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該寫在年初,寫出2020年的計劃 ,但是疫情打亂了生活和工作的安排,只寫了一個大綱,並沒有細化。最近才想起應該整理一下完成它,所以重新去看了一遍熊谷正壽的《記事本圓夢計劃》。
說到記事本,很多人尤其是比較自律或有規劃的人一定喜歡用,而且最近幾年特別流行手帳本、子彈記事本等等,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不僅僅只是用來管理行程、記雜事的記事本,而是一本你的夢想筆記本。
正如熊谷正壽在書中說到的:
一本記事本,足以改變你的人生。小小的記事本是可以幫助你經營人生、實現夢想的強力工具。他的一生也是因為一本記事本改變的。
從小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小時候的夢想都很宏大,比如醫學家、科學家、大作家之類的,但是一般都會很自豪的講出來;而長大後的夢想會相對實際一些,反而就真的只會想想,甚至都害怕去想,因為覺得想了也沒用,就更不可以有任何的表達。那麼我們要學會把夢想寫下來,時常帶著走,夢想也許就實現了。實現夢想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記事本。將你的夢想寫進記事本裡,時常將它帶在身邊,讓它成為你實現夢想可能性的工具。那麼如何利用好這個工具呢?有以下四點:
第一點,用文字的方式,親手寫下來
在電子科技爆發的時代,我們都習慣了使用電子產品,電腦、手機、Ipad上都有記事本,很多人也都有了記錄的習慣。但是熊谷正壽,一位網絡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卻提倡用紙本而非電子數字記事本。在他看來,電腦比較適合搜查資料、收發郵件、製作表格等,而整理腦中的資訊,反而是活頁記事本比較好用。主要有兩點理由:
手寫這個動作,能強烈的將你的「夢想」形成重要的詞停留在你的腦中;用打字的方式,速度較快、「夢想」在腦海中只是一閃即過,無法形成深刻的記憶。正如我上學的時候,英語老師一直強調「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次都不厭其煩的叮囑我們記筆記,用書寫的方式記單詞。儘管我們在後來的工作生活中,很多單詞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了,但卻能在閱讀中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更奇妙的是還有不少能想起來是什麼意思。這就是書寫留給大腦的深刻記憶。
第二點,可以隨時翻閱的記事本勝過電子數字記事本
用電子數字記事本記錄之後,往往很難調動起我們去翻閱的積極性。而活頁記事本我們卻可以帶在身邊隨時輕鬆的反覆翻閱。
在我看來,記錄在電腦和手機裡的東西,只是緊急記錄和備案保存的作用,很少要去翻閱它,但筆記本卻會讓人不經意的隨手拿起來去翻動它。而且前後翻閱,進行連貫性的思考與銜接會很方便,這樣反覆的動作,將要做的事情進入潛意識中,會有促動的作用。
就像熊谷正壽講的,他會將【事情清單】,以及與之配合的【未來年表】都用筆記下來。不管是早上起床、吃飯、坐車、上廁所、睡覺前,只要有空,他就會翻翻記事本。這樣他只要照著自己規劃的【未來年表】來行動,就可以一步一步朝著理想的人生前進。
第三點,把記事本當成擴充記憶體,就會加快頭腦的運轉
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情況:
明明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但就是想不起一些細節來;或是昨天才聽到的事情,今天就無法正確無誤的全部想起。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開始苦思冥想,懊惱半天,要是遇上個強迫症的人,那就更是不知道要耿耿於懷多久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紙筆記下你的想法,把記事本當成擴充記憶體。
很多人也許會對這種方法嗤之以鼻,覺得現在都可以在電腦和手機上做記錄,甚至兩者之間還可以聯網運用,很高效便攜,何必土兮兮的在筆記本裡做記錄?熊谷正壽給出的理由是:將事情寫進記事本裡,想法或論點才不會搖擺不定。
事實上,對自己和對別人而言,不論過多久你都可以繼續討論同樣的事情。記錄下來,就可以騰空腦子繼續思考問題。參照第二點,活頁記事本我們可以帶在身邊隨時輕鬆的反覆翻閱。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則信息,瑞士一項研究發現:
遺忘,可能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人腦會自動清空不重要的記憶。所以,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記憶的。
用電腦來做比喻,就好像是將原本要放在硬碟裡的資料,我們把它導到移動硬碟或上傳到雲端一樣,電腦內存減少了,運行速度也會加快。人腦要記得事情減少的話,不也是可以加快思考的速度嗎?
總的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飛速快轉的年代,每天在工作生活中要接收大量的信息,我們是無法事無巨細的全部記在腦子裡的,即使能記住,也常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偏頗的去記憶,所以倒不如將事情記錄在紙上。
第四點,記事本的大小以聖經本為標準
按照熊谷正壽所說的,他是將記事本視為管理人生的工具,將與自己未來相關的所有事情都寫進這本記事本當中帶著走。時常加進新的訊息或是時時翻閱,以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於是,他歸納出三種記事本的使用方法。
第一種是夢想記事本,使用方法如下:
①製作你的夢想,把自己的夢想和人生目標具體化。
列出一份【想做的事清單】,可以用「今天就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樣倒逼的方法來寫出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或是試想一下,哪些是挑戰自我極限而又是我非常渴望實現的夢想,也可以參照夢想領域中你憧憬的人物,以他為目標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你通過文字把夢想具體化,讓夢想仿佛有了歸宿,而你心中持有的疑慮及對現狀的不滿將逐漸消失。胸中悶氣將一掃而空,心裡也會更加踏實。
②在【夢想·人生金字塔】中寫下你的終極目標
按照你【想做的事清單】,為所有夢想分類。可以分為[健康]、[修養·知識]、[心靈·精神]、[社會·工作]、[個人·家庭]、[經濟·物質·金錢]六大類,然後再將六大類夢想分為[基礎階段]、[實現階段]、[結果階段]三層。
③【未來年表】——人生旅途計劃書
在完成【夢想·人生金字塔】之後,立馬要以此為藍圖,製作出【未來年表】。所謂【未來年表】是為了成為理想的自己、依照理想去實現人生的一種工具。也是決定終點往前衝之前,不可或缺的工具。
可能有人說,我今年的,甚至這個月的計劃都沒有,幹嘛要大費周章的去寫那麼遙遠的計劃。其實,就如前面所說的,你將夢想化作文字具化了,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就如你計劃要出去旅行,比如說要去巴塞隆納。你一定會找很多的攻略,還有與巴塞隆納有關的書籍和資料來看,並一一羅列出你旅行中【想要做的事情】:
想沿著高迪的作品,走一走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之路;想沿著世界十大名街之一的朗布蘭大道,領略一下自由散漫的街頭藝術;想嘗一嘗永遠「煮不爛」的海鮮燴飯,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口感……你一定會視情況將每件想做的事情,以先後順序排列。一旦確定好旅行期間要做的具體事情,那麼想要旅行的心情就會越來越高漲。在我之前的旅遊接待工作中,就遇到來很多客人拿著列印好的A4紙張的旅遊攻略,來向我討教和完善自己的行程安排,那個狀態都是很期待、很興奮的。
在此有一點很重要,請務必要誠實的面對現實,否則就無法看清未來。簡言之,就是要仔細地去觀察目前的狀況,不能高估自己的程度,但也不必妄自菲薄,重要的是要誠實的面對自己。即使中途有變更,也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第二種是行動記事本
所謂的行動記事的核心部分就是【中長期計劃行程表】及【短期計劃行程表】,前者是寫下以一個月為單位的計劃,後者則是寫下以一日為單位的計劃。與之並列同樣收納在行動記事本中的重要項目是【訓誡、名言、行動準則】。把與人談話時,或是在書本、報紙、雜誌等媒體看到的,讓你十分有感覺的,對實現夢想和目標有幫助的句子或信息,都可以收集在這個項目中。
第三種是思考記事本
也叫【思考確認清單】,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思考所設的。它可以讓各個項目的重點、應注意的地方、流程一覽無遺,可以幫助你的頭腦更有邏輯性、更快速地去思考。是一個將自己在記事本中的考量做組織、整合的動作。
以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命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告訴我們:
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你會發現學到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那麼人腦對記憶事情也是一樣的,如果不把曾經的思考和事情總結及時的記錄下來,那麼當曾經做過的事情再一次去實踐時,你仍然會從頭開始去回想,去做準備,這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和腦力。
綜上所訴,記事本的大小以聖經本為標準,也就是Filofax所制的可填充式聖經尺寸活頁記事本的大小。據說方便攜帶,又不至於太小的尺寸,才能滿足大家隨身攜帶,又能滿足一些收集來的信息,或電腦資料縮小影印紙張黏貼的需求。
結束語
在國外生活的十幾年裡,每年的年底年初和開學季,各大百貨公司、書店、文具用品店,都會專設一個展示櫃來給記事本,無論是商務人士還是學生,甚至普通工薪階層,幾乎人手一本。他們都最低限度的將自己的大腦釋放出來,能夠更輕鬆更簡單更有效的過好每一天。我們又何苦要為難自己的大腦呢?
雖然我們現在身處一個每天離不開電子產品的時代,但是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依然需要更多的方法和工具來幫助我們,堅定的走好和落實每一個步伐。而這本行走在筆尖的夢想筆記本無疑就是我們徹底執行的力量。
#職場達人說#
歡迎關注、轉載、留言 @紫蘇西慢生活
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