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很清新的一首詞,開篇20字童趣盎然,短短4句流傳1000多年

2020-12-09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辛棄疾最好的詞,幾乎都是寫自己的壯志和軍旅生涯的,畢竟那是他的畢生寄託所在。

到中年晚年在家中閒居,刻意作詞來消磨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氣時,其詞的藝術感染力就沒有那麼強了。

我們從他閒居的詞中讀到最多的,是一個老人的心酸與無奈,徒勞想要借著山水和平凡的日常生活來讓自己忘掉收復中原的夢想,忘掉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

情非真情,事乃常事,又兼之在農村日久,語言逐漸的通俗化,俚語化,就更加顯得沒有之前的氣勢雄渾,豪情萬丈。

這一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是一樣,文學的創作本也不是命題作文,而是心中有感而發,當所寫的情緒與心中的情緒不統一,是註定寫不出來好文章的。

我們一直強調價值觀的重要,只有一個正確的,明確的價值觀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獲得更多人的認可。然而價值觀是隱藏不了的,一次兩次,你可以僥倖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可絕不會長遠。

為人,最重要的還是真實,真實的面對自己內心,無論其中埋藏了多少不忍回首的心酸往事。

【臨其詩境】

今天要欣賞的詞,是辛棄疾在閒居期間寫下的一首佳作,這一首詞中,絕少對現狀的抱怨和憤懣,字裡行間都是對山水的喜愛和恬然自安的心態。想來是在山水的懷抱中,短暫卻徹底的忘卻了自己未曾實現的報國壯志,全心全意地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中,才會有這樣清新自然,單純美好的作品。

有人認為辛棄疾晚年的詞都含著一種悲憤、苦悶、孤獨交織而成的消極情緒,這點我是不贊成的。人的天性,總是喜歡笑著的,縱然心中有天大的哀怨,在某些時刻,也會有忘卻,開懷大笑的表現。

生活在晚唐的杜牧曾經寫過「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句子,記述了自己的歡樂時光,同樣是在風雨飄搖,政治板蕩的時節,我們有理由相信辛棄疾也不會一味的消沉,他是能夠在山水中短暫的消解自己情緒的。

詞寫的是辛棄疾一次自己出遊的經歷,由動到靜,由視覺到聽覺,環環相扣,景色優美而深邃,結尾兩句更是餘韻悠長,不失為一首山水詞中的佳作。

【經典原文】

生查子·獨遊雨巖宋代:辛棄疾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條分縷析】

這首詞的內容一如晚年辛棄疾的主流風格,語言淺顯而通俗如白話,沒有什麼難理解的地方,泛著日常生活,清新自然的美麗。

詞的第一句,辛棄疾從自己出發,說自己現在正在獨自沿著溪邊行走,走向大山之中的蒼蒼茫茫,鬱鬱蔥蔥的樹林沒有擋住清溪與天空的交映。清溪照著我的影子,天空反而在清溪的底部。

第二句的意境,也大體相似,此時的天空並非萬裡無雲,而是行雲漫捲,雲的影子一併打在清溪中,看下來,就仿佛人在行雲之中,而在高天之上。

詞所圍繞的意象,就是一條清溪清澈見底,倒映著映入其中的一切,本來平常的事物,在辛棄疾筆下,也多了一絲靈動奇幻的氣息。

下闋仍舊以自己為中心,自己獨遊雨巖,心情暢快,於是在山中高歌一曲,空谷傳響,回聲在四方悠蕩。

山中當有仙鬼精怪?

不然四下無人,是誰在應和我的歌聲,仿佛讀懂了我的內心呢?

旋即領悟,不是山鬼,亦非天仙,只是這一曲桃花水泠泠響脆,不忍看我寂寞歌唱罷了。

作為一首帶遊記性質的寫景作品,辛棄疾在大自然的美麗當中融入了自己的且歌且行,塑造出了自己充滿童趣,恬然閒適的形象,不失為一篇佳作。

相關焦點

  • 李賀只活了27年,卻寫一首千古名詩,短短4句,被後人流傳千年
    李賀只活了27年,卻寫一首千古名詩,短短4句,被後人流傳千年在他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此句中「何不」二字極為傳神,詩人急切的報國之思如急瀑般撲面而來,又有反躬自問、勢在必行之意,暗示出詩人之憂慮與國家之危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三四聯亦為反詰,卻將詩人的激憤與不平襯託得更加濃鬱:看看凌煙閣中封侯拜相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的?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在那麼多閃閃發亮的星星裡,辛棄疾是最酷的一個。他或許不是詞寫得最好的一個,但他的詞,蘇軾、柳永能寫不出來,只因詞中有那從沙場帶回來的酷!作為大宋第一大古惑仔,他的人生遠比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飛車少年酷得多。
  • 一天一首古詩詞:辛棄疾《武陵春》
    它既無運用歷史典故,亦無慷餓剛健之音,而全用樸素清新、明自如話的家常語,採取自描的手法,把遊予思歸的心情描繪得活靈活現。癔情樸實真摯,格調健康清新,且詞中兩個「兒」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為當時民間口語,更富有民歌風韻。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
  • 李清照的詞不好模仿,辛棄疾沒事挑戰了一首,結果流傳800多年
    李清照善於用白描手法,她的詞語言清麗,崇尚典雅。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詞中多描寫她悠閒的生活。因此,在李清照前期的詞中,我們看到的多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快活,還有「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中表現的嬌羞少女姿態。後期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李清照的心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辛棄疾一首經典詞,開篇氣勢磅礴,寫到最後卻有種無奈的心酸
    辛棄疾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就已被金兵所佔領,所以在他21歲時,就已經開始參軍,為的就是能早一日收復失地,所以也是南宋的官員,將領。
  • 辛棄疾的一首詞,開篇兩句就振聾發聵,最後13字更是慷慨悲涼
    辛棄疾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他自小就飽經憂患,並立誓要掃除金寇,恢復大宋江山。可是他的願望雖然非常美好,現實卻如此殘酷,每當他覺得未來非常有希望時,朝廷中就會有人給他潑點冷水,逼迫他最後他不得不退隱。稼軒一面感嘆李廣難封,一面又惆悵廉頗已老,一種深層的無奈和悲涼之感一直縈繞心頭。
  • 辛棄疾極經典的一首詞,構思巧妙,清新優美,令人深深陶醉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一生堅持抗金北伐,故受當權主和派的排斥和打擊,長期未得重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閒居達二十年之久。
  • 李清照經典的一首詞,開篇七字,便驚豔世人,讚不絕口
    才女李清照,她號稱易安居士,相信她的詞大家都略知一二。關於她的詞,相信很多人都拜讀過,後世人都稱李清照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風格清新素雅,一般用白描的方式來寫詞。她的詞在早期的時候一般是描寫日常的生活,之後因為生活經歷的變化,更多的是抒發自己的悲涼處境之情。通過李清照的詞,大家可以從中了解到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並且喜歡傷春悲秋。李清照這一生寫的詞有很多,經典和流傳甚廣的詞也是不少的。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大氣磅礴」四個字一出,好像眼前就會形成畫面。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小說,詩詞往往不需要慷慨激昂的豪言,也不用費盡心思的布局。只需小小情趣透過筆尖流露,就能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復,讓人難以忘懷,浮想聯翩。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
  • 豪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小清新詞作,詞中有畫,開篇就驚豔了世人
    說起辛棄疾的詞,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慷慨悲壯、沉雄豪邁之作。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辛棄疾筆力渾厚,善用前人典故,常發議論,在作詞技巧方面對後世貢獻很大,與蘇軾並成為「蘇辛」。但就是這樣一位豪邁不羈的詞人也有小清新的詞作。
  • 辛棄疾最有氣勢的一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震古爍今!
    兩千多年後,這些詩句依然讓人血脈僨張。詩人噴湧而出的情感,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震古爍今的氣勢與力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便是一首能夠感受到震古爍今的氣勢與力量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之手。
  • 辛棄疾的一首小詞,構思精巧,意境清新,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他的好友大儒朱熹見多識廣,但當他看到辛棄疾的宅子後,仍震驚不已,感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豪宅,可見辛棄疾的房子是真豪宅。他有多愛自己的莊園,完全可以從這首詞看出來:《南歌子·新開池戲作》散發披襟處,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而在他的眾多詩詞中,有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經驚豔世人千年。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懷古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這首詞中蘇軾從古戰場中英雄豪傑的氣概開展,委婉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功業未建的憂憤之情,更表現出自己對待人生和歷史的豁達心態。
  • 人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一首短詞眼睛一亮,作文訓練好教材
    上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我讓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理由是這首詞描寫的夜晚田園風光很有趣味,讓人遐想。有的學生說:我們整天學習到深夜,但是好像從來就沒有聽到蟬在枝頭鳴叫,青蛙在稻田裡鼓譟。
  • 宋朝冷門詞人的一首詞,只有短短4句,開篇10字就成千古經典
    本詞的開篇10字,不僅僅是這首詞中最有名的句子,而且還是流傳千古的經典詞句。本詞作者王觀雖然在宋朝也是著名詞人了,但是對於當代大部分人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非著名詞人,比起大家經常談論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柳永……來說,知名度要低得多。
  • 晚唐鄭谷很「無聊」的一首詩,短短4句清新淺白,卻犯了晚唐通病
    一生作詩千首,流傳下來的有300多首,在唐代也算是數量不少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聞了,今天才第一次讀到他的詩。 他寫詩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認為「詩無僧字格還卑」,也就是說,你寫詩,字句中如果一個「僧」的字眼都沒有,那你詩歌的格調就是卑下的,不足以登大雅之堂。
  • 辛棄疾「運用成句,純以神行」的一首《水調歌頭》,成千古佳作
    在我國古典詩詞作品中,送答之作,多如牛毛,但是真正能夠流傳下來的千古名作,卻少之又少,無疑,辛棄疾的這首《水調歌頭》,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這首詞,是一首感時撫事的送答之作。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辛棄疾出任福建提點刑獄,這年冬天,宋光宗趙惇想要召見他,雖然當時已近年關,辛棄疾還是要馬上啟程從三山趕赴臨安。
  • 李商隱散心時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成流傳千古的名篇!
    儘管多數人會「舉杯消愁愁更愁」,但散心卻讓他們創作出了一首首流傳千古的名篇。譬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樂遊原》,便是他散心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樂遊原》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作為一首千古名作,它還被選入語文課本,自小就要求我們熟讀並背誦全文。其最後兩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由於感喟深沉,富於哲理,更是人人皆知,被廣泛引用。
  • 辛棄疾不起眼的一首詩,開篇便別具一格,令人贊不絕倫
    復仇的種子從小便在辛棄疾的心中紮下了根,他苦讀兵書,練習武術,想著自己能夠一天為國家而戰,將這些金人趕出自己的國家。根據相關的統計,辛棄疾一共留給後世的詩詞有六百餘首,我們大多數看到的都是辛棄疾所做豪邁的詩詞。但是今天我們來看一首辛棄疾寫給自己徒弟送別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