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批評」比「鼓勵」更管用

2020-09-10 華生心理

你知道嗎?其實對很多老師而言,最頭疼的孩子,並非是調皮搗蛋的熊娃,而是那些性格內向敏感,看似玻璃心的孩子。

畢竟頑皮的熊娃多半活潑開朗,老師偶爾批評一下,他們都不當回事;而對性格內向的孩子,你會發現鼓勵完全沒用,因為他們妄自菲薄,甚至到了認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鼓勵的程度,而作為老師,根本捨不得批評他們。

所以,經常發生這樣的場景:

「老師,你不要安慰我,我太失敗了…」

「不會的,老師真心覺得你這次表現的非常棒!進步很大了!」

「哪裡棒了,他們都比我做得好!」

「你看,你的XXX,和XXX,都做的比大多數人要好呀!」

「老師,那只是你認為好。」

……

我心想:那行吧!你覺得自己不好,那就不好唄!安慰不起來……

但是,後來我終於明白了: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以及這種心態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有多麼重要!

BBC有一檔關於人格研究的節目叫做《千禧人格檔案》,其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測試:

讓參與實驗的一群人,每個人手中分發兩條試紙,然後每個人分別拿出一條試紙,伸出舌頭進行舔舐。研究人員記錄他們第一次舔舐過後,試紙上口水打溼部分的長度。

接著,在每個人的舌尖上,滴上一滴檸檬汁,再讓每個人拿出第二條試紙,再次伸出舌頭進行舔舐。然後研究人員記錄他們第二次舔舐後,試紙上口水打溼部分的長度。

結果對比發現,越是性格內向的人,兩次記錄的長度差異越是大,而越是性格外向的人,其差異就越小。

這說明:性格內向的人,一點點的刺激就能引起他們非常大的反應,而性格外向的人,對刺激就沒有那麼敏感了。

我有一位患有躁鬱症的鄰居,他就是性格非常內向敏感,比較愛獨處,就連商場門口促銷的聲音都會造成他極大的不適,他一定要捂著耳朵離得遠遠的。菸酒就更是不能碰了,否則他會整晚整晚無法入睡。

而我認識的另一個性格外向的足球老師,他幾乎每天都去和各種朋友吃吃喝喝,經常半夜喝到吐,但每天都能秒睡,第二天又恢復如初。這對我的那位鄰居而言,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回到我的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身上,為什麼「批評」比「鼓勵」更管用呢?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內向的孩子更容易看到負面信息,而外向的孩子更容易看到正向信息。

其次,批評也並不是真批評,而是讓內向的學生看到可能發生的負面結果,他們就會更加努力。

比如「如果你還是這個狀態,這次比賽你就無法獲獎了」或者「你現在已經是班上快墊底了,再不努力,可能都考不上好的高中了」。

因為內向的孩子,對「失敗」「不及格」「辜負老師」等這些負面結果更敏感,這對他們而言是過大的刺激,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發生,他們就會化焦慮為動力,努力爭取一個好的成績。

而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考試考砸」「老師批評」對他們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麼刺激,所以他們不會焦慮,也就不會行動和改變。所以對於性格外向的學生,用極好的結果來吸引他,促進他努力,比批評他更有效。

比如「如果你這次能考100分,就給你買樂高」或者「如果你能考進班級前十,寒假帶你去滑雪」說到做到。

然而,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常常做的是反向的。對內向敏感的孩子捨不得批評,用盡各種鼓勵的話語,結果效果還不明顯;對外向調皮的孩子,我們總習慣批評教育,結果也是毫無用處。

但是如果你看完了我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對於內向的孩子,反而是要「批評」才更有效,對外向的孩子,反而是要「鼓勵」才更管用。懂得了道理,還不夠,你還得知道方法,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又應當如何給出最適合他的引導策略呢?這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不斷研究和思考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哪種受歡迎?專家:跟性格無關
    很多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的性格就已經固定了,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而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內向的孩子往往在人群中都是被忽視的那個。但其實內向只是孩子的性格而已,內向的孩子平時也比較安靜,而且不太喜歡跟別人交流,很多家長因此想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希望孩子能夠自來熟一些,所以會想方設法改變孩子的性格。
  • 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
    導讀: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性格太內向?家長試著這樣引導,孩子變得更優秀
    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相信很多家長都說過以下這句話。「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內向了」「這孩子從小就這麼內向,長大了可怎麼辦啊」……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他們認為孩子性格內向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總是希望可以通過一些辦法,讓他們變得更加善於交際,更討人喜歡。
  • 性格內向,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會變得更開朗
    · 性格內向的孩子心理狀態內向在絕大部分原因都是生長環境和父母造成:一個家庭裡面,父母性格強勢,經常指責孩子,導致孩子性格變得孤僻;父母本就不善於言辭,養成孩子不善於交流的習慣; 孩子經常聽父母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內心,久而久之,孩子強化了這種意識。那麼孩子過於內向,其心理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呢?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如果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家長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家長有意或無意地糾正,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家長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相比較於外向者更關注外界環境,內向者的興趣所在只是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性格並沒有優劣之分。蘇珊·凱恩在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中告訴我們,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教授做過一項研究,表明內向的領導們相對於外向領導會生產更大的效益。事實上,內向的人因為更善於獨處,往往更擅於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觀察細緻、善於分析。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性格上的劣勢,家長正確地教育孩子更優秀
    1、表達能力弱內向的性格使得孩子們少了許多說話的機會,所以在語言的表達能力上,內向的孩子往往沒有性格開朗、外向的孩子要更好,這會直接造成一種「不禮貌」的假象,引起旁人誤會。2、朋友少,不合群因為內向的孩子更不會表達,帶來的便是朋友少,看起來不是很受歡迎的樣子。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性格不分優劣,只有不同
    從小到大,我就從學校教育和周圍人的反饋中得知自己是個內向的人。不僅如此,社會和教育還一直向我灌輸:內向是一種缺陷,外向的人更受歡迎,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小學、初中開家長會時,老師在跟我母親評論完我的學業情況後,最後總不忘加上一句:「這孩子性格太內向了,要是再外向一點兒就好了。」
  • 內向性格的孩子就一定要改變嗎?
    許多孩子被「判定」為內向的孩子的家長認為這個性格對孩子以後將來的發展是不好的,都想著怎麼去改變孩子的這種性格,怎麼能夠讓孩子從不愛說話變得愛說話,怎麼讓孩子從不愛打招呼到愛打招呼,於是不斷的去和家人、老師去溝通和交流,去詢問該怎辦?我相信得到的答案應該類似如下:鼓勵孩子多說話,讓孩子多跟愛說話的小朋友一起玩。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
  • 孩子性格內向言語少?家長先別急,這個妙招讓孩子帥氣又陽光
    孩子性格內向言語少?家長先別急,這個妙招讓孩子帥氣又陽光。比如,孩子學習好,寫的字漂亮;畫畫兒畫得好;樂於助人;愛勞動;孝敬老人等等,你會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閃光的地方。2、讓更多人知道孩子的優點。家長可以把這些優點直截了當地跟孩子說;也可以在人多的時候,說給大家聽,讓大家都知道。孩子身上寶貴的優點,是樹立自信的源泉。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一來是因為人們都認為內向的人是不合群的邊緣人,沒有朋友;另一方面人們認為內向的人未來可能會被社會厭惡、唾棄甚至淘汰,更別說有出息。其實,這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人......多項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過,內向和外向性格與成功之間,並沒有任何聯繫。2、性格內向的人,到底優秀在哪裡?蘇珊·凱恩(Susan Cain)在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The power of introverts)中闡述到,自己的職業之所以沒有選擇成為夢寐以求的作家而是一名律師,原因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勇敢、更外向。
  • 「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專家:這是好事
    其實,這位母親的想法又何嘗不是大多數父母的觀念呢,他們認為孩子內向就註定並不會有什麼出息,更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那些天生活潑好動,性格外向的孩子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出路。於是,很多父母就刻意要孩子變得開朗活潑,刻意鍛鍊孩子的性格,立志要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外向性格的孩子。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孩子性格分內和外,並無好與壞之分,家長不要刻意更改孩子本色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特別的。孩子的性格有內向安靜的,也有外向開朗的。有的孩子可能怕生,看見人就躲起來,有的孩子可能「自來熟」。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外向一些,活潑開朗,擅長交際,認為這樣的性格才能更有發展。而對於內向的孩子,不善於與外界打交道,在社交上比較羞怯,很多家長們會因此覺得內向性格不好,會刻意去糾正。
  • 孩子性格內向很正常?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家長警惕性格陷阱
    是不是有無數的育兒專家告訴過你,內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被信賴、更富有同理心、專注力更強、富有創造力等等。還舉例了很多古今中外內向性格的名人故事,來說服你「尊重孩子的性格」。 在我們長輩那一代人的認知中,確實偏愛外向者,他們嘴甜又活潑,看起來就很聰明的樣子,反之內向的孩子就沒有那麼討喜了。 而現代的父母早就熟知了關於「性格」那一套理論,所以當自己孩子不活潑、沉默寡言、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時,父母們也能很淡然地接受孩子的「內向性格」。
  • 內向孩子更機智,家長要幫助他們發揮性格優勢
    有的內向孩子的家長會發現,內向孩子總是能夠經常能想出一些讓大家出乎意料的主意,能夠別出心裁的解決問題,在安靜的外表下有一個聰明的腦袋,非常的機智。這裡說的機智是指是一個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機智上,內向者有太多的天然的性格優勢,這些優勢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都能成為一個快速、準確解決問題的人。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發展性格優勢,讓孩子在成長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 孩子性格太內向,父母應該怎麼辦?
    網友問:「我家孩子性格內向,從不參加社交活動,人變得越來越自卑。有什麼辦法能讓他變得陽光開朗一點?」特別是父母老師,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便會為之失望擔憂。事實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內向型性格。一個人內向與否,並不影響其將來的成就。
  • 內向性格的孩子VS外向性格的孩子
    我們對於孩子的表揚很多時候都是,這個孩子性格真的活潑、開朗、陽光。於是我們家長每次都急不可耐的希望自己孩子更加活動,更加外向。其實性格真的無所謂好壞,好與壞只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什麼是內向?外向:1、活潑2、好動3、善於溝通4、對任何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內向:1、安靜2、喜歡獨立空間3、不善於表達4、容易害羞這麼一對比起來,是不是家長們更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外向性格。
  •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競爭力」
    而內向性格的人就反其道而行之,他與結識的朋友會聊得更深入、更具實質性。總的來說,外向者喜歡寬度,內向者喜歡深度。這就解釋了為何很多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都是內向者。這些專業領域的精英天生享受獨處,他們在獨處中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不斷探索,發現新事物,從而推廣到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