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這條大河是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2021-01-08 文旅中國

2018年,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一年一度的「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開幕演出中來自英國的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帶來了多部經典作品,演出最後,樂團奏響了熟悉的樂曲——「一條大河波浪寬……」雄勁的前奏過後,優美的旋律從舞臺溢出,觀眾席間無論男女老少都無法抑制、不假思索地隨之哼唱,臺上的音樂家帶著感動的表情演奏完了整首樂曲……

一首能夠流傳的歌往往展示著一個時代的風貌,留存著一段動人的歷史。《我的祖國》因電影《上甘嶺》而誕生,但歌中所表達的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真摯情感,使之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聽他為我們講述《我的祖國》和他的故事。

喬羽近照

「希望電影沒人看了,歌還有人唱」

電影《上甘嶺》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取材於真實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敵我雙方動用了10萬餘兵力,鏖戰43天,激烈程度在戰爭史上實為罕見,這場戰役也徹底改變了朝鮮戰場的形勢。

電影《上甘嶺》海報

「為電影《上甘嶺》插曲寫詞時,我才29歲。接到任務時,我正在贛東南、閩西一帶原中央蘇區體驗生活、搜集素材。」喬羽回憶,「為了拍好《上甘嶺》,製作團隊費了很大的心力。我問導演沙蒙希望這首歌是什麼樣的,他的回答很痛快:希望將來這部片子沒人看了,這首歌還有人唱。」

為了給《上甘嶺》寫歌詞,喬羽輾轉來到長春,一遍又一遍地看《上甘嶺》的樣片。雖然沒有去過朝鮮,喬羽卻對志願軍戰士有著深入的了解。「抗美援朝打的是坑道戰,戰士們憋在坑道裡長達一兩個月,基本不能活動,前線衛生條件差,但再難熬也不能上來,因為制空權在敵人手中。」喬羽說。

「上世紀50年代是到現在我還一直嚮往的年代。剛剛獲得解放的國家,經歷了那麼多戰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大家都很高興,希望自己的祖國、生活能夠好一點。想法雖然單純,但在那個時候的中國,確實隨時隨處能感受到勃勃生機,你會覺得天是那麼藍、地是那麼肥沃,心裡只覺得揚眉吐氣、喜氣洋洋。我想,上甘嶺的戰士應該也是懷著同樣的心情走上戰場的。」喬羽說。

喬羽構想的是一首抒情歌曲。在他看來,影片已經講述了戰鬥,歌曲如果還是這個風格,沒有反差、對比,效果不會太好。「早年辦報,經常深入採訪傷病員,我明白戰爭一定是殘酷的,但我想寫一首不殘酷的歌,我希望這首歌能夠表現出戰士們在身處殘酷的戰爭、面對強大的敵人時,所表現出的鎮定、樂觀和從容,也希望美好的東西能夠讓大家對未來更有信心。」喬羽說。

然而,動筆寫起來,喬羽卻深感自己給自己出了個難題。「我想走另外的作詞路子,但是又沒有思路,一晃過去了10天還是沒寫出個樣子來,心裡別提有多著急了。」喬羽說。

有一天,喬羽因為寫不出詞便去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籃球場轉悠,那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臉上,讓喬羽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去中央蘇區江西搜集素材時,經過長江要乘坐輪渡過江,兩個小時才能到對岸。那段時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山東濟寧人,家離黃河很近,黃河給我的印象是『泥糊塗場』,但長江卻完全不一樣,水很清、帆很白,而且在那之前我從未見過南方的水稻,第一次看到那漫天遍野、綠油油的稻田,讓我非常震撼。」喬羽說。

「萬裡長江」還是「一條大河」

有了創作靈感,《我的祖國》的歌詞一氣呵成,喬羽最先寫下的句子就是「一條大河波浪寬」。

詞寫好後,喬羽立刻拿給沙蒙。「沙蒙人很好,那時候,他幾乎每天都要到我屋裡來一趟,來了又不催我,我知道他著急,但他看我不吭聲,也沒有要給他看詞,就又走了。」喬羽笑著說道。沙蒙拿到詞後,一聲不吭地坐了半個多小時,盯著稿子看,這讓喬羽很忐忑。過了一會兒,沙蒙拍了下大腿,說:「就是它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沙蒙又拿著稿子來找喬羽。「他只問了我一個問題,就是稿子裡的『一條大河』是不是長江?我回答說是,這就是我對長江的印象。他當即反問,既然是長江,為什麼不用『萬裡長江波浪寬』或者『長江萬裡波浪寬』,顯得更大氣、更有氣勢。」喬羽回憶,「我也很慎重地考慮,好久沒吭聲。最後我說,長江雖長,但在全國範圍內,沒有見過長江的人很多,如果寫萬裡長江,那麼不在長江邊上甚至沒見過長江的人會從心理上產生距離,失去親切感。而且從對祖國的感受來說,無論你來自哪裡,家的附近總會有一條河,寄託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想起家,就會想起那條河。沙蒙思考了一會兒,又拍了下大腿,還是那句話:『就是它了。』」

歌曲《我的祖國》曲譜

「為了挑選歌手,沙蒙找來了二三十位會民族唱法的演唱者,後來我推薦了郭蘭英,郭蘭英唱過後在場的人都拍手叫好。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好音後,第二天,電臺便向全國播放了這首歌,那時候《上甘嶺》還沒有公映。」喬羽說。

《我的祖國》就這樣從1956年被國人傳唱至今,國家的樣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的潮流不斷更迭,而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仍然在這一條大河流淌的旋律中回憶著與祖國母親的溫情、感受著同為中華兒女的自豪,以至於每一次哼唱都會眼角帶淚、嘴角帶笑。

2020年10月24日《中國文化報》推出

「紀念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刊,

第5版刊發特別報導

《這條大河是時代,也是歷史,更是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

記者:宋佳烜

責編:李揚

相關焦點

  • 歌曲《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這條大河是時代,也是歷史,更是中國人...
    《我的祖國》因電影《上甘嶺》而誕生,但歌中所表達的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真摯情感,使之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聽他為我們講述《我的祖國》和他的故事。
  • 喬羽:我和我的祖國
    ,這首童叟皆會演唱、抒發愛國情懷的歌曲,從金水橋邊傳向祖國四方,神州處處都有「我的祖國」的優美旋律。酒,仿佛是他靈感、激情、言辭的「助燃劑」,酒過三巡後的他,往往是靈光四射,談鋒更健,妙語連珠,記憶全部復活,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排著隊似的從先生的嘴裡蹦達出來。我那本《不醉不說,喬羽的大河之戀》的書名,就是取自喬羽飲酒的靈感。老先生還多次帶領我四處採訪。
  • 《我的祖國》的情感來源: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條大河」
    《我的祖國》的情感來源: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條大河」金羊網  作者:宋昀瀟  2020-08-31 電影《上甘嶺》裡一曲《我的祖國》
  • 《我的祖國》永遠讓人熱淚盈眶,來聽聽這首歌創作背後的故事
    《我的祖國》的詞作者喬羽2019年元宵晚會上,90歲高齡的歌唱家郭蘭英再次唱響《我的祖國》近日,新華社聯合知乎發起「你好中國·問答70年」活動,首席提問官胡歌發出第一個提問,邀請知友們參與討論:「新中國成立70年來,有沒有一首歌,讓你聽了就熱淚盈眶?」眾多網友不約而同選擇了一首歌——《我的祖國》。
  • 滿滿的家國情懷,今年春晚90歲高齡郭蘭英深情演唱《我的祖國》
    2020年春晚正在進行時,剛剛看完90歲高齡的著名藝術家郭蘭英老師深情演唱經典老歌 《我的祖國》 。伴隨著熟悉的歌詞「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歲月。為了美麗的祖國,為了稻花飄香的家園,中國人用鮮血打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尊嚴。《我的祖國》,正是這部反映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軍在上甘嶺激戰的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這首歌曲在上世紀50年代由藝術家郭蘭英演唱後,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其愛國熱情、家國情懷感到了幾代中國人。
  • 龍應臺發文《大河就是大河》(附全文)回應《我的祖國刷屏》
    剛剛過去的周末,觀察者網報導了龍應臺在港大演講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的消息,引發強烈反響。昨天,龍應臺本人在港媒發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應此事。  在文章中,龍應臺寫道「可容上千人的港大禮堂當天是滿座,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少許臺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
  • 龍應臺回應香港大學《我的祖國》演講事件:大河就是大河
    【觀察者網綜合】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周末,龍應臺港大演講視頻火了,觀眾齊聲同唱《我的祖國》更是將現場帶到了高潮,場面令人動容。 昨天(18日),龍應臺本人在港媒發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應此事。 她在文中提到:「當坐在第一排的周偉立教授回答說,他的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站在臺上的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 「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
  • 唱遍祖國大江南北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你知道作者是誰嗎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嫋嫋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啦……啦……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我和我的祖國》, 這首唱遍祖國大江南北幾十年的優秀歌曲
  • 這首唱響祖國大地的《我愛你中國》,詞作者是地道湖南人!
    每年國慶節,《我愛你中國》這首愛國歌曲都會成為各地傳唱的經典。這首歌,唱出了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對祖國的崇高之愛。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首歌的詞作者是地道的湖南人。他的名字叫瞿琮,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職藝術家,國家一級編劇,中國當代詩人,作家。
  • 新·起點6|新中國童謠:孩子們半個世紀的共同記憶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燕子》《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拔蘿蔔》《丟手絹》《小鴨子》《勞動最光榮》《我們的祖國是花園》《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學習雷鋒好榜樣》《一分錢》……遲至1990年代生人,早至建國後的的新一代,這些歌謠成為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孩子的共同記憶。1949-1966年是新中國童謠創作的黃金時期。
  • 歌曲賞析:縱橫三十年春晚的《難忘今宵》已成了經典中的經典!
    歌詞完成後,黃一鶴找來了作曲家王酩譜曲,導演組內部對這首還沒徹底完成的歌曲發生了爭議,有人說這曲子寫得不太健康,軟綿綿的像哀樂一樣,但作為總導演的黃一鶴並沒被這種聲音所左右,與李谷一堅持把這首歌錄了下來,這便是《難忘今宵》。李谷一演唱。從1984~2011,唱響了二十幾年的春晚。
  • 華東師範大學「我的祖國」專場音樂會 紀念這特殊的一年-中新社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民、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副校長孫真榮、李志斌、戴立益,部分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欣賞了這場高水平音樂會。   是音樂會 也是美育課堂  音樂會以「我的祖國」為主題,精心排演了十五首紅色經典作品及當代創作作品佳作。通過獨唱、重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以豐富的藝術語言呈現了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
  • 這首河海人的原創歌曲《青春告白祖國》獻給祖國!(附MV)
    ,特邀知名歌手王曉天製作的原創歌曲《青春告白祖國》,獻禮新中國70華誕!這首河海人的原創歌曲《青春告白祖國》 唱出了我們對祖國的愛與祝福 唱出了河海人勵志報效祖國的決心!
  • 解放軍報刊文回應龍應臺文章:大河不只是大河
    12月23日,《解放軍報》刊登題為《大河不只是大河》的文章,反駁臺灣知名文化人龍應臺《大河就是大河》一文。《解放軍報》原文如下:這兩天,一則文化新聞成為網絡熱點:祖國寶島的一位「文化名人」,到香港大學作《一首歌,一個時代》的演講,沒想到遇到全場觀眾同唱歌曲《我的祖國》。這多少令這位名人有點意外,發表《大河就是大河》作為回應,稱「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罷了」。大河不只是大河。
  • 國慶節燃爆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聽後激情滿滿,感慨萬千!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自發地把自己和祖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以祖國為傲,以作為一名中國人而自豪!,這首歌就是《我和我的祖國》,歌詞裡唱出了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聲。70周年閱兵,圖片來源於網絡這首歌創作於1985年, 由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李谷一原唱,作為一首愛國主義歌曲,今年6月17日,該曲入選中宣部評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
  • 為經典旋律「上色」 《我的祖國》彩色4K超高清修復版上線
    而其中的插曲《我的祖國》則用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和家鄉的深切思念,抒發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首歌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女高音歌唱家郭蘭英演唱。歌曲從1956年誕生至今,已經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生生不息,像一條穿越時空的長河,流淌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情感記憶。
  • 《我的祖國》彩色4K超高清修復版上線 央視頻為經典旋律「上色」
    而其中的插曲《我的祖國》則用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和家鄉的深切思念,抒發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首歌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女高音歌唱家郭蘭英演唱。
  • 為祖國唱一首生日歌,探尋歌曲《我的祖國》中的美景
    國慶將至,各地節日氣氛濃烈,處處傳遞愛國情此情此景腦海裡不由想起了那些經典愛國歌曲的旋律。歌曲《我的祖國》是中國大陸電影《上甘嶺》(1956年出品)的插曲。喬羽詞,劉熾曲,原唱者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郭蘭英。《我的祖國》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唱出了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歌詞真摯樸實,親切生動。
  • 北京人的最美公園,中國人的「共同記憶」,世界的中國地標!
    如果說,北京最美的城市公園是「北海公園」,可能深愛大北京的人都會贊同;如果說那首《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經典歌曲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應該也被普遍認可;那麼中國的「皇家文化」和「古典園林」無疑也是世界遊客遠赴中國旅遊時的一項重要內容。
  • 歌曲《十月一日》發布 唱響祖國頌歌
    、「這一天一年年走過,走來一個萬象更新的中國。」 「用信仰和奮鬥鋪開錦繡波瀾壯闊」……詞作者胡適之談及創作過程時說,新中國的巨變歷程催人奮進,激蕩人心。面對這一重大創作題材倍感使命光榮。他在歌詞創作中潛心將「英雄讚歌」、「萬象更新」、「偉大復興」三組詞代表了中國人民滿懷信心,昂揚奮進,踏上實現中國夢新徵程的不同階段,用以展現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奇蹟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