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科學研究顯示,人類進化初始時期,地球上共有27億種動植物,而如今只剩下2億種,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兩百多年來,滿打滿算是大多數人剛吃飽飯的時間,而同期野生動物滅絕速度加快了一百多倍,平均每小時就有三種動物滅絕,相當於我們喝茶的功夫就有數種動物滅絕,已經可以宣布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意味著地球正在走向新的紀元。
在這期間,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的滅絕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超越了自然選擇的屬性。
很多野生動物從來沒有在我們的人類的 視野中出現就已經悄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些動物我們剛剛發現還來不及研究就匆忙消逝,還有一些動物在人類的注目下毫無辦法的滅絕,今天我們剛剛就盤點一下給我們人類留下一副動態攝影圖後滅絕的珍稀野生動物,給大家予以驚醒,喚起大家保護野生動物的愛心。
第一、水中大熊貓、長江女神「 白暨豚 」
白暨豚是地球上最大的也是最原始的淡水鯨類,它完全生活在淡水中,在長江中下遊常見。
其眼睛基本退化,依賴回聲定位系統,最神奇的是白暨豚的左右大腦可以分段睡眠,這意味著白暨豚可以清醒著睡覺,也可以說不眠不休,永遠處於清醒狀態,具有天然的生物優勢,這也是白暨豚能夠歷經數千萬年仍然生活在長江中的原因。
在我國古代,白暨豚被認為是長江漁民的晴雨表,如果看見白暨豚在小船周圍跳躍,則意味著將要下雨,漁民隨即靠岸停歇,幾千年來,我國古代居民與長江中的白暨豚和諧相處。
然而,這種神奇的動物在現代迅速滅絕了,因為船運的發達,馬達的聲音幹擾了它們的回聲定位系統,讓白暨豚失去方向,不斷擱淺在岸邊或者撞向螺旋槳,亦或是衝進漁網中,在幾十年裡,白暨豚數量銳減。
我國很早就開始了白暨豚的研究和保護,其重要程度不亞於大熊貓,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研究者曾經嘗試人工繁殖,但由於數量稀少,最終失敗,2002年,人工馴養環境下的最後一頭白暨豚「琪琪」死亡,2004年,在長江南京段發現了一頭擱淺的白暨豚,這是歷史上最後一次發現白暨豚的實體。
2006年,六國科學家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搜尋,從南昌到上海1700多公裡水域中沒有發現一頭白暨豚,從此,我國的國寶級動物長江女神白暨豚宣告功能性滅絕,意味著即使有殘餘個體也已經無法恢復種群。
第二、長江男神「 長江白鱘 」
2020年初, 一則來自國內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微博刷屏了,我國最古老的水中大型動物長江白鱘滅絕了!讓人扼腕嘆息!!!
長江白鱘有著長江男神的美譽,在長江中生活了數千萬年之久,是我國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個體可達萬斤之巨,是我國古代漁民最重要的魚獲之一。
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長江大壩的興建以及水上航運的發展,白鱘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其回遊路線被阻隔,導致了它們的滅絕。
第三、 模里西斯 國鳥「渡渡鳥」
模里西斯島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島嶼,由於長期與外界隔絕,模里西斯生長著很多與眾不同的野生動物,其中 渡渡鳥 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渡渡鳥是模里西斯的國鳥,如今,在模里西斯隨處可見渡渡鳥的畫像和雕塑,然而,即使是模里西斯居民也大多沒有見過真正的渡渡鳥,因為很早它們就滅絕了。
其實,很早就有東方船隊到達模里西斯,但是,並沒有對模里西斯造成破壞,直到荷蘭船隊到達模里西斯,開闢了海上貿易航線,並對模里西斯進行了開荒種田和殖民掠奪,同時,對渡渡鳥進行獵殺。然而更加致命的影響是他們帶來了貓狗等動物,這對於不會飛的渡渡鳥簡直是滅頂之災,從發現到滅絕僅僅不到二百年時間,在1690年左右,渡渡鳥就滅絕了。
另一種被以同樣方式滅絕的稀有動物是模里西斯藍鴿。
第四、入藥的中華「穿山甲」
中華穿山甲是唯一一種因為藥用需求被滅絕的動物,由於中醫上長期以來認為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包括闌尾炎等疾病都被廣泛使用穿山甲。但實際上其是否具有藥效並未確信,從理論成分上來看,穿山甲的鱗片就是角質層,與我們的指甲並無二至。
雖然我國在最新修訂的藥用說明中將穿山甲移除,並將其從二級保護動物調整到一級,與大熊貓同級別,但依然難以阻止其消亡步伐。
第五、因瘧疾突然滅絕的「 高鼻羚羊 」
高鼻羚羊曾經因為盜獵數量銳減,後來在多國國際合作下,其數量有所恢復,正當要調整其瀕危等級時候,一場疾病襲擊了高鼻羚羊種群。
2015年,一場瘧疾襲擊了高鼻羚羊種群,短短三周時間,就有超過二十萬隻高鼻羚羊死亡。不久,就全部滅絕了,其速度之快讓人詫異。
第六、發現即滅絕的「平塔島象龜」
1971年人們首次發現並認定一個新物種,那就是平塔島象龜,然而不幸的是,人們發現它的時候僅僅剩餘一隻,被取名「孤獨喬治」。
由於當時島上引進了山羊,山羊破壞了平塔島象龜的生存環境,後來,科學家嘗試用其他象龜與孤獨喬治雜交,然而並沒有成功,2012年,南美厄瓜多平塔島國家公園宣布孤獨喬治死亡!
第七、呆萌的「笑鴞」
笑鴞是生存於澳洲和紐西蘭的一種貓頭鷹,其形態呆萌,由於叫聲像是神經般的笑聲而得名。
笑鴞在地面築巢,數量很多,歐洲人到達紐西蘭後帶來了老鼠和兔子,它們繁殖太快,後來又引入黃鼠狼和狐狸來控制兔子數量,不過適得其反,黃鼠狼等並沒有抓兔子,而把目標盯上了行動緩慢更加容易捕捉的笑鴞,幾十年間,兔子越來越多,而笑鴞卻消失的無影無蹤,1914年以後,再也沒有笑鴞的記錄。
第八、小而挑剔的「巴基斯坦沙貓」
巴基斯坦沙貓是一種奇特的野生貓類,它們性格溫順,非常適合野生環境,也只能在野外繁衍。但是由於其外形可愛被大量捕捉用於寵物出售,然而,人工飼養條件下沙貓卻無法繁殖,因為其對環境要求苛刻,離開熟悉的環境會產生應激反應無法交配,同時,由於體質特殊,巴基斯坦沙貓容易感染家貓疾病,死亡率很高。
這就造成了飼養沙貓就必須在野外捕捉的惡性循環,由於沙貓價格攀升,在1940年以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了。
第九、被兔子、老鼠滅絕的「雷仙島秧雞」
生存於夏威夷群島中的雷仙島秧雞是當地特有的物種,由於美國人引入了兔子,家兔的大量繁殖,導致了雷仙島秧雞快速減少,在僅存幾隻的時候,被保護組織轉移到 中途島 ,數量逐漸恢復。
然而,二戰後,隨著艦船到達中途島的老鼠卻以雷仙島秧雞為食物,很快就被滅絕了。
第十、北方 白犀牛
1960年還有2000頭條北方白犀牛,到2018年宣告滅絕僅僅過了58年。
由於犀牛角被認為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所以隨著犀牛數量的減少, 犀牛角 的價格快速攀升,達到每公斤四十幾萬元,這就進一步增加了白犀牛被盜獵的風險。
最後一隻北方白犀牛蘇丹,被保護組織割去犀牛角並安排40人持槍保護,以及18名飼養員貼身照顧。然而,孤獨的蘇丹最終在45歲時候去世。宣告了白犀牛的滅絕。
第十一、西部黑犀牛
與 北方白犀牛命運類似,盜獵是它們滅絕的根源,黑犀牛是美麗的犀牛種類。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非洲西部就盜獵不斷,到2001年就僅剩下十頭西部黑犀牛,然而依然沒有更強烈的保護措施,2006年,西部黑犀牛再沒有被發現,2011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遺憾的宣布了西部黑犀牛的滅絕。
第十二、庇里牛斯山羊
庇里牛斯山羊是生存於庇里牛斯山脈中的最大的食草動物,其羊角盤旋且大,是狩獵者炫耀和用來裝飾的物品,由於狩獵太多,最終導致庇里牛斯山羊數量迅速減少,等開始保護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最後一隻庇里牛斯山羊死於一顆倒塌的大樹下,它的死亡宣告了庇里牛斯山羊的滅絕。
第十三、亞馬遜 金蟾蜍
亞馬遜金蟾蜍的滅絕與人類並沒有直接的關聯,然而,氣候的變化是其滅絕的主要原因,1987年,科學家還發現了1000多隻亞馬遜金蟾蜍,然而一年之後就只剩下不到100隻,兩年後居然滅絕了。
第十四、進退兩難的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的滅絕可謂是富有悲劇色彩,由於人類數據的增加,墨西哥移民不斷向山區擴張,導致原來灰熊的領地不斷縮小,灰熊退無可退,與人類的矛盾不斷增加。
最終,沒有抵抗過人類的獵槍,墨西哥灰熊被滅絕。
第十五、 塔斯馬尼亞虎
幾千年前,塔斯馬尼亞虎被叫做袋狼,生活在澳洲和紐西蘭的廣大區域,是當之無愧的澳洲頂級掠食者。然而,自從五千年前,人類移居澳洲後,攜帶來的的家犬被野化後成為新的 澳洲野犬 ,澳洲野犬更加團結,它們在除塔斯尼亞的所有區域滅絕了 袋狼 。
歐洲人到達澳洲後,認為它們是偷吃家畜的惡魔,對塔斯尼亞虎進行了大量獵殺,並捕捉它們放入動物園展覽,最後一隻塔斯尼亞虎由於動物園管理員的疏忽,被置於烈日下暴曬而亡。
第十六、失火絕滅的石南雞
石南雞曾經是北美大陸上的常見物種,由於其肉質鮮美細膩,是人們餐桌上昂貴的美味,被獵人大量獵殺。
19世紀初,人們已經在北美大陸上找不到石南雞的蹤跡,後來在一個島上發現了倖存的一百多隻石南雞,動物保護組織隨即在島上對其建立了保護區域,並進行人工繁殖,1926年取得良好成效,數量恢復到了大約兩千多隻。
然而,不幸的是,當時沒有將石南雞分開保護,一場意外的大火消滅了所有努力,在大火中,不善飛翔的母雞幾乎被全部燒死,剩餘的公雞在1934年後逐漸死亡,隨即石南雞遺憾的得而復失,最終滅絕。
真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第十七、地球上最小的老虎 峇里虎
巴裡虎是世界上最小的老虎,體型比東北虎小三分之一以上,由於峇里島長期與世隔絕,峇里虎是島上的頂級掠食者,數量很多。
隨著人類的移居和不斷開荒毀林,峇里虎的生存環境被破壞,人虎衝突不斷升級,加上虎皮價值不菲,貪婪的獵人不斷獵殺,1937年,最後一隻峇里虎在森林中被獵殺。
這十七種野生動物是自然界的瑰寶,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保護野生動物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也是你我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