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用手機,老人打車有多難?
「哎,怎麼一輛都不停啊……」冬日的早晨冷風颼颼,趙奶奶站在路邊伸手打車打了二十分鐘,其間經過了四輛空車,但沒有一輛在她面前停下。因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趙奶奶好幾次的打車經歷最終都成了煎熬。
揚召
招手20分鐘 沒有一輛車
早上七點半,趙奶奶邁著小步,走到了小區門口的梅市口路路邊。家住豐臺民嶽家園的趙奶奶每個月都要去幾趟西單,她以前的工作單位把退休人員活動站設在了那裡,不時會舉辦一些活動。趙奶奶很樂意和老同事們聚一聚,只不過活動站離自己家實在有點遠,而平日裡子女又不和自己一起住,沒法「車接車送」,趙奶奶每次的出行都有點困難。
對於已經快八十歲、腿腳不算利落的她來說,首選的交通方式是打車。因為不會用叫車軟體,趙奶奶只能採用傳統的招手打車方式,在路邊伸手叫車。可伸了20分鐘的手,趙奶奶依然沒有打上車。
這段時間當中,已經載了客路過的計程車佔了大多數,但也有明明掛著「空車」的標識卻依然不停的車。其中,有三輛空車是直接從趙奶奶的面前經過,似乎都沒有注意到她在路邊招手。還有一輛車司機看到了趙奶奶,但擺了擺手示意不拉。終於等到另一輛車,明明已經停在了趙奶奶的面前,老人剛想上車,司機卻問了一句:「您是手機尾號62××嗎?」原來,這輛車是另外的乘客用叫車軟體叫來的車。一聽不是自己的手機號,趙奶奶只能默默退回了路邊。
因為天氣太冷,趙奶奶實在無法忍受在路邊繼續乾等。當她看到有一輛公交車駛向不遠處的站臺時,便決定改乘公交。雖然坐公交時間要慢不少,還得倒車,但至少不用站在路邊挨凍了。
同樣遭遇過打車難的,還有家住朝陽農展館南裡的喬奶奶。幾個月前,她住在酒仙橋的妹妹患了病,需要有人去家裡陪護照顧。輪到自己去的那天,喬奶奶總是七點左右就站到了東三環北路輔路上準備打車,可經常打不到。「有的空車不停,還有的過來停一下,我一說去哪,他說要交班了不往那邊去,就不拉了。」
實在沒有辦法的喬奶奶,只能拜託孩子用約車軟體給自己叫一輛車。「一次兩次還好,每次都這麼叫也挺不方便的。」為了不麻煩孩子,喬奶奶有幾次也會選擇改乘公交車,只不過下車還要走不少路,挺累人。
「早尖峰時段,我一般接的都是約車軟體的單,就這還接不過來呢,很少會接路邊招手的。」一位多年駕齡的出租司機表示,如果老人不會用約車軟體,在路邊叫車確實會有困難,「大多數司機現在都願意接系統的單,因為能選擇。路邊的你不知道他去哪,萬一去個特別堵的地方就不值當了。」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也有老人表示,即使是在非尖峰時段,自己在路邊打車也會出現「空車不拉」的情況,這又是為什麼呢?司機表示,不排除有同行確實不愛拉老人。「大多數老人去的都是醫院,堵車還不好停車,再加上有的老人還容易表達不清楚,鬧矛盾。萬一上下車再磕了碰了,司機怕擔責任。」
電召
熱線無人應 軟體秒接單
使用智能軟體有困難,但許多老人至少還可以用手機通話。在國務院的《通知》中,針對老年人打車還提到了「電召服務要提高接線率」。記者體驗發現,雖然北京的電話召車熱線接線率很高,但實際的叫車效果不盡如人意,很難通過這種方式滿足老年人的打車需要。
2013年,北京推出了96106計程車召車熱線。時至今日,這條熱線依然在使用中。記者撥號後,首先傳來一段提示語:「北京出租汽車調度中心為您服務,轉接中,請稍候」,隨後等待不到10秒鐘就會有接線員應答,並詢問乘客的乘車需求。
記者說明地點後,接線員表示如果有人接單,會有司機主動打來電話。如果沒有,10分鐘之後會發來簡訊。但在掛電話之後的等待時間,記者發現沒有任何辦法能了解到叫車的進程,只能被動地乾等。過了大約10分鐘,沒有司機打來電話,系統發來了一條寫著「暫無人接單」的簡訊。
既然是「暫」無人接單,那是否意味著可以再等一等,或許還會有司機響應?記者再次撥打熱線詢問,接線員表示「暫無人接單」的意思就是沒人接單,記者的乘車需求已經在系統裡終止通知了。
記者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嘗試了多次電話召車,沒有一次約車成功。而同位置使用約車軟體叫車,幾乎都是「秒接單」。
除了應答的司機少,召車熱線還有一個弊端是額外收費。接線員表示,如果是實時叫車,需要加收5元的服務費。如果是距當前時間4小時之後的預約叫車,則要加收6元。
除了96106,北京的電話召車熱線還有另外兩個號碼96103和96109。不同的號碼會把召車請求發給不同公司的出租司機。記者撥打96103發現,這條熱線的應答流程和96106類似,叫車結果也是一樣,記者等待10分鐘依然沒能叫到車。而96109則一直提示「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
出租司機王師傅表示,自己的車上就有96103的應答器,但「很少會響」。如果來了活,乘車人的位置和目的地都會顯示在屏幕上,但因為屏幕太小,字都很難看清。「更大的問題是沒導航,只知道地點名字不知道在哪,有時跟乘客打電話都說不清楚。」王師傅表示,現在很少有通過召車熱線實時叫車的單子,偶爾會有幾單提前預約去機場、火車站的。
《通知》中還提到,要「引導網約車平臺公司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記者嘗試使用了滴滴出行、陽光出行、首汽約車三款約車軟體,目前沒有一個軟體能夠實現一鍵叫車,也沒有辦法提供電話叫車服務。
站點
臨時停靠站 成了停車場
和電話召車熱線同期出現在北京城的,還有計程車揚召站。這些設立在路邊的站點統一配有黃藍相間的牌子,上面寫著96106號碼。站牌前劃著藍色邊框的停車位,計程車可以在此即停即走,或是停車候客。
《通知》裡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醫院、居民集中居住區、重要商業區等場所設置計程車候客點、臨時停靠點,依託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而北京的這些揚召站,恰恰就分布在醫院、居民區和商業區附近,和《通知》所提的要求十分相符。但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揚召站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各種問題。
「說是停靠站,但那根本就沒有計程車!」家住海澱八寶莊24號樓的邱爺爺今年已經80歲,說起樓前阜成路輔路的一個計程車揚召站,他氣得直擺手。邱爺爺有時會去304醫院看病,因為家門口沒有合適的公交車,他只能打車前往。但平時幾乎沒有空車從輔路經過,更別提在揚召站停靠了。沒有辦法的邱爺爺,只能走到主路的一個豁口去打車,十分危險。如果主路也打不到,他就只能步行一公裡前往醫院。
有的揚召站無人問津,有的站點倒是有計程車停靠,只不過這些站點已經變成了計程車的「停車場」。在蘋果園路中段的一個揚召站,記者就看到兩輛計程車停在這裡,但車內空無一人。等候了20多分鐘,依然沒見有司機回來。住在旁邊小院的居民表示,這裡經常停著計程車,但沒見幾次有人在。
除了居民區,記者在醫院附近也找到了揚召站。或許是因為停車資源緊張,這些揚召站往往會被私人車輛佔據。在友誼醫院西門旁邊、佑安醫院門診樓南側,記者都看到了揚召站的站牌,但前面的停車位全都停著私家車。
在邱爺爺看來,老年人如今打車這麼困難,這些揚召站理應被更好地運用起來,「如果這牌子能裝一個按鈕,我一按司機就知道有人在這裡叫車,那該多好。」本報記者 莫凡 插圖 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