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問題纏身,專家:治本之策在於去除「保健」之名

2020-12-22 環球網

某藥店的保健食品專櫃。 高揚 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各種各樣的養生保健方法隨之走進人們的生活。與年輕人多選擇運動健身不同,很多老年人更傾向於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實現祛病強身的美好願望。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保健食品領域亂象紛呈,誇大功效、虛假宣傳、不法營銷、非法添加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不少老年人不僅遭受了財產損失,還遭受了身體損害,甚至延誤了病情。如何對保健食品進行有效監管,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保健食品的「法律身份」

一提到保健食品,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愛不釋手,儘管人們對保健食品的態度和立場兩極分化,但不少人對保健食品的含義卻未必真正了解。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編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釋義》的解釋,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的本質是食品,與俗稱的『保健品』不同,保健食品是一個法律概念,受食品安全法規制。而俗稱的『保健品』不僅包括保健食品,還包括一些保健器械,如按摩儀等。」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邱寶昌告訴記者。

中國保健協會原理事長、中國衛生監督協會會長張鳳樓也曾公開表示,保健品與保健食品概念應嚴格區分,保健品沒有一個統一的法律定義,而保健食品有嚴格的法律定義。

記者了解到,與普通食品相比,保健食品被允許聲稱具有一些保健功能。目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註冊的保健食品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類,依法備案的保健食品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為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其中,允許聲稱的27類保健功能為: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抗氧化;輔助改善記憶;緩解視疲勞;促進排鉛;清咽;輔助降血壓;改善睡眠;促進泌乳;緩解體力疲勞;提高缺氧耐受力;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減肥;改善生長發育;增加骨密度;改善營養性貧血;對化學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祛痤瘡;祛黃褐斑;改善皮膚水分;改善皮膚油分;調節腸道菌群;促進消化;通便;對胃黏膜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

眾說不一的保健功能

對於保健食品的態度,記者調查發現,因人而異。

李先生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父母都已年過七旬,對於保健食品,李先生並無好感,他表示從來不主張父母接觸這類東西,因為他覺得吃這些不見得有好處。

趙女士剛剛步入知天命之年,因體檢結果表明體內鈣質流失嚴重,她開始有意識地服用保健食品,期望能夠增加骨密度。

雯雯一直嫌棄自己膚色偏黑,聽說維生素C有美白功效,她平時會補充一些維生素C片,也經常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最近一年她感覺膚色有些變化,變得白淨了一些,但她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在發揮作用。一直以來,雯雯的睡眠也不大好,她曾到藥店買過標有「改善睡眠」保健功能的褪黑素片。「我覺得有一定的助眠效果,吃了以後,睡眠好一些了。」雯雯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藥店一般都設有專門的保健食品貨架,貨架上方一般都用綠底白字的標籤標明「保健食品」字樣。貨架上擺放的常見保健食品主要有各類單獨的維生素及複合維生素、鈣片、蛋白粉、褪黑素、蜂膠、魚油、葡萄籽、減肥茶等。記者查看各類保健食品的外包裝發現,上面標註的保健功能通常包括增強免疫力、改善腸道功能、改善睡眠、補充鈣、增加骨密度、美容(祛黃褐斑)、延緩衰老、補充維生素、對化學肝損傷有保健功能、抗疲勞、輔助降血脂等。

記者還發現,一些常見的維生素片不僅出現在藥店的保健食品貨架上,在藥品貨架上也有,對於同一種維生素,身為藥品的維生素和身為保健食品的維生素有什麼區別?

「保健食品的優勢在於,其原料都從食物中提取,是純天然的,不含藥物成分,可以長期服用;藥品中含有藥物成分,不能長期服用。」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一家藥店的工作人員說。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營養醫師孫建平則指出,對於同類營養物質,藥品要比保健食品更好、更安全。

而對於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的差異,孫建平表示,「我個人認為,保健食品的特殊功能性更強一些,活性有益物質濃度更高一些,這些都是自然食物無法做到的。」

對於是否應該服用保健食品,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一家藥店的一名藥劑師表示,如果身體不缺少相應的營養物質,不建議吃,吃多了也不好。「要根據個人體質,看看自己身體裡缺什麼,缺什麼就補什麼。」

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購買保健食品時並不像服用藥品那樣,會有醫生進行診斷、給出處方或者用藥建議,該如何判斷自己缺乏哪種營養物質呢?

對此,孫建平指出,常量營養物質靠膳食計算基本可以判斷攝入量是否充足,但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否缺乏則必須通過生化檢查才能確定。而對於不少人看重的保健食品成分的「純天然」性,孫建平則指出,一種營養物質主要看分子式,跟工業生產和純天然沒有什麼關係。

誇大保健功效,虛假宣傳

根據保健食品監管要求,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主要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但記者梳理發現,一些不法商家卻動不動就說能「補腦降糖」,張嘴就宣稱「包治百病」,經常進行虛假廣告和誇大宣傳。在保健食品領域的諸多亂象中,誇大保健功效、虛假宣傳問題一直很突出,這也是監管部門長期以來打擊的重點。今年7月26日,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保健食品監管工作座談會上,聚焦的突出問題之一正是虛假誇大宣傳。

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食品安全監管政策解讀及信息發布」新聞發布會上也指出,去年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重點監管保健食品虛假宣傳。特殊食品司司長周石平還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保健食品市場的主要問題是虛假誇大宣傳,甚至吹噓成神藥欺詐消費者等問題屢禁不止。

周石平表示,自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聯合部署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以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違法違規案件5.8萬餘件(據不完全統計,普通食品虛假宣傳案件佔比達94%以上),貨值33.2億元。2019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截至3月1日,共立案4865件,案值達到51.7億元。

而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兩年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涉及多起保健食品虛假宣傳事件:2017年12月查處的江蘇省溧陽市溧城區勤孝堂食品經營部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案;2017年底查處的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德馬康之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向老年人虛假宣傳、違法推銷保健食品案;2017年底查處的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鄔龍門市部違法發布保健食品虛假廣告宣傳案;2018年初查處的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馬某假冒新聞報社名義從事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案……

隱秘的會銷,給監管帶來困難

保健食品領域的一大亂象還表現為一些不法分子經常通過會銷方式欺騙老年消費者。他們以親情服務和產品說明的方式銷售產品,還以「免費旅遊」「免費體檢」「名醫問診」「可免費領取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可免費體驗醫療器械等方式引誘老年人「上鉤」,進而推銷其產品。前述的勤孝堂食品經營部保健食品虛假宣傳一案中,當事人就是多次通過會銷進行虛假宣傳,達到銷售產品和非法牟利的目的。

據媒體報導,重慶的王大爺就有過「被會銷」的經歷。一天,王大爺與幾位老人在廣場上鍛鍊身體時,一名促銷人員熱情地邀請老人們參加免費健康講座,稱包車接送,並在酒店安排了午餐,加入會員還可以免費領取糧油。王大爺到了酒店後發現聽課的有上百人。主講人自稱健康專家,不停宣傳「蜂膠」等保健食品的神奇療效。之後老人們被逐個安排做免費體檢,並一直被推銷,王大爺購買之前被工作人員拉著不讓走,極力勸說並承諾「可以隨時退貨」。王大爺花3200元購買了12瓶「蜂膠」,回家後聯繫商家要求退貨卻被斷然拒絕。

除了在酒店、賓館秘密開展會銷,一些商家還喜歡在街道、菜市場附近或路邊不起眼的小門店等地點開展活動,他們基本上都以老年人為營銷對象,一些會銷還特別限制只能老年人參加。

那麼,這種經常性的會銷會給消費者的權益和監管帶來哪些影響呢?

「應該說,保健食品亂象與其銷售模式有關,如果銷售模式不搞特殊性,保健食品能夠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概率就不一樣了。如果銷售模式增加了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概率,萬一是不好的產品,這時候損害就會擴大。保健食品通過會銷的方式,利用了人性和親情服務,增加了劣質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概率,且會銷場所不定,隱蔽性強,給監管帶來了困難。」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亞輝指出。

非法添加,「食品」變「藥品」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保健食品作為食品,不得添加藥品,不得聲稱具有疾病預防和治療作用,同時應該註明「本品不能替代藥物」。但現實中,一些所謂的保健食品仍大膽聲稱其產品的疾病治療功能。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現代醫學還無法治癒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得不終身服藥。但據媒體報導,浙江台州一家網店銷售的一種「保健食品」竟然號稱能替代藥物,清除藥毒、修復胰島、降血糖。

當地稽查人員展開調查後,對該網店聲稱的這種「神藥」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在被檢測的19個樣品中,有14個樣品被檢測出含有西藥成分。其中,8個樣品中檢出含有鹽酸苯乙雙胍的化學成分,另外6個樣品中還檢出含有格列本脲和鹽酸二甲雙胍兩種化學成分。而鹽酸苯乙雙胍和格列本脲都是抑制中度二型糖尿病、有一定分泌胰島素功能的處方藥。

原來,該網店的產品銷量巨大,就是因為服用者在開始一段時間降血糖的效果非常明顯,因而這些購買者多數都會回購。而這些效果其實來自非法添加的西藥成分。

針對非法添加問題,邱寶昌指出,根據《保健食品註冊和備案管理辦法》規定,保健食品依法註冊和備案後,可獲得保健食品標誌,即俗稱的「藍帽子」。「但是,現在很多保健食品擁有的都是虛假的『藍帽子』,不僅存在以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情況,也存在不少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的行為。」邱寶昌說。

亂象叢生,如何破解?

除了前述幾種比較突出的問題外,保健食品還存在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以次充好、以保健食品的名義進行非法傳銷等問題。

針對種種亂象,宋亞輝指出,關鍵問題在於保健食品脫離國家的法律監管體系,即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大量的行為沒有被納入監管範圍之內。目前,監管部門對違法行為的啟動程序不是百分之百的,甚至可以說查處的概率很低,這樣一來,很多人就會無視這套監管體系,寧願冒著違法的風險也不願意遵規守法。此外,現有的監管制度本身存在問題,比如,對允許聲稱的27類保健功能,目前在解釋上就存在爭議,按照法律解釋的邏輯,如果獲得了行政許可,就可以聲稱這27類功能,如果未獲得許可,普通食品不可以聲稱這些功能。那麼,普通食品是否可以聲稱這27類功能以外的功能呢?如果保健食品聲稱的功能不在27類之內,但功能類似,又可不可以聲稱呢?這些都存在不確定性,容易導致認識的混亂。

「應對這些問題,一個思路是要讓整個法律體系是可置信的,要讓所有人覺得這套規章制度一定會得到實施,如果不遵守一定會帶來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樣市場主體才會信賴並遵守這套體系。第二個思路就是要改造監管體系本身,讓制度設計更合理,不要在制度上出現很多解釋的可能性。」宋亞輝說。

關於如何對會銷進行有效監管,宋亞輝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會銷難以監管,主要原因在於監管部門獲取違法信息有障礙,即監管部門不知道違法行為發生在何時何地,參與人員有哪些。對此,宋亞輝指出,一定要依靠公眾的力量,要為公眾提供便捷的舉報途徑,而且對公眾的舉報一定要作出回應。「假如有100位老人被推銷了,其中肯定會有一兩個人覺得被騙了,這時候如果有一條便捷的途徑,他們就會把違法信息傳遞給監管部門,監管部門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啟動監管。」

邱寶昌則認為,應對保健食品的諸多亂象,治本之策在於取締「保健食品」,將「保健」二字去掉,當成一般食品進行嚴格監管。他進一步解釋稱,凡是食品都具有相應的功能,如玉米、大豆、小麥、馬鈴薯等,都有充飢功能,也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一些微量元素。保健食品冠以「保健」二字會讓消費者認為保健食品比一般食品的功能要強大,但事實上,保健食品到底有多大的功能,很難說清楚。

「從保健食品的定義來看,『聲稱具有保健功能』就屬於保健食品,通過『聲稱』進行含義界定,本身就不嚴謹。給保健食品冠以『保健』二字,完全就是一種噱頭、一種光環,導致保健食品身價倍增,也會誤導消費者,讓他們以為保健食品具有一些強大的功能。同時,也容易被一些商家利用,用『保健』二字去做文章,通過誇大功效和虛假宣傳給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帶來更大的損害。」邱寶昌指出。

(原題為《誇大功效 虛假宣傳 不法營銷 非法添加 保健食品:問題纏身,如何根治?專家認為,治本之策在於去除「保健」之名,將其作為一般食品嚴格監管》)

相關焦點

  • 滾滾長江,拳拳之心,代表委員找尋護水治本之策
    長江水質汙染問題,看似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找尋護水治本之策,是代表委員本次視察長江活動的初心。長江水質汙染問題,看似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找尋護水治本之策,是代表委員本次視察長江活動的初心。登上江輪,極目遠眺,長江兩岸生態圖景徐徐入目。近日,九名江蘇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從江蘇南通海事綜合基地碼頭登船出發,開啟了「保護長江母親河」檢察行主題視察調研活動。
  • 無人機導致機場癱瘓,找到無人機飛行員才是治本之策
    打開APP 無人機導致機場癱瘓,找到無人機飛行員才是治本之策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0-12-23 11:48:27 找到無人機飛行員才是治本之策 「探測無人機是一種責任。捷徑是找到飛行員,」德國電信公司T-Systems的產品經理Magenta Drohnenschutzschild說。。
  •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
    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重大舉措,是保證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僅是「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是「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
  • 保健食品「忽悠人」 法律應該怎麼管
    一要去除保健食品的「神衣」,以嚴格的標準防止過分吹噓保健食品的功效;二要嚴厲打擊採取欺詐手段忽悠人購買保健食品的行為        秋冬季節,市場上各類保健食品進入銷售旺季。    除了保健食品廣告「忽悠人」外,在營銷過程中還有「組團忽悠」和「親情忽悠」:打著「專家諮詢」的牌子行保健食品推銷之實,以噓寒問暖套近乎的形式騙取老人信任後推銷保健食品等等。這都是瞄準老年人群體保健養生需求大、可辨別能力不高的情況,對老年消費者進行欺詐,是典型的違法行為。
  • 心理危機幹預之《攻心三十六策》
    用兵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圍而不攻,不攻自破,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上之計。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治心之道,也是如此。不管哪種心疾,只要順藤摸瓜,找到病因——深入「虎穴」,抓到「虎子」,問題頓時冰消瓦解。這就是古人說的:心病必須心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
  • 如何正確認識中藥保健食品?聽專家從研發、評價、產業層面說起
    雖然不時有幾篇10萬+文章對中藥保健品圍追堵截,但國民對於保健,特別是中藥保健的熱情不曾衰減。到底該如何正確認識中藥保健食品?這次,聽專家從研發、評價、產業層面說起。目前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我國保健食品的定位尚有爭議。
  • 食藥監管總局曝光12個保健食品違法廣告-保健食品 食藥 保健功能...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昨天曝光了12個未經審批或篡改審批內容、擅自長期大量發布虛假違法廣告的保健食品。  1.「歡樂海洋牌舒通諾口服液」  廣州市歡樂海洋生物技術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證件持有人)的保健食品「歡樂海洋牌舒通諾口服液」,衛食健字〔2002〕第0262號,其批准的保健功能為「調節血脂」。
  • 臨沂市嚴厲打擊保健食品等「保健」領域違法經營行為
    今年以來,臨沂市市場監管系統不斷加大對「保健」領域專項整治力度,陸續查處了一批虛假宣傳、傳銷等大案要案,罰沒款7679.65萬元,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中,重點針對人們關注的保健食品領域存在的市場混淆、虛假宣傳行為,價格欺詐和違規銷售等方面突出問題,專門印發了《保健食品混淆和虛假宣傳專項治理行動方案》,在全市範圍內紮實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先後出動執法人員2650人次,檢查保健食品經營單位1230多家(次),查處違法案件5件,罰沒款2427萬元。
  • 官方答疑「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區別● 保健食品允許聲稱保健功能,只給特定人群食用,有規定每日服用劑量;● 普通食品不允許聲稱保健功能,普通人群均可食用,無規定食用的量。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區別保健食品與藥品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保健食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沒有確切的治療作用,不能用作治療疾病,但可以聲稱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長期使用;而藥品應當有明確的治療目的,並有確定的適應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應,有規定的使用期限。
  • 孫龍一:用舉報人推進反腐是「治本」之法嗎?
    只有健全反腐機制,加快受理舉報案件,把反腐工作落到實處才是治本之策。  實名舉報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然而實名舉報人的安全也屢屢遭受威脅,舉報人被報復的事件時時發生,廣東惠州市半職業舉報人「惠陽歐伯」(真名李建新)被報復,致使背部大面積燒傷,2根手指被砍斷,手腕被砍傷,右眼被砍失明 。如此事件大大打擊了舉報人的反腐積極性,因此制定舉報人保護法對推進反腐具有一定的意義。
  •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綠會融媒剪影)
    專家談從空的世界到滿的世界。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剪影。下午是專家報告環節。綠會參會代表為這個別開生面的茶歇感到讚嘆!每一種食物,都有標籤,不光告訴人們它是什麼、還告訴我們,它的「身世」和來處。也許囫圇吞棗者會問——它配有「身世」標籤嗎?絕大多數各種會議,是沒有賦予食物以這樣的標籤和個性的。吃完了就吃完了,穿腸而過。
  • 塑珊嘉立欣膠囊的保健功能獲專家認定
    中國網2月19日訊(記者孫杰)昨天,由中國保健協會主辦的嘉立欣膠囊保健功能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近十位專家對上海元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塑珊牌嘉立欣膠囊的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等保健功能進行了研討,從原材料和作用機理等方面一致認定該膠囊的保健功能。
  • 科學認知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十大常見騙局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樊路宏介紹,此次江蘇省保健食品「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進校園、進商超」專項科普宣傳活動將從即日起持續至今年12月底,為期半年的活動期間將針對不同消費者,組織開展社區護老、知識下鄉、校園護苗、網絡課堂、商超諮詢臺等活動,通過參觀企業、專家講座、現場諮詢、消費體驗、主題班會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保健食品知識,促進全社會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提升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及自我防護意識
  • 保健食品原料介紹之輔酶Q10
    輔酶Q10簡介  輔酶Q10又名泛醌10,是一種脂溶性醌,其結構類似於維生素K,因其母核六位上的側鏈—聚異戊烯基的聚合度為10而得名,是一種醌環類化合物依據我國相關規定,目前輔酶Q10在食品領域僅限用於保健食品。我國於2003年批准了首款以輔酶Q10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其保健功能為延緩衰老、抗疲勞,這款產品開啟了輔酶Q10在我國食品領域的應用先河。
  • 未成年人打賞,樹立正確金錢觀是治本之策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通知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要求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註冊的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同時要求平臺對最高打賞金額以及相關主播和經濟助理的暗示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
  • 保健食品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專家共議保健食品宣傳方案
    央廣網北京12月21日消息(記者 申珅)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委託,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分會開展保健食品及其註冊與監督管理工作宣傳活動。12月17日,協會聯合健康報社組織召開了「貫徹實施《國民營養計劃》,科學、規範地著力發展保健食品」專家研討會。
  • 保健食品都是忽悠人? 國家認證、合理預期最關鍵
    一位從事保健品行業的不願具名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保健食品服用後的效果與個人體質、年齡、所處地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息息相關。另外,與藥物相比,保健食品沒有藥物「針對性」強。西藥是一種「化學成分」,藥物製劑純度高,可針對各種疾病或器官用藥,有明確的作用機制。而保健品通常沒有太多的「針對性」,其中很多是對人體機能的整體調節。
  • 朝陽產業期待轉機新食局論壇之保健食品業的痛與變
    保健食品產業也因此得到快速發展。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於軍司長介紹,截止2013年底,我國保健品產業已達到3千多億的規模,成為食品工業乃至經濟增長的新增長點。而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2014年2月25日發布的最新報告《從洞察到行動:掘金中國保健消費品市場》指出,中國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全球領先,且越來越多地進行自我治療和保健。
  • 水果套袋添煩惱 根治之策如何尋
    水果套袋添煩惱 根治之策如何尋   隨著水果套袋技術的普及,「消化」大量廢舊套袋成為新難題  治標  ●政府對檸檬廢舊套袋回收處理企業進行補助  ●建立檸檬廢舊套袋禁燒和綜合利用舉報制度及巡查制度  治本
  • 陳君石院士教你科學選擇保健食品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與如何正確使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院士對記者表示,保健食品有明確、特定的保健功能,選擇時應首先了解自己需要,按需科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