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認真只是我的一個習慣;學生成長等待不得;城裡學生需要好教師農村也不例外;別給學生成長留遺憾,別給國家和社會造成損失……」11日,秋高氣爽,永川區第二屆愛心教師、板橋初中初二(3)班英語教師兼班主任喻文剛,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透過這些,我們看到的,是喻文剛老師背後的寬嚴相濟、張弛有度。
責任心源於對教育的理解
喻文剛是土生土長的板橋人。因為在永五中讀初中時受英語老師李光燦的影響和啟發,他深深愛上了英語,以至於後來高考他選擇了原重慶師專英語專業。1995年畢業後,他踏上了英語教學之路。2002年到重慶師範大學函授英語本科。在壽永初中工作兩年後,調至板橋初中至今20年。
每天清晨,他早早地來到學校,了解學生,處理班務,從不在家拖延時間。要管理好班級,就必須多了解學生,才能教好學生;而教好學生,則源於自己對教育責任的理解。喻文剛說,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說大點是對國家、社會很重要,說小點就是對他個人也非常重要。「我們的學生處於農村鄉鎮,培養優秀品德尤其重要,否則不為社會所用。農村留守孩子多,讀書是他們一條簡便快捷的出路。若學生學習不認真,而教師未與家長聯繫、沒與學生談心,那對學生是種遺憾、對國家和社會也是種損失。」喻文剛說。他認為,學生的成長等待不得、馬虎不得,他絕不把個人情緒帶入課堂。
小月,是喻文剛去年送走的畢業生。進初一時,成績不錯,被選為班長。但她心高氣傲,對老師的關心、做法不理解不理睬,對同學目中無人。喻老師教導她:一個人不管你多優秀,都要有一顆感恩、敬畏的心,做到「目中有人」。這話對小月很受用,最終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勤奮學習。作為初2019級3班的班主任,喻文剛嚴格自律,勤奮學習,並通過靈活的課堂教學和獨到的課外閱讀,讓每一位孩子在英語學習中培養國際視野。
好習慣引領好未來
小芹是位性格怪僻、古靈精怪的學生,上課時翹二郎腿,她覺得無所謂;數學課上睡大覺,她當著數學老師的面做其他學科作業;動不動就與同學鬧矛盾,一次鬧矛盾後她把桌椅搬到了教室最後一排。
「如果遇到無經驗無耐心的老師,可能對小芹就放棄了。」喻文剛說,小芹搬到最後一排的當天,他並沒有找她談心。第二天,他把小芹叫到德育辦公室談話。
接下來,喻文剛叫來小芹的父母一塊交流,希望教育好小芹。最後,小芹意識到,家長和老師的話都有道理,希望給她時間改正。就是這樣一位老師不願管教、同學不敢親近的學生,卻在喻文剛的促膝談心、家長交流和同學的幫助下,僅用了一學期的時間就改掉了這些壞毛病。
喻文剛說,教育的職責,就是要允許孩子犯錯,幫助孩子改錯,讓好習慣成就好未來。現在,小芹在永中讀高二年級了,成績還不錯呢。
教育不是追求「高大上」
小軍是出了名的「話包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直至升入初中,因為喜歡在課堂上講話,他一直被安排在講臺邊的「特殊專座」。因為「特殊專座」,他向老師「訴苦」。喻文剛知道,教育的時機成熟了。
喻文剛幫助小軍找出缺點,希望他逐漸改正,讓他看到希望,也讓老師看到他改正的決心。如今,小軍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坐「特殊專座」,做操站隊也不再是「排頭兵」。「教育的方向是讓學生變好,我們通常都是帶著鼓勵性、賞識性的,先誇其優點,再指明缺點,寬嚴相濟,張弛有度。」這是喻文剛的睿智。
剛進入初中的學生,手中突然有了一周的生活費,他們不會安排,有人不吃正餐買零食,對孩子成長肯定不利。有一天,一名同學胃炎犯了,疼得受不了,喻文剛抓緊這一契機教育學生認識到了正餐的重要性,現在,全班學生集體交費充卡,集體去食堂吃飯。
「教育就是做好細緻的工作,並沒什麼高大上。」喻文剛說,雖然也有機會進城,但城裡學生需要優秀老師,農村中學也需要好老師。在他的班級,流失學生少,教學質量高。在教師年度考核中,喻文剛2006年至2010年、2012年至2016年,兩次連續5個學年度(總共10學年)考核優秀。近年來,喻文剛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6人次獲國家級獎勵,一人獲全國一等獎,一人獲永川區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
做好過程,結果在其次。教育管理的認真,對喻文剛來說是種工作態度、工作習慣。他不主張廢寢忘食,希望張弛有度;學校開展籃球比賽,他就每周五下午帶領孩子們在球場上運動,揮汗如雨……
該校校長王有兵、黨支部書記楊智奎說,正是有了喻文剛的愛心付出,板橋鎮黨委政府開展教育民調時,百姓說讀喻文剛老師那班是學生福氣;當學校領導家訪,想將小學優秀畢業生留在本鎮讀書時,喻文剛就是那塊招生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