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因此,孩子的學業幾乎成了所有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為孩子請家教,送孩子上各種課外輔導班,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就。但就在很多孩子忙著上各種輔導班的時候,上海一位15歲的高一女生,就已經攻克了世界性難題,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為一名少年科學家了。
這位15歲的女生就是談方琳,她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受邀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要知道這種級別的論壇,要麼是世界各領域傑出的代表,要麼是諾貝爾獎得主,總是全是世界頂級精英匯聚的地方。15歲的談方琳她憑什麼能參加如此高規格的論壇呢?
談方琳的貢獻,攻破數學界難題
作為頂尖科學家論壇年紀最小的談方琳,她在初中的時候就憑藉著數學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轟動了整個教育界和科研界。
談方琳並沒有因為取得的成就而驕傲止步不前,她繼續保持努力,半年後,談方琳在數學研究路上又取得新的進展,作為應用,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
或許很多人對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不太懂,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對於數學界的人來說,談方琳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就。
當時加拿大一個全球知名的數學家Rankin教授指名要拜訪談方琳,他說:"這問題我一直苦苦鑽研了5年都沒有任何頭緒,最後竟然讓一個中國人給破解了,而且還是個小女孩,我要看看這個小傢伙腦袋長得什麼樣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有啥不一樣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經過談方琳的研究探索,改進了這個加拿大Rankin教授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也就是說,還只是一個15歲學生的談方琳攻破了一個世界著名數學家5年都沒解決的難題。由此可見,談方琳的這個成就含金量有多麼高。
兩次參加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與諾貝爾獎得主同桌論道
去年10月份是談方琳第二次參加科學家論壇,她早在2018年的時候就參加過一次。談方琳去年參加第二屆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時候,論壇中共有44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科學家,可以說是一場「最強大腦」的聚會,此外還有一些「00後科學家」,而年紀最小,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年僅15歲還在讀高一的談方琳,在論壇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環節,叫做「桌布討論」。在場嘉賓被分成15桌,就這樣,科學家們在圓桌上探討著各種科學問題。而15歲的少年科學家談方琳,與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們一起同桌論道,無意是一道最引人注目的風景。
隨著小小年紀的談方琳攻破數學界難題的消息傳開,央視想對她做個採訪,但談方琳十分低調,說並不像想讓母親看到這些,於是做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措:婉言謝絕了記者的採訪。要知道,換做其他人恐怕求之不得能有這樣的機會呢。
但談方琳卻絲毫不想出名,小小年紀卻懂得低調,她是如何養成這樣性格的呢?其實,這跟她所處的家庭環境脫不了干係。她的媽媽曾教育她,人不要貪戀名利,更不要有點成績就炫耀自己。談方琳一直將這些話記在心裡,成了她為人處世的原則。
對數學的興趣成就了談方琳
同時,家庭方面對談方琳影響很大的還有另一方面,就是學習。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老師,他們從來沒有強迫談方琳去做什麼事情,而是教會了她一套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他們知道培養孩子的興趣比什麼都重要。談方琳之所以能在數學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只因為她從來不把學習當成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她不刷題也不補課,每天正常上課下課,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玩的時候玩。雖然她和其他同學一樣有很多的學習任務,但是她從沒感到是一種負擔和壓力。
在談方琳看來,在數學上做的那些研究,就跟平常玩耍一樣開心。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我們學什麼,只要能在這個過程中開心快樂,就一定能堅持下去。每個做家長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於是不斷的個孩子報補習班,希望孩子的成績提高上來。但是往往卻忽略了孩子的興趣。
談方琳之所以能在數學上取得超越常人的成就,靠的就是對數學的興趣。她的父母雖然都是老師,但是平時教學繁忙,也沒有時間去輔導談方琳的課業。再者說,想要靠輔導培養出一個解決世界知名科學家都無法解決難題的孩子,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談方琳完全是靠自己在數學方面取得這麼大成就的。要說父母對談方琳最大的幫助,就是培養了她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她喜歡上了數學,心甘情願的一頭扎進數學的探究領域。
每個孩子都可以學好數學
或許有人會說,要讓孩子對數學等學科感興趣談何容易?相反,很多孩子尤其在數學方面偏科嚴重,經常考不好。我朋友的孩子就是如此,現在已經上初一,每次數學都是不及格,原本其他科目成績都不錯,但是由於數學的偏科一下子就把總成績拉低了,這讓他很苦惱,又是給孩子請家教,又是報輔導班,但孩子每次都覺得很委屈。為啥?很簡單,因為孩子並沒有對數學感興趣起來,即使你花錢給他補課也是勉為其難地去上,甚至效果還不好。
其實呢,數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每個孩子都可以輕鬆愉快地學好。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就講過一段關於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可以說,楊振寧的數學興趣之門,正是被這位民國數學家劉薰宇打開的。從此讓楊振寧在這條路上探索越來越深入,最終走向了科研學術的道路,成為了諾貝爾獎得主。
楊振寧口中提到的劉薰宇,到底有多厲害呢?他著作了一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劉燻宇化身馬先生,講解了一百多道題,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對孩子具有極大的啟發性。
第二本《數學趣味》,劉薰宇把枯燥、繁難、令人頭痛的數學題材和算法經過巧妙地講解,變成了趣味豐富的學習,讓孩子從此愛上數學。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本書稍微要進階一點,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劉薰宇用巧妙的方法把這些看似枯燥、複雜的知識點講解出來,讓只要是學過初等代數和幾何的人,都可以很輕鬆、毫不費力地掌握這些知識。
所以,這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學習,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自動自發地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從而能夠主動愛上數學,提高數學成績。而且劉薰宇的幽默風格貫穿書中,其中夾雜著很多幽默風趣的段子,準能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學習這套書,說不定您的孩子就是下一個談方琳。
現在參與618特惠活動,這套書特價僅需69元(共三冊),喜歡的朋友趕快點擊上方橫幅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