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課多過語文課 教授:有合理性(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有網友為漢語鳴不平:「漢語都成選修課了,為什麼英語還是必修課?」

  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課程從必修調為選修,在北京高考提高語文總分的前提下,引來熱議似乎不難理解。昨日,中國人民大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家對大學語文退出必修課有一些討論,也很正常,但大學漢語課不等於母語教育,必修變選修不等於弱化教學。

  同時本報記者從廣東多所高校了解到,大學語文或相關課程顯示在課程表上,但與大學英語相比,不管是課程量還是學分數,都要少得多。

  文/本報記者徐靜

  (除署名外)

  人大語文變選修

  10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學生在網上發表博文《慢一點:人民大學的「國際化」》,指學校不該為了追求國際化而取消大學漢語課。繼而引發人們的討論,有人為漢語鳴不平,「漢語都成選修了,那為什麼英語還是必修?」也有人拿高考說事:「高考語文都漲到180分,英語降到100分了,我們怎麼不好好重視呢。」

  本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會在網上發布消息稱,下個學期人大將繼續開設大學漢語課程,歸入選修課類別,課程為2學分。校方還同時表示,該校之所以做出如此調整,無關乎「國際化」,只是因為學生對這門課的熱情一直不高,多次課程測評的綜合排名都排在倒數第二位。

  超六成高校語文課課時僅為英語課一成

  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公布了對大學語文課程現狀調查結果。在91所高校中,將大學語文列為必修課的不到40%,課時也在逐漸減少,超過八成任課教師對大學語文的前景表示擔憂。

  這份調查覆蓋全國20餘省份的高校,有115位一線大學語文教師接受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6.52%的高校開設了大學語文課,但必修課佔比僅為34.8%,而且「一旦高校課時調整,大學語文必首當其衝,是最先被砍的課程」。

  62.5%的高校大學語文課時在32個或更少,開課1個學期、2個學分,較之大學英語課的300~400個課時、開課4個學期、12~16學分,真可謂天壤之別。

  事實上,中國人民大學的必修變選修引發的爭議還與高考改革相關。北京不久前將高考語文總分從150分提高到180分,這也意味著中學的語文教學會相對加強。高校對大學語文「開刀」,更會受關注。

  廣東高校大學語文多數隻上一年

  廣東高校情況如何?記者採訪多所高校獲悉,都開設大學語文課或相關課程。中山大學的大學語文課為公共選修課,課程時長為一個學期,佔2個學分。廣東財經大學情況相似,學生也是在大一修讀大學語文,也是2個學分的必修課,學習內容為古文、散文賞析。廣東培正學院的大學語文課程雖是選修課,但也有3個學分,每次上課時長為3節。華農和廣外也有相似情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大學英語相比,大學語文的課程量明顯少得多。以一所重點大學為例,該校公共大學英語課為4個學期,佔3個學分,也就是說,對多數大學生來說,前兩年都要上大學英語課。其他高校情況也大同小異。

  中山大學社會學專業的李同學告訴記者,在讀書趨利性的情況下,大學開設語文課培養人文情況很有必要,自己也很喜歡這門課程。「英語涉及到分級考試,與沒有考試要求的語文情況並不一樣。」她說。

  人大回應:語文課擴展為人文素養課

  本報訊 (記者謝綺珊)針對「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課由必修變選修」引熱議一事,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處長洪大用表示,大學語文教學不能變成「高四語文」,而應當注重提升與深化,更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和專業應用能力的提升,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選擇。

  據介紹,人民大學改革後的大學語文教學從2013級本科生開始實施,原來2學分的必修大學漢語課將增加、擴展為總計10學分的人文素養課。人文素養課包含通識教育大講堂課程群、原著經典選讀課程群、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群以及課外閱讀課程群。全校學生可根據興趣和能力選擇心儀的課程。

  據悉,自2012年開始,人民大學就在探索本科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大學語文調整隻是改革中的一小步。其他課程調整還包括大學外語專門調整出2學分用於口語課程;計算機課程從6學分減到4學分;取消學年論文,改為必須參加科研訓練等。

  中大教授:

  若中學語文學得好,

  大學語文非必要

  中山大學中文系金欽俊教授認為,大學開語文課有補課的性質,對基礎不牢靠的學生有幫助。在理想的情況下,中學語文基礎很牢靠的話,大學語文這門課程並非絕對必要,抓到高中畢業為止。他說,這就要求中小學的語文學習要更重視。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徐中玉也同意這一說法。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學生的語文基礎已經較好,不妨同意他們不必再修大學語文課,便於他們選修其他人文性課程。

  針對大學英語課多過語文課的現實,金欽俊認為有其合理性。他說,英語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工具,不能放鬆。相對於語文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英語的學習比重並不是很大,即使到大學階段英語的學習也不能放鬆,還是要有相當的時間進行英語訓練。

  支持派

  老八推特:中國大學生的語文水平再差,日常交流,看書籍電影都不會有問題,但大部分英語水平遠不如歐美小學生,交流、閱讀都有問題,你說該學哪個?

  質疑派

  sunny哥斯拉:我們系發了《大學語文》這本書,但是現在都大三了,也沒見要上課……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麼在中國的大學裡,英語是必修,語文反而被放在如此尷尬的位置。

相關焦點

  • 江西不少高校語文課時僅為英語課的十分之一
    11月15日,記者調查了解到,我省大部分高校大學語文課仍為必修課,但大多只上一個學期,且課時、學分遠不及英語課。有專家認為,當前的大學語文教育存在定位不清、課堂「上座率」不高等問題,今後轉變為人文素養課是一個趨勢。
  • 上大學語文課是浪費時間?教授呼:救救語文教育
    更可笑的是,這些寫不好文章的人,還要花很多的時間來學習英語,有些人還到處誇口:『我的英語表達比漢語好!』」 批評中學語文教育的學生提到,「高中語文實際上就是字詞句的機械記憶課、現代文閱讀牽強理解課、作文應試造假課……」,有學生認為語文本是陶冶性情、思想體驗最自由的課,可是在高考擠壓下,硬是用死板模式去限定理解,使這門課變得「刻板、教條、貧乏和單一」。
  • 高校語文課究竟應該怎麼開
    高校語文課究竟應該怎麼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1日 0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昨日有報導稱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 "漢語都成選修課了 為什麼英語還是必修課?"
    昨日,中國人民大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家對大學語文退出必修課有一些討論,也很正常,但大學漢語課不等於母語教育,必修變選修不等於弱化教學。  同時本報記者從廣東多所高校了解到,大學語文或相關課程顯示在課程表上,但與大學英語相比,不管是課程量還是學分數,都要少得多。
  • 十二星座最喜歡上什麼課?雙子是語文課,白羊是英語課
    十二星座最喜愛什麼課?
  • 十二星座最喜愛什麼課?雙子語文課,白羊英語課,金牛數學課
    十二星座最喜愛什麼課?雙子語文課,白羊英語課,金牛數學課白羊座:英語課看著電視裡面的學霸們,用流利的英語與外國人對話,上來不服輸的勁,說什麼也要將英語學好,但是依舊愛國!摩羯座:政治課從小就看到那些當官的很有能耐,老人一逗就說,我長大了也要當官,吃好吃的和好喝的,而且出去也倍有面子!天蠍座:心理學既然想要不被人打擊,那自然要懂得人的弱點,學好了心理學可以從對方的一言一行中,就將對方的弱點找到進行反擊!
  • 戰略上強勢,現實中弱勢:「大學語文」課為何在高校遇冷
    上過大學語文課的,都會對一個場景頗為熟悉——偌大的階梯教室中坐滿了學生,有的玩手機,有的竊竊私語,向前望去,「遙遠」的講臺上有個單薄的身影,無論是講《詩經》、還是談魯迅,好像總是讓人「聽不太清」。雖然自恢復高考後,大學語文課即被重新提上日程,但近四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大學語文課經常會淹沒在其他更「有用」的課程之中。
  • 改革「指揮棒」: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原標題:改革「指揮棒」: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順天府學雅興語文培訓班的學生們正在聽課攝影/本報記者郝羿  本報訊(記者 安蘇 林豔)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昨日起徵求民意,英語分值縮水、語文分值提高的消息讓教育市場上很多培訓機構聞風掉頭。
  • 揭秘湖南首個"小學教授" 語文課上彈鋼琴曲/圖
    2010年,何春貞在香港學習時跟學生交流  語文課:提到哪種動物就彈哪種動物的鋼琴曲  「何老師給你們上課,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該班的語文課就曾經由何春貞老師教授。問題一拋出,頓時在幾十個孩子中炸開了鍋。有的說:「何老師喜歡讓我們分組談論學習。」有的說:「何老師喜歡講課本裡沒有的小故事給我們聽。」還有的說:「何老師總是先提出問題,然後讓我們帶著問題在課本裡找答案。」  孩子們的回答各種各樣,總結起來看,這位被人稱為「小學教授」的老師的授課方式的確與眾不同。
  • 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家長急尋語文家教
    原標題: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家長急尋語文家教  據了解,目前學而思培優語文培訓班一期為15節課,每周一節,每節課兩個小時,今後,語文培訓班的授課內容和時間將進一步向閱讀和寫作傾斜。「實行社會化考試後,不排除有一部分學生在高一開始就考出了很高的分數,今後就不再重視英語的情況,」精華學校負責人楊海倫表示,英語考試未來向社會化考試方向發展後,英語考試將逐漸成為一種有公信力的水平認證,參加高考的學生對於英語培訓的需求將會減少,因此,以應試為目標的英語培訓班應該會減少。
  • 新概念英語何其莘教授,詳解我國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差距
    《新概念英語》的作者何其莘教授:"讀,是五項英語語言基本功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培養,理應放在我們英語教學的首位。"既然"讀"如此重要,那麼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又做得怎麼樣呢?中國大學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又如何呢?以下是何其莘教授,在《英語教育思考:一條龍英語閱讀》一文中的演講:這裡我可以舉一個自己的例子。
  • 英語類專業「金課」建設研討會暨2019年北京市高校英語類專業群...
    出席本次會議的專家有北京市教委高教處劉霄處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孫有中教授,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王守仁教授,北京市高校英語類專業群兩委會委員以及來自北京市各高校外國語學院院長、英語專業的負責人和骨幹教師等80多人。
  • 我們上過的語文課,大多沒有擺脫功利底色
    郭初陽認為,理想的教育有如一場化學反應:學習的人有一顆渴慕的心,教授的人既想教又能教。當師生剛好在某個「可教的時刻」相遇,好的教育就自然發生了。《郭初陽的語文課》,郭初陽著,樂府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社,2020年10月。
  • 語文課?英語課?學科整合閱讀: 不止於多
    上周日上午,在新閱讀南方論壇上,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老師王峰展示了一堂學科整合閱讀課,談起感受,篡改一下最新的iphone6的廣告,那便是:不止於多。  這堂課的內容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來自傳統國學經典中的至理名言,以往要麼被喋喋不休的教化變成思想品德課,要麼是指向理解和積累的反覆吟誦的古文課。
  • 人大漢語課必修變選修 滬上多數高校為公共選修課
    記者昨天從滬上各高校獲悉,近年來,大學語文課一般也是作為公共課選修的,而大學語文讓位於人文基礎課程,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記者獲悉,上海的每所大學語文課設置都是根據學科的特點來排定,對於非中文專業大學生,大多數學校是將其作為公共課來讓學生選修的。東華大學的大學語文、應用寫作是偏文科專業的必修課,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則是選修課。
  • 把英語變為選修課你有沒有想過?鄭強教授:中國高校的五等八族論
    可以防止數理化好的同學因為英語不好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這更公平。節省學生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更有用的專業知識。學了英語,以後也用不上,白白浪費大好青春。人工智慧發展那麼快,以後直接軟體翻譯,人工翻譯很快就要完蛋,學了也白學。
  • 獨家:你的口才課是否上成了語文課?
    在越來越多人重視培訓孩子藝術教育的同時,語言表演成為了很多孩子學習的首選,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口才,對於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也正是因為更多的家長去選擇語言表演,讓孩子接觸播音主持,所以近年來少兒播音主持培訓機構
  • 學生時代的語文課上,那些「開局一張圖」的「假故事」,有多離譜
    因為我英語還行,數學慢慢也湊合著能玩了。高中以後,物理又成了我的看家「絕活兒」。而且作為理科生,我政史兩門課成績也還可以。但是最終讓我無法「工農商學兵樣樣精通」的,卻是那門學的時間最長的課:語文。多年後我才發現,當年在語文課本使了那麼大身段看過「故事」,有一些卻是如假包換的「真人假事」。
  • 高校六旬教授課堂發零食 小夥伴們從此愛上高數課(圖)
    原標題:高校六旬教授課堂發零食彈琴教學 獲贊新潮活潑 其課堂不僅生動活潑,教過的學生還鮮有掛科的情況。   每次上課都給學生發零食   粉紅襯衣小馬甲,胸前別一枚紅旗胸章,牛仔褲配運動鞋,69歲的周啟元教授在學生眼中既傳統又新潮。上周,該校2012級土木系學生的《運籌學》課堂上,周教授彈電子琴的照片在學生微信圈裡爆紅,讓更多的學生見識了一下「老頑童」的風採。
  • 語文課不是話劇課,教會學生最重要
    學生們最喜歡什麼樣的課取決於老師的風格,當然課堂互動豐富的,老師幽默地,把枯燥的生字詞學習講得非常生動的,這些課同學們都非常喜歡。老師們的個人魅力很重要,有的老師雖然課上得不怎麼樣,平均成績也一般,但是個人魅力和風格特別鮮明,學生評分是最高的,也有值得我們進行學習和教學反思的地方。這些上課喜歡「神聊「的老師,他們為什麼能把語文課上得這麼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