)要手捧遺像,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列,帶領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為逝者送上最後一程。當葬禮結束返程時,捧遺像的兒子或孫子要把遺像翻過來拿,認為這樣才算一個完整的送葬儀式。
  • 農村葬禮忌諱多,這九點禁忌大家要牢記,否則容易惹出大麻煩!
    但是就目前而言,去農村參加葬禮依舊要謹記的九大禁忌,你知道有哪些嗎?我國農村喪葬的習俗,各種禮節的施行都是在對死者的敬畏之心下進行,對於一些農村喪葬的習俗,有些人會說,這其中迷信不少,的確,對於喪葬鬼神之論的說法,本是迷信。然而,俗話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做人坦坦蕩蕩,做事規規矩矩,艱苦奮鬥,又何必去求神問卜呢?
  • 開車遇到葬禮和婚禮有哪些禁忌?
    雖然說現代社會信奉科學,但是在民間,還是有很多習俗和禁忌之說,比如在紅白喜事上,講究和禁忌的地方還不少。按照風水的說法,如果沒有處理好,那麼會給這個人甚至他的整個家庭都帶來不好的影響。那麼,如果自己的愛車和紅白喜事發生關聯,如何處理才不會讓自己心裡不那麼擰巴介懷呢?
  • 新婚、體弱多病者不適合參加葬禮?盤點參加葬禮的九大注意事項
    中國的婚喪嫁娶,不僅禮數要周全,而且講究也比較多。稍有疏忽,就會被人說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尤其農村的葬禮,不僅新婚、體弱多病者、屬相犯衝者不能參加,而且規矩、禮數還比較多。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參加葬禮的九大注意事項。
  • 瓦盆一響,孝子登場,農村葬禮中的摔瓦盆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在農村辦喪事,不僅場面要隆重,而且規矩還特別多。如果誰家有老人去世,通常會請村裡年長者或輩分最高、閱歷豐富者組織安排葬禮的所有事宜。為了給死者舉辦一場隆重而又體面的葬禮,子女們在葬禮習俗、流程方面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細節方面,諸如摔瓦盆、扛柳杆等,真的可謂是面面俱到。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農村葬禮中摔瓦盆的講究有哪些?
  •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穿壽衣,有些講究你也應該了解一下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穿壽衣,有些講究你也應該了解一下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規矩的國家,這些規矩的觀念都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國家有國家的規矩,家族有家族中的規矩。現在比起古時候來說,規矩還是比較簡單一點的。古時的規矩、禮儀啥的都特別講究,還特別麻煩。從看古裝劇和一些歷史知道,古時的祭祀活動就特別講究,祭祀需要的祭品還有著規定,貧民百姓祭祀的時候用什麼動物的肉,達官貴人用什麼肉作為祭品。今天就來講講一直流傳至今的規矩,就是人去世後穿壽衣的規定吧!都知道,人的壽命總會有終結的時候,只是去世的方式不一樣。
  • 賭王葬禮完美結束,但賭王接班人何超瓊卻稱暫時不下葬
    賭王葬禮成了大家近期關注熱點,還有不少網友圍觀了賭王的葬禮直播,因為大家會好奇這種富有程度且有聲望的名人的葬禮規模,同時也會將其與其他名人葬禮進行比較。而媒體朋友們發文稱,因為參加了賭王的公祭活動,四太梁安琪給發了一個大紅包,仔細數了一下居然有1萬塊港幣。這真的是相當大的手筆了。要知道在場媒體沒上一百至少也有幾十,也就是說梁安琪這下就送出幾十上百萬了。
  • 清明節祭祖都有哪些講究?老祖宗規定了3條「禁忌」,不妨看看
    中國一直都是以孝為本,飲水思源的優良傳統,不管是古人還是現如今,對待祭祀都是非常重視的,祭祀要有祭品和一些老一輩兒的人們,有儀式有活動。請的人也都是德高望重的一群人,會有一些宴席舉行,比較隆重。現在的人對於祭祀沒有那麼多的儀式感,少去很多的步驟。
  • 在農村,俗語「墳後西北凸,家父百歲餘」,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自古以來,在農村喪葬習俗講究多,俗話說「喪不報,孝不掉,不燒紙錢不謝孝」,在很多的地方,農村老人過世是不能說「死」,一般會說「老了」,「故了」以表示對逝者的追思。在農村,老人講究「入土為安」因此對於墳地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俗話說「墳墓重山,房屋向水」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