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多面手」解讀俄軍K-4386「颱風」VDV型防地雷反伏擊車

2020-12-22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颱風」VDV型防地雷反伏擊車

「颱風」家族

「颱風」是俄軍對新一代防地雷反伏擊裝甲車輛的統一稱謂,該系列裝甲車輛是俄軍現代化軍事裝備重整計劃的關鍵一環,它是在數種統一輪式裝甲平臺的基礎上,通過模塊化設計,發展出一系列車型,以取代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數量繁多的輪式車輛。

2010年,俄羅斯發布《俄武裝力量軍用車輛2020年發展規劃》,啟動「颱風」新型防雷裝甲車的研製工作。此後,這一項目下誕生諸多「颱風」車型。其中,較著名的是卡瑪茲汽車集團公司研製的「颱風」K系列防地雷反伏擊車,目前已在敘利亞戰場投入實戰。「颱風」K系列的相關設計還被應用於卡瑪茲卡車的改進中,如為該系列載重卡車換裝「颱風」K系列的平頭裝甲駕駛室,製成新型8×8裝甲駕駛艙底盤,用於新一代「鎧甲」-SM防空系統載車。烏拉爾機車車輛廠研製的「颱風」U系列防地雷反伏擊車是另一大家族。其基型車為URAL-63055型6×6裝甲車。與「颱風」K系列不同,「颱風」U系列防地雷反伏擊車的外形更像一輛裝甲卡車,巨大的卡車頭令人印象深刻。

除「颱風」K和「颱風」U兩大系列外,「颱風」家族還有不少小眾車型,「颱風」VDV就是其中一型。

為空降兵而生

2015年,俄空降兵部隊提出需要一種輕型可空投式防地雷反伏擊車,用於敵後作戰。卡瑪茲汽車集團公司接手相關研製工作,以KAMAZ-53949型4×4輕型防雷車為基礎進行設計。新車車體更加低矮緊湊,確保能夠裝進伊爾-76運輸機貨艙中。設計完成後,新車被命名為K-4386防地雷反伏擊車,代號「颱風」VDV。

「颱風」VDV擁有堅固的車體結構和較高的裝甲防護水平,該車長6米,寬2.54米,高2.4米,戰鬥全重13.5噸,便於進行傘降作業。全車可容納1名駕駛員、1名車長兼炮長和6名全副武裝的傘兵,總計8人。車頂可加裝一系列火力單元,從機槍到遙控武器站。此次亮相紅場閱兵式的「颱風」VDV安裝了一種新型無人炮塔,其上集成一門2A42型30毫米機關炮、一挺PKTM 7.62毫米機槍和6具煙霧彈發射筒。其中,2A42型機關炮是俄軍裝備最廣的一型30毫米機關炮,它在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50毫米裝甲,足以威脅到各種輕型裝甲車輛。

「颱風」VDV採用V形防雷裝甲底盤,可有效抵禦地雷或爆炸物的攻擊。車體加裝附加裝甲後,能夠抵禦14.5毫米重機槍穿甲彈的打擊。該車最大公路行駛速度130千米/小時,行程1200千米,能夠在海拔4500米地域下作戰,滿足俄空降兵全域作戰需求。

為滿足一些特殊作戰環境需要,「颱風」VDV還可加裝一系列多任務支持系統和工具,進一步拓展作戰範圍。

「開路先鋒」

俄羅斯空降兵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最早可追溯到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在空降兵發展上投入巨大精力,並研製出BMD-4傘兵戰車和一系列自行空降火炮,同時空降兵也成為俄軍應對地區衝突的主要力量。

由於空降兵的特殊性,俄軍認為空投到敵後區域的每一件裝備都非常寶貴,裝甲力量更是空降兵在敵後作戰的強力援手。因此,即便戰車因空降需求降低裝甲防護,也要達到一定防護水平,同時配備較強火力。在這一要求下,「颱風」VDV的火力不弱。裝有2A42型30毫米機關炮的「颱風」VDV在戰場上將配合BMD系列傘兵戰車作戰,並承擔火力偵察任務,為防護力較弱的BMD系列傘兵戰車開路。另外,「颱風」VDV的機關炮俯仰角遠大於履帶式傘兵戰車,在城市作戰環境下能夠更好地應對威脅。

「颱風」VDV的乘坐環境也優於俄軍其他空降戰車。例如,BMD系列傘兵戰車為強化火力,大大壓縮載員空間,導致俄軍傘兵寧願爬上戰車頂部迎接「彈雨」,也不願坐在悶罐一樣的載員艙中。相比之下,「颱風」VDV的載員艙採用人機工程設計,舒適性大大提高,有利於維持傘兵的戰鬥狀態。

在未來的俄軍空降兵部隊中,「颱風」VDV除承擔偵察、火力支援、反狙擊作戰任務外,還將負責物資運輸、醫療衛勤等工作,成為真正的空降「多面手」。

上月底,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活動。在滾滾鋼鐵洪流中,一種以「颱風」命名的輕型高機動車輛的巨大炮塔引起外界關注。這種採用「小車扛大炮」設計的正是俄空降兵最新裝備的K-4386「颱風」VDV型防地雷反伏擊車(以下簡稱「颱風」VDV),也是「颱風」防雷裝甲車家族少有的空降型戰車。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虹攝

相關焦點

  • 俄軍城市作戰演習 配備三種自製「獨門暗器」
    在城市化作戰中,俄軍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颱風K」出現在演習場上。  「颱風K」是俄軍最新裝備的裝甲運兵車,設計思想類似美軍的防地雷反伏擊車(MRAP)。除了梯子,俄軍士兵還會攜帶一種前面有鋼筋抓鉤的長木棍。
  • 路邊傳來一聲巨響,俄軍駐敘人員遭襲,裝甲車只受輕傷,乘員無事
    但近期俄軍的裝甲車也在敘利亞遭到了IED的襲擊,但卻平安無事,這是為何呢?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果.科納申科夫表示,俄軍駐敘利亞部隊的巡邏人員近期遭到了不明武裝分子的路邊炸彈襲擊。所幸的是俄軍裝甲車只受到了輕微的損傷,乘員都相安無事。
  • 中國陸軍武器暢銷:坦克挑戰俄 防地雷車不懼美
    CS/VP3防地雷車  「中國軍工正在快速改變『閉合航線』。」這是日本《航空愛好者》雜誌對中國軍事工業的最新評語。  PLZ-52自行榴彈炮:主打「減員增效」  據香港《亞太防務》雜誌介紹,中國兵工集團新研製的PLZ-52型155毫米52倍口逕自行榴彈炮有望獲得訂單。此前,中國已向科威特和沙特出口PLZ-45型榴彈炮,深受用戶喜愛。至於新研製的PLZ-52,主要是在PLZ-45基礎上加大身管長度,以提升射程。
  • 俄軍高薪鼓勵空降兵學漢語要幹什麼?
    近日,據外媒報導,俄羅斯空降部隊情報部門負責人奧列格 波利祖耶夫少將周四向記者表示,梁贊高等空降兵指揮學校開設八門外語課程,包括阿拉伯語、漢語和波斯語等,空降兵為此可加薪20%。目前俄軍正在敘利亞作戰,同時幫助敘利亞政府軍作戰的還有伊朗,那麼,俄軍掌握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就十分重要,實際上,美軍也鼓勵自己的官兵學習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並將其作為晉升的重要參考標準,俄軍這麼做也無可厚非。
  • 空降戰車當坦克賣,裝甲薄弱近乎裸奔,一炮秒
    蘇聯解體前,蘇聯空降軍就已經下達了研製下一代空降坦克殲擊車的任務,為應對北約新一代主戰坦克,要求裝備125毫米級別的反坦克炮。 圖片:「952工程」坦克殲擊車原型炮塔。 2001年5月,樣車在北高加索軍區進行測試,俄軍將其命名為2S25「章魚」SD空降坦克殲擊車。
  • 國產空降120毫米自行迫榴炮照片首曝
    我軍傘兵戰車也已形成車族,圖為03式傘兵戰車底盤基礎上研製的另一種自行火炮,可能是105毫米反坦克炮相比之下,俄羅斯2S9空降自行迫榴炮採用BTR-D傘兵輸送車底盤,負重輪為6對。此前有報導稱我軍的自行迫榴炮比俄軍減重500公斤。這次出現的圖片中兩種戰車負重輪數量的差別可以作為旁證。此間有軍事觀察家稱,國產自行迫榴炮將用於裝備我軍的機械化傘兵團。此前我國空軍第15空降軍的3個傘兵團均為空降步兵團,目前這些部隊均已改編為機械化傘兵團。
  • 堪稱絞肉機,俄軍在車臣的慘重傷亡提供了什麼教訓?必須要重視
    在複雜的城市環境中,俄軍的火炮和坦克等重型武器無用武之地,無法實施大規模集團作戰,所以也無法集中地消滅大量敵人。同時,匪徒混雜在平民中間,為了避免平民的傷亡,俄軍只能逐個肅清匪徒,但一些車臣人放下槍就是平民,拿起槍就是匪徒令俄軍防不勝防。此外,車臣匪徒對格羅茲尼地形可謂了如指掌,不僅熟知城市的下水道、地鐵和電車系統,而且了解偏僻的胡同、建築物和街道。
  • 「土地雷」嚇破敵膽 「地雷陣」重創日寇
    此後,地雷在敵後戰場的使用頻率和密度大大提升,尤其對民兵而言,地雷的威力遠大於手中的那些老式武器,成為打擊侵略者的利器。反「掃蕩」屢建奇功1941年10月,日軍華北方面軍派遣第36、41師團,獨立混成第4、9旅團各一部,對八路軍太嶽根據地北部進行「掃蕩」。
  • 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俄軍航空兵
    車匪飛行人員的構成情況更不理想,據媒體報導,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前,杜達耶夫只有幾十名經過培訓的飛行員,俄國防部陸軍防空兵司令部提供的數字最為具體:41名。不過,從杜達耶夫公開宣布車臣獨立之日起,事實上並未對飛行員進行噴氣式飛機戰鬥培訓。派到土耳其學習飛行的學員(40-100人)也沒有一人能在戰前學成歸來。
  • 波蘭總統防長視察特種部隊 配備HK416步槍 造型與美軍差距很小
    該部隊裝備的美國M-ATV防地雷反伏擊車。空中飛行的是UH-60M「黑鷹」直升機。「黑鷹」直升機降低高度,機載的特種部隊準備突擊。艙門機槍是一挺M134米尼岡,可以用猛烈火力支援特種部隊的行動。在火力掩護下,特種部隊快速通過開闊地。對可疑建築物進行搜索。完成攻擊任務後,快速撤離。
  • 俄羅斯傘兵喜獲大殺器,蓮花120毫米空降火炮,終於追上中國了!
    2019年俄羅斯將完成新型「蓮花」空降自行火炮測試。據俄羅斯國防部報導,新型「蓮花」自行火炮系統將在2019年完成測試,隨後進入空降兵部隊服役。俄軍方表示,2S42型「蓮花」120毫米自行迫榴炮的服役,將全面取代2S9型「諾娜-S」120毫米自行火炮。
  • 目標俄羅斯雷達,美軍大量裝備反輻射飛彈,俄軍佯裝不知設陷阱
    有美國軍事專家表示,顯然美軍的目標是俄羅斯等"戰略競爭大國"雷達網,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防禦網並不需要美軍大量裝備反輻射飛彈去打破。不過專家同時也表示,俄軍可能佯裝不知美軍的作戰策略,但其實已經設下了陷阱。
  • 如果踩上地雷,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嗎?什麼情況下可以倖存?
    不少網友都認為生化武器、集束炸彈和火焰噴射器是極其反人道、甚至反人類的武器,但他們使用的範圍和頻率畢竟很有限,真正能夠大範圍使用、生產成本低廉而且技術門檻也不高的反人類武器是地雷。作為武器,地雷是非常成功的發明,殺傷效率高到聯合國專門起草有關限制地雷數量的公約。
  • 透過硝煙看俄軍裝備技術新發展
    該型無人機能在3000至6500米的空中飛行,為指揮員提供有關裝甲車輛縱隊行進、分隊前出至預定區域等情況的作戰情報,實時監控戰鬥任務的執行情況並向操縱臺回傳圖片,真實展示作戰場景。 「海雕-10」能在眾多型號的軍用無人機當中脫穎而出,其出色的偵察性能功不可沒。它裝備了12個高清攝像機,可以生成高質量的三維地圖。「海雕-10」所應用的集群控制技術也代表了俄軍無人機的發展方向。
  • 中國有兩種最可怕的地雷:一個能起跳,一個探不到!
    於是在反步兵地雷領域,中國地雷突出發展了兩種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地雷,一是小如雞蛋,無法探測的塑料地雷。二是能夠起跳,在半空中爆炸殺傷敵人的跳雷。我軍早期的反步兵地雷以仿蘇聯型號為主,普遍的特徵是裝藥量大,威力強,雷體笨重。例如國產58式反步兵地雷,屬於壓發爆破式地雷,非金屬電木外殼,全重高達0.6公斤,裝填200克梯TNT炸藥,殺傷半徑5米。
  • 踩中地雷不抬腳就不會炸?千萬別被電影忽悠了
    反坦克地雷的壓發力一般在180公斤以上 壓髮式地雷可以說是觸發地雷家族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了,無論是反步兵還是反坦克,壓髮式地雷都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