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十月一日正好是正好在公曆的十一月中下旬左右,對於這個日子,農村裡流傳著一句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裡,每逢陰曆的十月一號,經常都可以看到農民在路邊燒紙錢、燒紙衣,就像清明節和中元節一樣,一片火光,昭顯了凝重的氣息,陰曆十月一日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原來,農曆十月一日也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被稱為「寒衣節」,一年當中其實有四個個祭祀的節日,包括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寒衣節和冬至日,分別在春末、初秋、深秋和仲冬。很多人對寒衣節並不熟悉,因為這只是某些地方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天,通常進行祖祭和家祭。特別在江南地區,人們十分看重寒衣節,因為在這個時候天氣已經慢慢轉涼,冬天的腳步漸漸臨近,人人都穿起了厚厚的衣服,防寒保暖。
然而人們認為過世的祖先、親人也需要在這個時候增添衣物,為了表達對親人的懷緬和思念之情,在這個時節都會給亡故的人少一些紙錢和衣物。
這樣的傳統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承孝悌之意,雖然與過世的親人陰陽兩隔,但人們時刻都掛念著他們。不過在冬天的寒衣節,雖然氣溫有所下降,但雨水較少,以乾燥天氣為主,風乾物燥的時節如果大肆進行香火祭祀難免會出現安全隱患,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大量植被覆蓋在道路兩旁,如果不謹慎小心,很有可能釀成火災。
所以建議大家在祭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火種,儘量選擇文明祭祀的形式表達思念之情,為了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鮮花祭祀、掃墓等方式更加安全,不僅讓九泉之下的親人們感受到冬日的溫暖,又能保護環境,防患於未然。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如果用無火形式祭祀,與寒衣節的意義相悖,那麼廣大讀者認為寒衣節應該提倡文明祭祀,還是傾向燒紙錢、燒紙衣呢?歡迎大家與我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