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實行「校農結合」助推產業扶貧——讓「菜園子」直通大食堂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與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結對幫扶蔬菜種植基地示範點。石永璽攝

  圖為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校農結合農產品配送中心收購現場。 石永璽攝

  貴州省探索創新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自2017年秋季開始,全面啟動「校農結合」定向採購農產品,將全省學校後勤市場與貧困縣、貧困戶精準對接,助推產業扶貧,帶動貧困地區發展

  「2017年秋季學期,全省學校食堂累計採購省內貧困地區貧困戶生產的常用農產品達5.97萬噸,採購金額約6.5億元,助推產業扶貧成效初顯。」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說。

  據了解,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食堂共有17890個,就餐學生達620萬人,學校食堂每月採購常用農產品涉及大米、麵粉、食用油、肉類及蔬菜等多個品種,需求量高達10萬噸以上,價值約10億元。據估算,如果將這一龐大而穩定的消費市場優先讓給全省貧困地區,可覆蓋帶動100萬貧困人口增收。

  自2017年秋季開始,貴州省全面啟動「校農結合」定向採購農產品,將全省學校後勤市場與貧困縣、貧困戶精準對接,助推產業扶貧,帶動貧困地區發展,成效明顯。

  需求引導與產業培育結合

  「我們按照『學校需要什麼就組織生產什麼』的原則,以學校對農產品的需求計劃引領指導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以農產品採購引導貧困戶按需發展產業。」貴州省教育廳校農辦公室負責人郭啟光說。

  荔波縣水豐村是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駐村幫扶點,過去「不知道該種什麼,種什麼都怕虧」的思想阻礙了當地產業發展。建立幫扶關係後,學院要什麼,村民種什麼,水豐村在駐村幹部的指導下發展農業種植,村裡的應季農產品直銷到學院食堂。

  今年3月份,貴州在貴陽的職業院校「校農結合」聯盟成立,聯盟學校按月提供食堂對農產品需求計劃,購銷平臺根據需求計劃到省內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縣組織訂單生產、收購、檢測、儲存及配送,貧困群眾對這種做法讚不絕口。

  貴州省率先實施「校農結合」的是黔南民族師範學院。2017年3月,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開始定點幫扶平塘縣卡蒲鄉新關村、擺卡村。學校與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地方政府聯合籤訂定點採購合同,將學校所需農產品品名、數量附在合同內,並將履約期限籤訂到2020年,給農戶吃下「定心丸」。

  「實施『校農結合』一年來,我們共定點採購平塘縣19個毛南族集聚貧困村農產品44批次,資金100多萬元,5000多戶貧困農戶受益。」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院長石雲輝告訴記者。

  建基地與搭平臺結合

  「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到貧困地區建立生產基地,通過訂單方式供給學校,搭建購銷平臺,遵循市場規律,確保校農雙贏。」鄒聯克說,這是他們探索出來的建基地與搭平臺的路子。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改變原有的「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將貧困戶召集起來,建立種植業、養殖業基地,並與學校籤訂購銷協議,為農產品銷售搭建長期合作平臺,初步實現了訂單式合作。

  安順學院採取「學校+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由學校聯合農產品流通企業在扶貧點建設生產基地,基地產出直接銷給學校,企業按市場保底價收購所有產出,不僅打通了學校與生產基地之間的流通渠道,同時解決了基地生產與學校需求的數量和結構之間的矛盾。由於有企業全程參與從育種到採購的過程,農產品的流通成本和經營風險大大降低;扶貧點貧困戶參與土地流轉可獲得土地租金,參與種植生產還可獲得勞務報酬。

  畢節市納雍縣用「一個雞蛋」的營養午餐計劃,配套土雞養殖,啟動建設土雞養殖重點扶貧項目。據介紹,該項目目前已經完成投資1.13億元,建成佔地面積200畝的土雞原種場1個、育雛場24個和生態放養場88個,在全縣245個貧困村成立245個養殖專業合作社。

  同時,項目引進企業投資1億多元,配套建設飼料加工車間、屠宰加工廠、低溫冷庫,此外還配套種植牧草30萬畝,建成魚塘75個,土雞養殖產業鏈基本形成。

  記者了解到,納雍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可實現年出欄土雞1200萬羽,銷售收入10.8億元,利潤2.64億元。該項目覆蓋全縣16萬貧困人口,每年可解決7000餘貧困人口就業,幫助3萬人脫貧。

  扶貧與扶智相結合

  「我們還充分發揮教育部門的智力資源優勢,在技能培訓、技術指導、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幫助貧困戶,探索扶貧與扶智結合,以期取得更大成效。」貴州省教育宣傳中心的項蕾說。

  在納雍土雞項目中,中國農業大學、華大基因、畢節市牧科所全程提供技術服務,並建成山地畜禽生態養殖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確保納雍土雞品種純正、疫情可控、質量可靠。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利用現有資源對扶貧產業進行技術指導,大大激發了「校農結合」區域農戶的內生動力,主要農產品生產規模迅速擴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優化。「卡蒲毛南族鄉2017年底生豬存欄從年初的1956頭增加到4210頭,增長一倍多;土雞從3.39萬羽增加到6.81萬羽,增長1倍;肉牛從575頭增加到775頭,增長近35%。」石雲輝說。

  積極探索「校農結合」產業扶貧路子,貴州省目前已經形成黔西南州「貧困戶+合作社+配送中心+學校」、安順市西秀區「綠野芳田農戶+合作社+購銷平臺+學校」、貴州民族大學「菜園子直通菜籃子」和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定點採購、產業培扶、基地建設、示範引領」等多種幫扶模式。

  在銅仁、黔西南、貴陽、清鎮職教城和黔南,貴州省教育廳還分別抓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5個階段集團化「校農結合」集中統一配送試點,計劃從幼兒園到大學各個學段取得突破後再向全省複製推廣。

  據統計,2018年3月以來,貴州省學校食堂面向貧困地區採購農產品數量已達18.52萬噸,金額約9.32億元。(經濟日報 記者 王新偉 通訊員 羅莎)

(責任編輯:單曉冰)

相關焦點

  • 貴州「校農結合」助力貧困山區扶貧產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幹部口中的「校農結合」,是貴州省去年以來為了助推貧困山區農產品銷售探索的一項扶貧政策,主要基於全省各類學校食堂日常農產品市場採購需求,將其與山區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銷售有效銜接,實現田園直通校園,助力「黔貨出山」。
  • 貴州:今年學校食堂農產品採購超四成將面向貧困地區貧困戶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貴陽4月15日電(記者王麗、肖豔)從校園到「田園」,貴州「校農結合」助推脫貧攻堅。貴州省教育廳提出,確保2018年全省學校食堂向貧困地區貧困戶採購農產品將佔採購總量的40%以上。為助力脫貧攻堅,貴州省教育部門探索建立將學校食堂菜籃子與貧困戶菜園子直連的「校農結合」模式。自2017年秋季學期全面啟動實施以來,全省學校食堂累計採購貧困地區貧困戶生產的常用農產品達5.97萬噸,採購金額約6.5億元。
  • 黔東南榕江縣深化「校農結合」工作 助推脫貧攻堅
    黔東南榕江縣深化「校農結合」工作 助推脫貧攻堅 發布時間:2019-12-23 01:27:27      來源:榕江縣政府辦公室   榕江縣以惠農增收為突破口
  • 貴州民族大學:校園連「田園」 合力助攻堅(組圖)
    食堂採購、工會「一對一」採買、舉辦校園展銷會……對貴州民族大學的全校師生來說,購買來自貧困地區的扶貧產品,似乎已經變成一種習慣。自2017年貴州全面啟動「校農結合」定向採購農產品工作以來,貴州民族大學以幫扶鎮遠縣為契機,將學校後勤市場與貧困縣、貧困戶精準對接,助推產業扶貧。
  • 正安縣東門村:「校農結合」打通蔬菜銷售渠道
    以往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農產品銷路難找,想發展產業又怕沒市場,村裡種過白菜、蘿蔔,或價格低、或賣不出去爛在地裡,農民心有餘悸。東門村黨支部書記蔡才鋒說:「學校本身就是一個穩定市場,村裡種植養殖的農產品可以成為食堂採購的有效補給。」銷路解決了,群眾們的擔心也就沒有了。
  • 黔東南榕江縣拓展「校農結合」模式助力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
    摘要:近年來,貴州省黔東南榕江縣拓展「校農結合」模式,助力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打好「食材配送」牌助力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已為全縣189所農村學校累計提供了食材476噸。近年來,黔東南榕江縣以惠農增收為突破口,強化產銷對接,不斷豐富和拓展「校農結合」扶貧模式。加強組織領導,打好「統籌協調」牌。
  • 安順經開區:「校農結合」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安順經開區認真貫徹落實關於脫貧攻堅「夏秋攻勢」行動的系列部署,不斷總結和延伸「校農結合」的有效方法和路徑,走出了一條「校農結合」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徑。    在么鋪鎮南山村東南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裡,長勢喜人的蔬菜正在等待收割。
  • 「菜園子」直通「菜籃子」
    原標題:「菜園子」直通「菜籃子」  ——2020金秋產銷對接和促消費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定西  記者 崔銀輝  從定西市安定區的菜田到東莞市市民的餐桌,2200餘公裡路程,僅需38個小時。
  • 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貴州求解「四則運算」
    一是2015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政策,對就讀高中至本科階段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普通高中和中職學生實行「兩助三免(補)」,高校學生實行「兩助一免(補)」。今年以來,全省下達2016-2017學年度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資金11.15億元,扶貧部門確定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37.73萬人全部資助到位。
  • 校地齊發動 烏蒙飛金鳳——貴大動科院生態畜牧業產業技術團隊助推...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有關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等12個農業產業,促進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助推貴州脫貧攻堅的重大戰略,將貴州大學「教育扶貧、科技扶貧、校農結合」的指導思想落到實處,7月4日至5日,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生態畜牧業產業技術團隊教授博士一行
  • 創新產銷扶貧模式 貴陽市雲巖區政府與貴州蔬菜集團達成合作
    為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精神,助力「9+3」區(縣)脫貧攻堅工作,5月31日貴陽市雲巖區人民政府與現代物流集團、貴州蔬菜集團籤署了「9+3+4產銷扶貧模式」合作協議。「9+3+4」區(縣)實現產銷有效連結,開啟消費扶貧新模式,帶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 西秀區政府與貴州百靈集團共襄大健康大扶貧產業
    圖為1月13日 西秀區人民政府與貴州百靈集團籤定大健康大扶貧產業項目合作籤約儀式. 人民網安順1月14日電 1月13日,西秀區人民政府與貴州百靈集團在西秀區行政中心會議室籤定「大健康大扶貧產業項目合作協議」。西秀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勇,貴州百靈集團董事長姜偉等出席籤約儀式。副區長王曉寧、百靈醫藥銷售公司總經理劉詩勇分別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上簽字;邁向政企攜手,共襄大健康大扶貧產業的第一步。
  • 「小」食堂 「大」文章——獨山縣多管齊下紮實推進營養改善計劃
    建立健全機制 確保「營養餐全覆蓋」獨山縣教育局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上級政策和規定,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管理,成立了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制定了獨山縣「校農結合」工作考核方案和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層層落實籤訂工作責任書。
  • 貴州黔西南州:發揮金融扶貧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精準扶貧貸款餘額38.7億元,帶動服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3萬人,有力助推金融扶貧。農行黔西南分行結合總、分行「三農」和金融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及州委、州政府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制定下發了《中國農業銀行黔西南分行金融扶貧方案》。同時,將涉農貸款、精準扶貧貸款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計劃作為指令性指標,上下一盤棋,統籌開展金融扶貧工作。重點聚焦,精準扶貧。
  • 【生態文明·聚焦】貴州:深入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 以綠色發展助推...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洪英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近年來,貴州深入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加強省級環保協作和國際開放合作,以「大開放」促進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助推精準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綠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成果突出、脫貧攻堅成效顯著,逐步探索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脫貧的新路子,交出了出色的貴州答卷。
  • 農工民主黨:助力貴州產業扶貧「造血」富民
    中新網貴州大方8月16日電 題:農工民主黨:助力貴州產業扶貧「造血」富民  記者周嫻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曾流傳:「幾分地的小坪子,蕎麥洋芋填肚子。想吃包穀飯,等到婆娘坐月子。想吃大米飯,等到下輩子」。  當地農戶舒學良說,「可現在就不一樣啦,我們現在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面可真要感謝農工黨的大力幫助」。
  • 貴州理工學院聯手韓國首爾大學助推貴州大健康產業發展
    本報訊 (記者 劉小明)11月14日,貴州理工學院製藥工程學院與韓國首爾大學藥學院在貴陽籤署院級合作協議。  當天,貴州理工學院製藥工程學院、韓國首爾大學藥學院、貴州廣濟堂製藥有限公司、貴州益康製藥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在貴州理工學院國家級「健康智造」眾創空間平臺上開展「產學研」合作,並在創新創業和產教融合中實施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共同助推貴州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貴州理工學院製藥工程學院與韓國首爾大學藥學院還將在植物提取物質量控制和資源產業化等項目上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