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辛棄疾的詞,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慷慨悲壯、沉雄豪邁之作。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辛棄疾筆力渾厚,善用前人典故,常發議論,在作詞技巧方面對後世貢獻很大,與蘇軾並成為「蘇辛」。但就是這樣一位豪邁不羈的詞人也有小清新的詞作。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首辛棄疾的小清新之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代: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首詞的大意是: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你看,天邊還偶爾看得見七八顆星星,轉眼山前便灑落兩三點雨。大雨將至,趕緊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頭轉彎處,茅店就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本詞作於詞人村居之時,有著與詞人大多數作品的沉雄豪邁不同的詞風,在平淡中透著精心的構思與淳厚的情感。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了鄉村夏夜之景。前兩句中月、鵲、風、蟬這些平常的景物,經過詞人的巧妙組合,便有了別樣的風味。有「明月」、「清風」的夜半之景,也有「驚鵲」、「鳴蟬」的夜半之聲,動靜相宜,聲色相合,使人神往不已。接下來的兩句將視線由長空轉至田野,由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轉至漫村遍野撲鼻的稻花香,還通過稻花香聯想到豐收的年景。然而「說豐年」的主體卻是那一片蛙聲,詞人先寫「說」的內容,後補「聲」的來源,可以說是別出心裁。
詞的下片一開始通過對仗手法的運用,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挺拔峻峭的奇峰。「星」、「雨」與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鄉土氣息相呼應。詞人筆鋒一轉,鄉村林邊的茅店便出乎意料地呈現在眼前。「路轉」、「忽見」兩個詞則在寫出詞人忽見臨近的舊屋時的歡悅之外,還從側面描摹出其在稻花香中怡然迷醉的形態,餘味無窮,從中可見詞人藝術功底之深厚。
整首詞前後呼應,筆調輕靈,用語明快,色澤溫潤,為我們勾畫出一幅鄉村夏夜清幽動人的風景畫,詞人的愉悅之情自然流露於字裡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