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佛,一念魔,心念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

2020-12-16 尚思修善學佛

每個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的心幻化出來的,是說自己的世界觀、心性、人生道路的走向都與自己的念頭有關係,有不同的心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世界。現在流行的「吸引力法則」,說明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之間存在一種相互轉化,信息互通的能量。一些國外的書籍從另一個角度剖析了這種力量的存在,《秘密》、《羊皮卷》能成為影響現代人的書就是因為闡述心念的力量,讓人們重新冷靜的思考唯心主義的價值所在。

點一盞心燈,照亮十方世界

只要你的心起一個念頭,你這個念頭在十方法界,就像是一張網一樣,把整個你的法界網羅在裡面。起善的念頭,你的法界呈現的就是善的法界;起惡的念頭,你的法界所呈現的就是惡的法界。這就是「一念佛,一念魔」的意境。念頭反過來會支配我們的行為,讓我們行善還是作惡,都是由這個念頭來操作的。

淨空法師的書法

心只要動,人就會造業,就會有結果。這個結果的善惡會改變我們將來的人生,將來的方向。我們凡夫愚痴,不知道自己當下這顆心起的念頭對自己的法界有這麼巨大的影響,但是十方諸佛菩薩,高僧大德有能量的人都會感覺到你心的起伏,像是《了凡四訓》中的袁了凡當初給雲谷禪師對坐三日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就能感覺得到。這是我們的起心動念像是無線電波,能被有能量的人攔截到你的這個信號。

心無所住,才能成佛

經說,如果一個地方,有一個大修行人,精進用功,嚴持戒律,方圓四十裡之內,鬼神都不會受苦 ,特別是餓鬼,看到有大修行人在這裡,他身心就安穩,因為大修行人散發出來的信號是普遍十方法界,在周圍不同的維度空間都能感覺得到。善的念頭大了,這個環境自然就改善了;惡的念頭生起來,這個環境就會變得惡劣。所以大部分人到一個修行高的人的道場,身心就會安穩。

一切唯心造

每一個人的念頭都具備十方法界的普遍性,我們心念的信號,隨時都覆蓋著整個法界。特別是身體有病,事業不順,你內心就不停地生起跟病和事業上相應的負面情緒、不安的情緒、痛苦、煩惱、抱怨、嗔恨的情緒,那麼你身體的細胞、器官、構成身體的地水火風,就會不舒服、難受,產生出損害身體的毒素,讓你更加備受煎熬。

美好的世界是我們心幻化出來的

所以說,度眾生,就要先度自己,讓自己多培養善的念頭,時常觀察自己的內心,當一個惡念起來的時候,迅速壓下去、消滅掉,或者排解開來,經過一定時間的燻修,就會善念充盈,法喜充滿,身心康泰。人有了正念,就會心生慈悲,具備正能量,並且能把這種正能量傳遞到十方法界,從而影響別人,讓人感覺到舒服,這也是我們修行人應該具備的。

打開心門接受陽光

即心即佛,六祖慧能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心心念念緣生緣滅,而無有實體之生、實體之滅,不生不滅,當體性空,就是自心本性,就是佛。這也是我們學佛後的改變,要想成佛就要在心性上下功夫,起心動念都要符合佛理,一門深入,不做他求,這樣才能證得般若智慧,終成正果。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念佛不在乎念得多少,在乎佛號有沒有力量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品位階級高下也不是別人給你定的,不是別人把你分發到哪一土、哪一品,沒有人分發,沒有人派你,是你自己的功夫,譬如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你這個佛號伏不住煩惱,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這個就淺,就沒有用處。有人一天只念十聲佛號,他這十聲佛號,聲聲佛號能把妄想、煩惱壓住,這個力量就深。所以念佛不在乎念得多少,在乎佛號有沒有力量。
  • 念一句佛號,就是給黑暗的心投入一束光!
    投進佛號,它就有轉化的功能,這句佛號就能夠收攝我們散亂的心,讓它逐步有序,逐步安靜下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禪的境界。原來我們對境,都是散亂的,現在我們把這個攀緣五欲六塵的心轉換一個攀緣的對象,攀緣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就以這一念,來把無量無數散亂的念攝歸在一念。
  • 一念也無,才會當下,當下念淨,會學般若
    妙華嚴:成佛也是一念之間的事。一念佛一念魔。覺迷的事情。小同修:你這話你是過來人嗎?就知道巴拉巴拉說。我問你初果怎麼證?妙華嚴:原本是佛。誰沒過來?迷了就是夢中人。明白了覺悟了本來未曾迷。小同修:你告訴我怎麼明白?不說了,我去百度了。
  • 一念的力量不可思議,就是這一個字,你一生不能成就
    希遷再問道:「那你見過馬祖道一禪師嗎?」學僧答道:「見過。」希遷禪師用手隨意指著一堆木柴問道:「馬祖禪師像一堆木柴嗎?」學僧無言以對。學僧在希遷禪師那裡無法開悟,就又回到了江西見馬祖禪師。馬祖說道:「你的力量實在太大了。」學僧不解地聞道:「為什麼呢?」馬祖答道:「你背了一堆木柴來,從南嶽那麼遠的地方,一直背過來,難道力量還不大嗎?」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常說要放下,放下什麼呢?就是放下你常背著的那一堆柴啊!
  • 廣欽老和尚:念佛念到這種境界時,便能預知時至!
    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
  • 《觀無量壽經》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所以念佛成佛
    底下這一句「是心作佛」太重要了,你為什麼不念佛?念佛念得自在、念得相應,那愈念愈歡喜、愈念愈快樂,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跟自己是一體,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你就證得,那就是你的境界。這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他生哪一土?他生實報莊嚴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就證無生法忍,那是什麼?真的阿惟越致菩薩,一點都不假。如果沒入這個境界也能往生,叫帶業往生,這是這個法門無比殊勝。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佛祖拈花一笑萬千佛法微妙因果不虛善惡有報眾生拜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浮生若夢蹉跎彼岸花開花彼岸奈何橋怎度奈何一念地獄天堂一念人心惶惶斷腸人愁愁斷腸兩行怨淚淚兩行>你為何不在五行中佛你徒有虛名這天下怎能太平救苦救難的菩薩你怎麼還不顯靈佛也並非聖賢未曾貪慾香火錢佛前一跪三千年
  • 佛說:一念善心起,萬般福報來;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事實正是如此。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一個始終堅持做好事的人,不但自己可以得到好報,甚至能澤及子孫。人的「言行」是由「意念」支配的,如果將「言行」比成車輛行進軌跡的話,那麼「意念」就是司機手中的「方向盤」。「善念」往往會結成「善果」,而「不善或者邪惡之念」當然會生出「惡之花」。
  • 一念之轉改變人生,一心一念是世界上最殊勝的力量
    天地萬物,一念緣起;一念一世界,一笑一塵緣;一念花開,一念花落。境由心造,念自心起,這個心跟心臟沒有關係,心是心性、清淨自性、真如法身、實相佛性、如來藏、本地風光、大圓境智。人最大的業障是我執,私執,一念執著滄海荒漠,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明即般若生。修掉執、修掉私,即般若生,由愚痴轉明,荒漠變綠洲。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佛魔一念間,一念轉煩惱,一念一清淨,一念之轉改變人生。改變人生最快的方法,最好的途徑就是一念法一念禪,一心一念是世界上最殊勝的力量,是改變的力量。
  • 南懷瑾老師:現在念佛的人很多,能達到這八個字的不多
    迴轉聽自己內心所發出念佛的聲音,反觀內聽念佛的聲音,一字一念南無大勢至菩薩,或南無觀世音菩薩,或阿彌陀佛,念念相繼,眼睛不外視,耳聽念佛的聲音,如此一心不亂的念去,也許有人念幾十年,念幾輩子,都不能得到淨念;也許有人很短的時間念到淨念相繼,馬上三際託空,前念已過,後念不來,當體一念,如如不動。不思善不思惡,不思亦不思,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如此定下去這就是淨念。
  • 念佛之人,若做不到「日行一善」,一切皆是枉然!
    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惟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象。如水清淨,月影便現,毫無奇特。了不生誇張歡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
  • 禪宗大德的念佛法門,十個等級現功夫深淺
    下面介紹一下高麗國普照禪師的《念佛要門》蓋夫末世眾生,根性昏鈍,欲習濃厚,故久滯沉淪,未免眾苦。不憑師友之責,難得脫苦之樂。由是,我責汝等之前非。令獲五念之停息,通達五障;然後令超五濁,登九蓮上。汝須專志,聽我言!其五停心者:一、多貪眾生不淨觀。二、多瞋眾生慈悲觀。三、多散眾生數息觀。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好人壞人在心念之間,起心動念都不可傷人害人
    種種打擊刺激了侯傑,他萬念俱灰投靠少林寺,並結識了做飯僧悟能(成龍),大師兄淨能(吳京)、二師兄靜海(餘少群)和淨空(釋延能)等人,侯傑在這裡慢慢領悟到宿世的業障和因果,遂放下貪嗔痴慢疑之心誠心向佛。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好人壞人就在心念之間,我們的起心動念都不可傷人害人,否則等待自己的就是報應。這部好電影,值得一看!#情感#
  • 老實念佛,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念佛更容易有感應
    接下來,我們要懂得念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力和很多的好處。持名念佛很簡單,正是體現了佛陀的大悲心。「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看起來很簡單,卻是「萬德洪名」,是佛的萬種功德的結晶,威力無窮,含義很深。六字洪名是梵文譯音,「南無」含有四層意思:一是恭敬,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得到一分福報,消除一分罪業。二是頂禮;三是皈依;四是度我。
  • 念心生萬法,執著空,遣除有,就失去佛性當中本具的「妙有」功德
    「一種不通」,假使不通達、不了解無上菩提,不了解這念心才是最究竟的,沒有契悟、沒有安住在覺性上面,「一念不覺生三細」,始終在外面東求西找,始終是心外求法,不知道這念心本來就具足一切法,不假外求;一念不生,就是無上法。
  • 南公懷瑾:念佛三昧如何修持,做到這3點,福德自來!
    如此天南地北轉了一大圈,現在又回到老路,專修淨土法門,反而帶了一大堆困惑,特來請教如何修持念佛三昧?在信上,他以為我大概很反對他這樣的做法。我說我很高興你遍學一切法,因為你把天底下所有的法門都摸過以後,什麼都學過啦,人生的各種滋味──酸甜苦辣大致都經歷過了。又說他念佛總想得個一心不亂的三昧,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很慎重的要我為他開示。
  • 淨土心宗教材58 憨山大師 念佛法門五要決
    一是要決定志,一旦立定了往生淨土的志願後,再不改變。      其次要放得下,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部都放得下,然後這個心就安了,能夠一心念阿彌陀佛。哪怕死,也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走的,放得下身家、活計、事業、名譽,什麼都放得下。      第三要隨得緣,這一世知道都是命裡安排,業裡註定,多少心裡不計較的,總覺得應該的、自然的,就是如此的,這樣不去強求,那就一念接一念念佛,很安心,很安樂的。
  • 全球同修共念佛!師父上人:教同修們一個一人念佛,比一萬個人念佛場還要殊勝的方法……
    ……念佛功效之大小,不在人數多少,在念佛人的真誠心與心量。若念佛人沒有私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念的每聲佛號都能震動虛空法界。這一個人念佛,比一萬個人的念佛場還要殊勝。果真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慈悲心去念,此地的人就有福報,此地有真正菩薩在念佛,為眾生消災免難,為眾生消除罪障。佛弟子要修積功德、福德,坐在家裡念佛就修圓滿了。以真誠、清淨、平等、覺悟、慈悲心念佛,就是大布施。
  • 念佛體證:般舟念佛的柔軟心要與節點共振的爆破音融為一體
    因為他也難得來一趟,所以讓他講一講。講一講是為了給他提高,並不說他提高的少,也不是講他這次行法行的不好,而是要他下次行法行得最好。要無作無求,一定要「無為」。無為而治,才是真的大治。要「無為」。你們之所以行般舟行得這麼辛苦,是因為你們那個作意的心太強。我有的時候也有這種體會。有一天,我就念這個爆破音。
  • 你會念佛嗎?看看廣欽老和尚的念佛語錄
    (註:廣欽老和尚禪定功夫了得,卻一生勸人專修淨土,專念阿彌陀佛。禪是自力,而念佛是自他兩力。)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