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近日印發《關於實施學區化治理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成都高新區的「學區」是將社區治理的理論範式、實踐邏輯、技術手段植入教育治理中,通過劃分不同的學區,構建校區、社區、園區融合的教育發展治理新模式。
五年發展目標
到2021年,逐步建成芳草肖家河、站南、大源、中和、西區等5個學區,學區化治理全面鋪開;
到2022年,學區化治理工作機制和管理體系基本完善;
到2025年,學區化治理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形成多元治理、協同育人的教育發展格局。
通過整合區域內學校、家庭、社區、科研院所、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資源,促進各方教育責任共擔,資源互聯互享,形成『校區、社區、園區』多元共治和『家、校、社、企』協同育人的教育發展格局。同時,促進學校場館、課程、師資等資源共建共享,幫扶學區內相對薄弱學校發展,建設一批『家門口的好學校』,進而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鏈條優質教育。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
銀都初中▲
五大學區
芳草肖家河學區:
東、西至武侯區交界處,成昆線以北,一環路以南。
站南學區:
東至錦江區交界處,西至武侯區交界處,成都繞城高速以北,成昆線以南。
大源學區:
西至雙流區交界處,南至天府新區、雙流區交界處,天府大道以西,成都繞城高速以南。
中和學區:
東至錦江區、 天府新區交界處,天府大道以東,成都繞城高速以南。
西區學區:
整個高新西區範圍。
三級學區治理體系
成都高新區將通過推進學區化治理,整合區域內學校、家庭、社區、科研院所、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資源,促進各方教育責任共擔,資源互聯互享。結合實際組建多元共治的法治化、民主化管理機構,實行區級統籌協調下的自主治理模式,以學區為單元設置學區理事會、學區管理中心和督學責任區。
學區理事會
高新區教育部門、學區範圍屬地街道(社區)和學校及社會各界參與教育發展治理的議事協調機構。
學區管理中心
學區管理中心是由高新區教育部門授權、 接受學區理事會指導的學區非正式管理機構。
督學責任區
組建芳草肖家河、站南、大源、中和、西區五個督學責任區,負責對督學責任區內學校開展經常性督導,引導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玉林中學▲
深化集團化辦學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成都高新區印發《成都高新區關於深化集團化辦學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將按照「龍頭學校+新優學校」「龍頭學校+新建學校」「龍頭學校+ 薄弱學校」等模式,將一所龍頭校(總校)和若干所成員校(校區、 校部)構建為多樣態的教育集團。
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
對此,很多家長過份解讀為高新區會實行多校劃片,但這種解讀在祺爸看來是屬於過份解讀,建成5個學區不等於多校劃片,這是兩個概念。
原因有幾個:
1 、5個學區的概念只是明確,並不是新概念
原文中有提到:2021 年,建成芳草肖家河學區、站南、大源、中和、西區等 5 個學區,學區化治理全面鋪開。
熟悉高新區的都知道,5個學區並不是新概念,不管是民間的一些說法還是官方的一些政策解答中,都或多或少會提及片區劃片的問題,例如最典型的小升初轉片政策,就能看出高新區學區一直是有按照片區劃分的:
2019年高新區小升初轉片政策
從2019年的小升初轉片規定可以看出,5個學區的提法已經有了,現在只是明確了5個學區的概念。
備註:我未找到2020年高新區小升初劃片的官方回復,用的是2019年的圖,所以還有高新東區的說法。此外,2020年高新區小升初轉片政策和2019年有所區別,可回戶籍所在地進行小升初劃片。
2、5個學區的概念目的是為了治理,跟招生關係不大。
如果說5個學區概念的和招生關係不大,那和什麼有關係?
答案是:治理。
高新區機構人員一直很精簡,但隨著各方面的發展,事情逐漸增多,如果再按照以往的治理模式,是適應不了未來發展需要的。所以必須要改。
其次,學區化治理,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區內學校抱團發展,共同推進教育均衡,其實,把高新區的學區化治理,可以理解成其它區在大力推行的教育集團化發展。現在,各個區都在大力推進教育的集團化發展,發揮區內頭部學校的引領作用,做大做強區內教育,實現優質教育均衡。
高新區的學區化治理,還有一層意思:直白說,就是教育僅僅靠學校是不行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社會就是一個大學校。
說完了理論,就會又回到家長們的終極問題:高新區到底會不會多校劃片?
個人推測:小升初會逐步推行多校劃片:
原因:高新區包括大源、金融城這些區域逐步迎來畢業生,單一對口的初中實際上是承載不了眾多小學畢業生的。為什麼去年高新五片(原高新四片)會多校劃片,很重要一個原因,七初錦城一個校區裝不下那麼多小學畢業生,不多校劃片,咋辦?
另外,初中多校劃片在五城區實行多年,高新區實行也有經驗可參考,也沒得那麼大輿論壓力。
小學的多校劃片在個別片區嘗試,不會大規模推行。很多人說天府新區小學實行多校劃片,高新區就一定會實行多校劃片。這種邏輯不對。天府新區除了華陽老城,其它區域是全新的,從阻力上說,一定比高新區的小得多。仔細研究天府新區的學校和人口布局,多校劃片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生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如果不多校劃片,新區華陽老城的一些學校會嚴重爆倉,而一些新修的學校會出現招不滿人的情況。
多校劃片一定能解決學區房的問題麼?學區房一定會崩盤麼?天府新區實行多校劃片,現在房價如何?
多校劃片,教育就能均衡了麼?家長就都滿意了?對學校發展就有利了?
教育均衡除了多校劃片之外這種簡單的區域劃分之外,應該還有更多的形式,就像高新區提到的一樣:
另外,個人覺得高新區的家長不用太糾結學區,或者多校劃片,除了一些明顯短板的學校,其它學校都差不多,過份的讚美都是虛妄。
以上解讀來自城城的教育界資深人士觀點,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波。
本文來源:成都高新、萬能的祺爸
合作洽談:wn_ch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