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鬱佳片,老無所養,喜喪不喜

2020-12-25 騰訊網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是一種悲,

比這更悲的,是子不養而親還在。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部電影——《喜喪》,豆瓣評分8.6,曾獲得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該片聚焦中國農村底層老年人,講述的正是老無所養的悲劇。

片中的主角林郭氏,86歲,一個人獨自生活在魯南張莊的老宅裡。

她的一次摔倒,讓她行動不能自理。在幾個子女的商議下,決定送老人去養老院。

老人雖百般不願,卻也無可奈何。

不過,雖然子女已經給養老院交了定金,可是養老院還沒有床位,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老人只能在幾個孩子家裡輪流生活。

首先是二兒子家,她還沒進養老院,二兒媳已經惦記起她住的老宅了。之後更是借著幫孫媳婦帶孩子,對老人指桑罵槐。

之後二兒子家的養子,因為偷竊被抓,家裡亂成一團。老人只能去三兒子家待一段時間。

三兒子家雖然家境比二兒子好一些,但三兒媳對待老人的態度,絲毫不遜色於二兒媳。

在三兒子家裡,老人吃飯的碗,單獨放;老人坐的沙發下面,需要拿白布墊上,老人常年用的手帕,三兒媳,直接用夾子夾著扔給老人。

無論是誰碰到別人對你如此嫌棄,大都會難以忍受,可是老人必須默默受著。

導致她離開三兒子家的,是她孫女。雖然她孫女並不嫌棄她,可是她有自己的追求,想要外出工作,三兒媳不想讓女兒出去。

老人有一次無意中說了當年自己鼓勵三兒子去外面闖世界的事情之後,孫女就悄悄走了。

知道此事後,三兒媳對老人大發雷霆,老人則長跪不起。

此事之後,老人在這裡再也待不下去了,她這回去了四女兒家。

四女兒家境也不是很好,她自己推車攤煎餅,丈夫開了個小賣鋪,日子過得緊巴巴。

相比在二兒子和三兒子家,老人在四女兒家的待遇算是好得多,雖然家境不好,但他們還特地買豬耳朵給老人吃。

不過在四女兒家期間,老人病情惡化,不僅大小便失禁,還得了「笑病」,總是不合時宜的大笑。

老人三天兩頭的生病,也讓四女兒和女婿開始嫌棄老人,四女兒甚至在屋外跟丈夫說,如果等自己老了不能動了,不上敬老院,就喝藥、上吊、自殺,給子女省點錢。此時老人正在窗前望著屋外的他們。

老人離開四女兒家,是因為四女兒的兒子因酒駕車禍身亡。之後她又回到了二兒子家。

此時二兒媳對她的厭惡之情更甚,甚至將她趕到了牛棚去住。二兒子則在牛棚裡放了老鼠藥。

在去敬老院的前夕,老人將為數不多的財產交代給二兒子和二兒媳,之後,挑好一個時辰,洗手梳頭,給自己打扮好後,吃藥自盡。

這就是這部電影,處處都充滿了悲情,也完美的詮釋什麼叫「喜喪不喜」。

雖然「喜喪不喜」,但老人心中永遠都是兒女。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人無數次的拜菩薩,雖然她在各個子女家中,都不受待見,可老人唯一的心願,卻是希望子女健康平安,這讓我們唏噓不已。

除此之外,老人後期不合時宜的「大笑」,與喪禮上不合時宜的「豔舞」,都讓整部片子充滿諷刺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子的演員都是非專業演員,據說很多人上一秒還在田間地頭勞作,下一秒就被拉來出演電影,有的演員則是圍觀群眾。

即使如此,這部片子看起來似乎還有一點紀錄片的味道,絲毫沒有表演的痕跡。

整部片子灰暗的色彩,也讓這部片子倍感致鬱。更讓人悲傷的是,片中老人的遭遇,依然存在農村各地。

希望文明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能讓我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也是這樣的片子存在的最大意義。

相關焦點

  • 在農村有的老人去世稱為「喜喪」,喪事為何還會「喜」呢?
    在農村有「喜喪」這種說法,有的人可能不理解,喪就是喪,怎麼還會「喜」呢,人都沒了還會高興嗎?還真有這麼回事,雖然說親人去世是件讓人很難過的事情,但是有一種去世是被稱為「喜喪」的,也是為了寬慰家裡人別太難過,尋求一種心理上的解脫。
  • 農村不是所有的喪事都能辦成「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農村死人的事,是大悲之事,稱之為喪事。那麼,「喜喪」是怎麼回事呢?喪事只有悲情,喜喪難道死人是高興的事情嗎?哪有喜事,喜從何而來?在我國古代就流傳了一種「喜喪」習俗。
  • 為什麼農村老人去世,有些喪事被稱作喜喪?看完就你就明白了
    第一次聽說喜喪,是小時候村裡同學八十出頭的爺爺去世。那天老人正吃飯,突然發病,來不及送醫院就離世了。參加弔唁的村裡人們都說這位老人有福氣是喜喪。長大以後又聽過村裡老人們念叨,真正的喜喪太難得了!喜喪主要有「三喜」——離世老人的喜、孩子們的喜和鄉親們的喜!第一喜是長壽的老人不受罪!
  • 農村老人辦喪事,有的稱之為「喜喪」,啥是「喜喪」?答案來了
    其實這也就是我們民間遇到的一種喪事一樣,叫做:喜喪。對於喜喪的條件是模糊的,並沒有具體的規定,可以說是多方面考量之後,才會被認定為喜喪。喜喪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熱熱鬧鬧地舉辦喪事,悲痛氣氛遠沒有那麼的濃烈,也有人說這跟辦喜事一樣,過去有種說法是老人年歲比較大的,辦喪事可以按照喜喪舉辦,但這個年齡大,多大才算大?
  •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在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喪事被稱之為喜喪,也叫做白喜事,辦理白喜事雖然並不是真的喜事,但也確實有幾分喜事的模樣,都是什麼樣的情況之下被稱之為喜喪呢?其實這個還真的沒有什麼年齡確切的規定,只有一些地方風俗習慣,只要達到這些標準之後,很多都是按照白喜事來操辦的。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農村老人過世,能不能稱為喜喪,在以前是有嚴格的標準的。這個標準雖然年齡佔了最大的比重,但並不是唯一的,還有其他的標準在這裡面。像是我爺爺奶奶雖然都是在百歲之後,才走的,但是他們要是按傳統的要求來講,其實並不能稱為喜喪。
  • 農村辦喜喪,3個條件必不可少,缺一不算
    農村辦「喜喪」的並不少見,那種場面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唱歌跳舞又是禮花炮,這樣的喪事一般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辦喜喪,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喜喪是有條件的,如果不滿足3個條件這喪就不能算是「喜喪」!據了解:喜喪的第1個條件就是亡人需滿80歲或以上,即便是最低也要超過「古稀」70歲,但這也只能算是勉強,亡人的年齡越老就越符合「喜喪」。那麼第2個條件就是亡人的家族一定要人丁興旺,已經是一個大家族,而亡者是這個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
  • 農村喜喪習俗:當婚車碰到喪車,哪一方讓路呢?
    若婚車讓路,老人們會覺得這次的婚禮不詳;若出殯車讓路,死者家屬又會覺得粘上他們的喜慶氣息,覺得這是對逝者的不敬。所以究竟是哪一方讓路呢?隨著思想觀念的提升,農村的人們逐漸放下了封建思想。無論是婚車還是出殯車,都是一輛車,過路按順序就可以。農村喜喪習俗:當婚車碰到喪車,哪一方讓路呢?普遍上,在馬路上能相遇是因為倆種情況:同向和相向。
  •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腦筋急轉彎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如果是老爺,那說明他是一個老人。老爺當中加了一個「太」字,那就不得了,那就表示這位老人已經很老了,德高望重,在家族中很有地位。喜喪上親屬不會像一般葬禮上的親屬一樣哭哭啼啼的,表現得很輕鬆,甚至還可以笑出來。當然,也不能過分開心了,那不好,畢竟是親人過世嘛,也會傷心的。嗯,能上九十歲的老人很少,活夠了,這輩子值了,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畢竟,人這麼老了,總是有些疾病纏身,離開人世也是一種解脫,家人也應該為老人感到高興,感覺老人只是駕鶴西遊去了,仙逝了,當神仙去了。
  • 臺灣宜蘭停車繳費亭造型被指像靈堂,修改後又被批像「喜喪」
    臺灣宜蘭停車繳費亭造型被指像靈堂,修改後又被批像「喜喪」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的停車自動繳費機日前被批「像靈堂」,園方當時表示將會與停車場業者討論修正。
  •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
    老四媳婦早些年跟人跑了,他也躲到外面不回來,還留下個10來歲的兒子小道,給老母親撫養。一番談論後,大家商量的結果是,把老母親送進養老院。老二說:「娘,你還是去吧,在家誰伺候你?家家忙得要命。」老三說:「你這一摔倒,我們啥都幹不了。」
  • 農村辦的「喜喪」是何意思,國家要取消,盡孝方式換一換吧!
    農村辦的「喜喪」是何意思,國家要取消,盡孝方式換一換吧!相信生活在農村或者看過古裝和鄉村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至今為止在農村依然流行土葬,所以說要想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禮儀制度,就要回農村,畢竟在這裡我們才能看到保存最完整的風俗習慣。
  • 喪事喜辦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就進來,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
    喪事喜辦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就進來,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時間:2020-02-10 13:1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喪事喜辦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就進來,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 形容某些人、機構在會死人性質的災難面前,只顧面子上好看不顧實際情況的荒謬的做法。
  • 得知房子以前死過人,女子要求退租,房東:92歲可是喜喪
    得知房子以前死過人,女子要求退租,房東:92歲可是喜喪!前幾天,杭州的曲阿姨向記者曝光了一件事情,自己的女兒通過中介以每個月3400元的及格租了一套50平米的房子。曲阿姨說女兒在籤合同之前根本不知道這間房子裡以前死過人,籤完合同以後,中介給了女兒一些關於這套房子的資料,女兒在現場並沒有仔細地查看。等回到家打開一看,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張戶主的死亡證明!資料顯示2016年戶主在家裡自然死亡,享年92歲。得知這件事情以後,曲阿姨和女兒都覺得這套房子不能再住了,心裡非常鬱悶。
  • 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要花多少錢呢?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也許有人會以為,生活在農村的風俗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因為各個地方的習慣不同,也就意味著風俗也是大不相同的。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喪葬」的習俗呢?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能夠減輕現在農村農民們的負擔,另一方面又能夠把古代的文化與現在相結合,所以非常受到農村人們的喜愛,不過喪葬的行為,無論什麼原因,都不應該被取締,有些迷信的可以取消,但是傳統文化可以保留。
  • 鄉俗:在農村裡,「喜車碰到喪車」,這是好是壞,誰先給誰讓路?
    鄉俗:在農村裡,「喜車碰到喪車」,這是好是壞,誰先給誰讓路?哈咯,大家好,我是農村人我說一說,今天給大家說一件鄉俗,很多人都覺得不太可能,哪兒會有這麼巧呢,這就是如果辦喜事兒遇到了辦喪事兒,基本在村裡都是一條道,那麼誰應該給誰先讓?誰先走?這對於兩個家庭來說有什麼壞處嗎?
  • 百歲老人喜喪花16萬,事後兒子將債務推給女婿,稱:是他在管帳
    近日,家住衡陽的百歲老人吳奶奶去世了,由於吳奶奶是喜喪,家人都想辦的濃重一些,於是為給百歲老人辦喜喪,一共花去了16萬元,這在當地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原本幾家人商量決定按照農村的老規矩,辦喪禮的錢由兩個兒子承擔,但是事後兩個兒子卻都將債務腿給了吳家小女婿劉剛,並稱都是劉剛他在管帳。
  • 有個細節好多人不知道
    金色的代表這個家庭是豪門,無色的就是原木顏色,不在表面刷漆,意在薄葬,在草堆亂墳崗上多見這種無色棺材。 在中國傳統葬禮介紹中,針對紅色棺材的解釋是這樣的:「鎮妖邪,適用無疾而終的喜喪」。無疾而終的老人,至少也在80歲高齡之上了,所以這是這些老人的「專享」。老人沒有生病,自然死亡,故稱『喜喪』。
  • 臺上是喜,臺下是喪。中國底層的暮年,中國式的一場喪禮
    喜喪《喜喪》是一部很寫實的電影,幽暗的環境、晃動的手持攝影、不熟練的臺詞,這些被人批評「刻意」「用力過度」的地方恰恰是我喜歡的細節。二兒子一家的女兒為了改變生活決定到城裡打工,就把自己年幼的孩子留了下來,看到二兒媳背著行李踉踉蹌蹌地送女兒的時候,我似乎忘記了她對老人的冷漠和無情,她的女兒對於母親的付出也看在眼裡,但什麼都做不了,只能一邊享受著母親微不足道的幫助一邊毅然決然的離開,這個時候,二兒媳不正是新一輩的林郭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