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今年5歲,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時,非常認真較勁,總想要第一名。如果被其他小朋友超越了,元元會情緒低落,甚至回家後會大發脾氣。元元媽媽非常頭疼,認為孩子有好勝心是好事情,可是好勝心太強烈,就很不好了。
相信有不少家長,遇到和元元媽媽同樣的情況。孩子有好勝心,是一件值得家長高興的事情,表示他有進取心。可是孩子好勝心太強時,愛爭強好勝時,家長可能會感覺麻煩,感覺難以管教。
好勝心就是一把雙刃劍,會帶來積極正向的能量,也可能令人變得消極焦躁。面對好勝心強的孩子,父母要及時疏導孩子,避免出現孩子心態出現問題。
第一,找出引發孩子好勝心的原因。
想要改變孩子好勝心強烈的情況,父母首先要找出造成的原因。造成孩子好勝心強烈的因素,通常有兩種情況比較明顯。第一種,孩子從小生活在被讚賞的環境,他的好勝心會比同齡人強。當孩子習慣被讚賞,習慣成為焦點,他很難接受自己失去光芒,成為他人的背景牆。第二種,孩子從小被父母忽視,缺乏被認同感,希望靠贏取第一的方式,換取父母的關注,贏得在父母心中地位。不管是哪種情況,孩子好勝心,和父母的關係很大。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父母要轉變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要一位的對孩子用「你最棒」、「你最厲害」等話語,不能讓孩子只生活在讚美的環境。父母要適當地對孩子不恰當行為,進行指正和批評。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父母則要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多花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愛,不會因為他是否贏取第一變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改變孩子好勝心強烈的有效方式。
第二,媽媽要教會孩子:「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人這一生中,不是只有輸贏。孩子由於年齡和閱歷的原因,無法意識到這點,只能靠家長告知引導。父母要告訴孩子,成功很重要,失敗也同樣重要。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人生成長的歷經過程。成功固然重要,可是成長更重要。學會成長後,才會有勇氣面對更多的挫折。
同學阿蒙現在是某家IT公司的網際網路高管,年收入超過很多同齡人,稅後年收入達到40多萬。他的好勝心非常強,每次做事情爭取做到完美,與同事討論確認方案時,至少經過3個版本。按照他的說法,要麼不做,要麼就努力做好。
我曾經調侃過他:「你是不是只允許自己成功,不允許失敗呢?」當時他立即收起笑嘻嘻的表情,嚴肅的對我說:「我從小對自己要求很高,不管做什麼,都不允許自己失敗。後來媽媽發現這種情況後,她教會我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從那以後,我依然力爭事情做到最好。然而不會再鑽進死胡同。正因為能夠坦然的面對成功和失敗,心態變得平和,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第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念,避免極端思想。
有的孩子從小很看重輸贏,輸贏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情緒。孩子有輸贏觀念,是一件好事情,說明他們有競爭意識。不過如果孩子把輸贏看得太重,心態反而容易出問題,容易陷入大喜大悲的狀態。當父母發現孩子太看重輸贏時,一定要及時疏導,給他們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念,別走上極端。
老家的表哥,從小好勝心很強烈。小時候一起玩遊戲時,只要是別人贏了他,就別想走。他非要重來,直到他贏了為止。姑姑一家沒有意識孩子的這種行為有啥毛病,於是放任不管。
隨著表哥的長大,自我要求更加嚴格,不允許自己輸。他創業失敗,虧損了30多萬,乾脆自暴自棄,天天在家啃老。面對大家的勸阻,他絲毫聽不進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老婆氣的受不了,乾脆和他離婚走人。
有好勝心的孩子,通常敢於面對各種競爭環境。願意去競爭的孩子,只要心態擺正,未來通常會很好。媽媽發現孩子有很強的好勝心時,只要引導恰當,相信孩子的前途不可估量。
我是寶媽湄玥,專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