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呢?

2020-12-13 古今歷史長河

完整版應該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是我國古人長時間總結出來的規律,這些道理都是很有道理的道理啊。

說說義不掌財

其實解釋起來也就是四個字:仗義疏財!一針見血。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縱橫讀初中的時候,臨畢業的時候,大家提議一人五十元給班主任買點禮物,買什麼不知道,先提上來再說,於是班長當天就收了兩千多元吧,具體多少誰也不知道,因為,後來他一個朋友過生日,他去了,吃飯,唱K,兩千元花了了。

嗯,別的老師都有各種各樣的禮物,比如一款新式電動車,一款炫鈴手機,話費裡多了兩千多塊錢,結果我們的班主任苦著個臉,騎個破自行車上下班,天天在風中凌亂。

這個班長就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平時對大家都很照顧,有人被別班的欺負了,還給找人,很好的一個人,但是就是這樣的人,他管不了錢啊!

這個義,一般是指講義氣,豪氣沖天的那種,比如,魯智深,李逵,宋江這樣的,天天就講義了,義靠什麼,仗義疏財,靠錢,宋江號稱孝義宋三郎,其實就是孝義送三郎。你不送東西,不送錢,還有什麼義氣!

關於慈不掌兵,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兩位名將霍去病和李廣。

霍去病虐待士卒,對士卒毫無仁義和慈善。典型的一個故事是,霍去病吃肉剩餘了一些,寧可扔掉,也不給士卒吃。

因此霍去病的士兵,作戰十分勇敢令行禁止,因此,百戰百勝。

而同時代的李廣則恰恰相反,李廣善待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同時對失足十分的寬容。因此李廣的士卒往往軍紀散漫。一旦遇敵離廣的失足往往立刻崩潰。因此李廣一生中大小70餘戰,大都被敵人擊潰,李廣也被匈奴活捉很多次。

慈不掌兵,在李廣和霍去病的對比中,十分明顯。

劉鄧在挺進黃泛區前,剛剛進行了魯西南戰役,活捉宋瑞珂,自己也傷亡較大。一教導員見戰友們紛紛犧牲了,痛哭了半天,正巧被鄧政委看到了,政委嚴厲地批評了他,囑咐把他調到地方工作。鄧用自己的言行告知全軍,戰爭就是殘酷的,要流血要犧牲的,活著的要承受戰友犧牲的痛苦!作為中野的政委,他當然也有慈的一面,他規定中野戰友犧牲了,都要裹白帶子!

劉伯承順利進入大別山,條件異常艱苦,手下警衛連副排長到一商家拿了一卷面想給司令員吃頓飽飯,但這明顯違犯了軍紀,劉伯承留著淚下令槍決!全軍整肅!

一支軍隊,如果統帥過分仁慈,有時就會給整支部隊帶來滅頂之災。

紅十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方志敏、參謀長粟裕帶先頭部隊已突破國軍包圍,軍團長黃埔一期出生、留過洋的劉疇西見戰友們多日奔波太累,多休息了一晚,國民黨四面包圍過來,在玉懷山幾乎全軍覆沒,方志敏、劉疇西被俘,在南昌英勇就義!

相關焦點

  • 古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是什麼意思?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話是來自於《增廣賢文》。原本的意思是心腸軟的人不適合領導軍隊,因為沒有威嚴,軍隊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而後一句說的是一個人太講義氣了,不容易守住財富。完整版應該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是我國古人長時間總結出來的規律,這些道理都是很有道理的。義不掌財其實解釋起來也就是四個字:仗義疏財!一針見血。
  • 古語講義不掌財,慈不掌兵——對義不掌財的辯證理解
    慈不掌兵,由於作者缺乏領導經驗,故不敢妄談,本篇文章不討論。而對於義不掌財,這句話,作者經過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和觀察他人,有了自己新的辯證看法。『義不掌財』這句古語,出自《增廣賢文》:「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這本來就是一本收集金句的語錄,其中有「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兩句話。這兩句話的真實作者是不可考的,就好像咱們鄉裡民間流傳的一些處世哲學金句。至於為什麼變成「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很明顯是民間對楊素的這六句又進行了再加工。對於老百姓來說,「監國」是不可企及的事情,多提無益,因此刪掉不講。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小路,是一個傳統文化愛好者,我會用不一樣的視角與你一共見證歷史,共享知識,下面請欣賞我的原創文章。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圖片來源網絡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很多人對於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比較陌生,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意思吧。
  • 慈不掌兵,義不養財
    慈不掌兵是統兵古訓,增廣賢文中有: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或養財)之語。俗語又延伸成四句: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養財,善不為官。命理中,擇業屬於幹預一個人後天運勢的成分。八字中體現出來的性格特質,在結合不同的工作、職業後,往往會有不一樣的成就、結果,恰如這些世俗道理。比如,一個人性格雖溫良但少果敢,從事武職則有失威嚴,晉升空間也會打折扣。但對這四句話要辯證的看,關鍵點就是一個「度」。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文章選自網絡)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老話過時了嗎
    在被普遍認可的民間處世哲學中,有一句話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話源自《增廣賢文》,原句只有8個字:「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最終形成16字的經典。戰爭不相信眼淚,不接受仁慈,就是鮮血和殺戮。如果司馬穰苴對監軍的行為稍有放縱,後果不堪設想。歷史上有個最著名的仁慈掌兵者——宋襄公。他在戰爭最危險的時刻,還恪守著仁義之師的規矩,幻想以德服人,不搞乘人之危那一套老黃曆,最終只能無奈的接受失敗。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把人物的性格研究總結的非常透徹,並留下了眾多的生活經驗,他們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定義了不同的生活方向和事業方向,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慈不掌兵,義不養財」這句俗語,便是老祖宗多觀察,多體會而出的經驗之語。
  •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你怎麼理解?
    就上面這四句話來說,很多人以為他是出自同一本書,實則不然。前兩句「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出自增廣賢文一書,至於後兩句那就是流傳演繹,後人所添加。那麼這四句話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呢?首先,慈不掌兵的典故出自「孫武練兵」,相傳孫武下山投奔吳王,吳王為了試探他的本事,就找了十幾個宮女妃子讓他操練,結果這些宮女都以為是在玩遊戲,根本不聽孫武指揮,哪知孫武手起刀落之下,就以違抗軍令為由,殺了吳王的兩個妃子,這下包括吳王在內的所有人都傻了眼,從此乖乖聽話。
  • 古人講:「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後面2句更精闢,老實人該看看
    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古時候老人那些道理,放在今天是不是只能借鑑而沒有現實意義呢?其實不然,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慈不掌兵,義不養財。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智慧,但是現在掌兵的將軍都有自己的學校專門學習,這句話難道就不能用在普通人身上了嗎?
  • 為什麼說「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增廣賢文慈不掌兵孫子兵法中曾說,為將者,要求有智、信、仁、勇、嚴這五德。那麼既然為將者應該仁愛,又說慈不掌兵,是否矛盾呢?其實不然,因為這個慈,指的是無來由的背離信譽和紀律的心慈手軟。《孫子兵法》既說了五德,也說了五危。將有五危,分別是,「必死者可殺也;必生者可虜也;忿速者可侮也;廉潔者可辱也;愛民者可煩也」。廉潔,愛民,都是褒義詞,為什麼用到這裡竟然是貶義詞呢。
  • 老祖宗智慧: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究竟何意
    就例如《增廣賢文》上所收錄的,都是金玉良言,其中也就是說關於教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好好看看,並且認真領會運用的。而說到「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兩句,相信很多的人都是曾經聽說過的,那麼你可知道還有其他兩句嗎?合在一起就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而這思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何意
    《增廣賢文》內容的覆蓋面很廣,幾乎涵蓋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直白且蘊含著做人的大智慧——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咱們不妨聊一聊這句古訓背後的現實意義。慈不掌兵咱們看電視或讀文史類的書籍,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後半句更經典,讀懂終身受益
    其中有一句"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受用至今。"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其中的含義你真的明白嗎?讓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吧。慈不掌兵這個慈,指的是無來由的背離信譽和紀律的心慈手軟。"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啥意思?老實人要謹記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啥意思?老實人要謹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小編就看到了一本書叫做《增廣賢文》,不知道各位聽說過這本書沒有,這一本書裡記載了不少的諺語以及一些很好的格言,對人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今天小編就從這本書裡給大家分享一句比較有有意義的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話是啥意思?老實人要謹記,為什麼老實人要謹記,我們一起來看是什麼意思。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出處及道理是什麼?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出處及道理是什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無數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和精神財富,《增廣賢文》就是其中之一。「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四句話常被今人引用。慈不掌兵仁慈者是無法帶兵的。帶兵打仗不能心慈手軟。戰場上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嚴明軍紀,做不到軍令如山,就會貽誤戰機,可能導致己方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全軍覆沒,後患無窮。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後半句更經典,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人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年,即使那些高壽之人,最多也就一百多歲,與無窮無盡的歲月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這看似短暫的數十年當中,會遇到形形色色之人,無論是在家鄉工作,還是選擇到外地打拼,都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無法孤立存在。
  • 剛當上一把手,不忍心對昔日同事下手,他們卻不自覺,如何做?
    俗話說的好,「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作為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當中切不可過於婦人之仁,你在當上一把手,不忍心對昔日的同事「下手」,說不定別人已經在為推翻你做努力。你自己剛當上一把手,但是昔日的同事卻不自覺,在你面前還是我行我素,如同直接「痛下下手」又感覺於心不忍;如果視而不見,又對自己的管理有很大的阻礙!
  • 月光自曝「慈不掌兵」,AG冬冠陣容即將大變,6.6、麟羽軒涼了?
    賽前自以為低調的「不奶」、「五五開」論調,如今回首望去卻是那麼的讓小夥伴們感到臉紅、羞愧。 成也「光之輪換」,敗也「光之輪換」 在近日的直播中,AG主教練月光自曝「我在總決賽最大的錯誤就是——慈不掌兵
  • 都知道「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其實後半句,才是真正的經典
    人生在世,不過就短短數十年,即便是長壽之人,也不過一百來歲,在無窮無盡漫長的歲月中,人的壽命可以忽略,但是在這短短幾十年中,你會碰見形形色色的人,都要和這些人打交道,一個人無法在這個世界上孤立的存在。就比如說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非常的慈善和睦,那麼你就不適合帶兵打仗,那麼如果你很仁義,那麼你就不適合管理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