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在青山月在天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一直都存在著非常多的風俗,這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這些文化是正在農村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成為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就來說一下關於農村最為重要的兩件大事,一件是婚嫁,另一種就是喪葬!
這個俗語:七不出門,八不還家。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這是在過完年的初七需要在家裡靜養,不應該出門到處去溜達串門,在年初八的時候在外工作的人們是不宜返鄉的,其實這也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其實在古代的意思是意味著人們需要在家裡完成自己家裡的七件大事就是茶米油鹽醬醋茶,這樣才沒有所謂的後顧之憂,這也是為了人們在過年時期能夠更好的辦好自己家裡的事情,沒有後顧之憂的說法而已。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嗎?對於前半句的理解,在家裡,一旦有老人去世,必須要有親人給親朋好友報信,這樣的行為就被稱做為報喪,報喪的人選必須是由於死者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如果人們得到了這樣的通知,就要前去送老人最後一程,如果沒有得到消息,就不必去弔唁。
對於這句俗語後半句的理解,在老人逝去之後,會有老人的後代在靈堂前跪拜,並且對前來弔唁的人們表達感謝,如果前來弔唁的人們沒有燒紙錢的話,就意味著和老人的關係很一般,對於這樣的人家屬是不需要行跪拜的謝禮。
這些話的意思更多的是教育人們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要小心謹慎的去生活,做好各方面的各種考慮,但是在現在的人們看起來很可能就會覺得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了,不過對於這些農村的俗語,我們也只是聽聽罷了,沒必要去較真不是嗎?不然也是和自己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