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的情感來源: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條大河」
金羊網 2020-08-31
電影《上甘嶺》裡一曲《我的祖國》就此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經典。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昀瀟 通訊員 劉雲 陳施敏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熟悉的旋律響起,往往能勾起許多人的回憶,六十多年來這首《我的祖國》在每一代中國人的心底傳唱,像一條生生不息的大河,流淌在每個中華兒女身上。
第二屆紅色日記徵文大賽近日收到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的作詞人——93歲高齡的喬羽老先生的約稿作品,是目前本次大賽最年長的參賽者!
喬羽(攝影師:葉君奮)
上世紀50年代,隨著電影《上甘嶺》的上映,「一條大河」紅遍全國,成為那個年代中國人獨特的心靈獨白。在文章中喬羽回憶為《我的祖國》作詞時的創作靈感來源和心路歷程,字裡行間透出老人家深厚的文學素養以及對祖國的拳拳真心。寫下這首歌時喬老才29歲,但歌詞中如浩浩長江般的情意歷經六十餘年一直流淌至今。
電影《上甘嶺》海報(圖片來源網絡)
儘管戰事早已結束,上甘嶺戰場依舊保存著當年鏖戰的痕跡,當年影片《上甘嶺》的拍攝部分完成之後,導演沙蒙幾經輾轉找到當時正在冀南創作電影《紅孩子》劇本的喬羽為影片歌曲作詞。
據喬羽回憶,歌詞的創作難度極大,需要表現戰鬥的雄壯,但又不能局限於表現戰爭的慘烈緊張。喬羽思索數日、創作思維幾近枯竭時,他突然從自己第一次看到長江時的情景中得到靈感,他專程到到當年中央蘇區的江西、福建去採風以汲取靈感。
「我是山東人,長江,沒有去過。哎呀!一過去以後,實在太好了,它那個船帆都像在稻田裡,也沒人推,就光看見一個漂亮的帆向前移。它那個味覺也不一樣,你聞的味道也不一樣,長江是長江的味兒,黃河是黃河的味兒。兩岸的稻田也美極了,壯闊與柔美的結合,我即刻就寫下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一條大河」裡有「水」,「讓我們蕩起雙槳」裡有「水」,「春雨濛濛」裡還有「水」……有人統計過,喬羽老先生的詞作裡至少有二十幾首與水有關。「其實,不管哪處『水』,都有喬羽故鄉水的影子。」作為一名山東人,運河的水滋養了喬羽的大一生。
喬羽(攝影師:葉君奮)
在喬羽的心中,《我的祖國》歌詞中寫的這條大河,是每個人心中家門口的那條河流。他動情地回憶道:"不管你是哪兒的人,你們家門口總會有一條河,你對這條河的印象都是你兒時的記憶,不管是多小的水溝,孩子們都會覺得是一條大河,而這條河與他們的喜怒哀樂息息相關,這條河的記憶,大概人一輩子也忘不了。寫成大河,不管哪個地方的人都會覺得是自己家鄉的那條河。這首歌周總理也會唱,他經常領唱......"
電影《上甘嶺》裡一曲《我的祖國》就此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經典。黃河長江皆匯於海,無數人記憶中的河流一起匯聚成中華民族心中的那條母親河,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是貧窮或是富裕,這樣深入靈魂的根都將難以磨滅。
喬羽個人簡介
喬羽,1927年11月15日出生於山東濟寧,詞作家、劇作家、詩人。代表作有《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劉三姐》、《難忘今宵》。
曾擔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