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擔心「猝死」?掌握這些知識或許能救命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年輕人本應是年輕和健康的代名詞,但是近年來年輕人猝死的報導已屢見不鮮,令人惋惜。

究竟是什麼導致年輕人猝死,又有什麼預兆可以令人提前進行預防呢?

猝死的原因

1、經常性熬夜

現在熬夜幾乎是每個年輕人的常態,對於年輕人而言,偶爾熬夜對身體不會有過多的危害;但是如果長期熬夜,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影響,甚至誘發疾病。

因為熬夜的時候會影響肝臟的排毒,引發腸胃問題;不僅如此,長期熬夜會嚴重損傷心臟,導致心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

這麼一來心臟的造血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自主神經受到紊亂,所以年輕人就會經常出現心率紊亂甚至是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容易引發其他的心臟疾病。所以造成年輕人猝死的原因中,熬夜往往是佔據榜首。

2、壓力過大

導致年輕人猝死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便是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當代生活節奏快而且各項成本非常高,年輕人不僅承受過大的工作壓力,而且還要面對生活的壓力。

長期處於壓力下的年輕人身體會非常疲憊,不僅容易給心臟造成負擔,而且還會加大意外發生的機率。

所以長期處於壓力下的年輕人應該學會調節壓力,以免導致自己突發性死亡。

猝死的9個徵兆

雖然說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極其突然,不過還是有跡可循的,超過50%的心臟驟停前1小時至1月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當身體出現以下這些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不要忽視大意或認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1、胸痛

疼痛反應是猝死的發病徵兆中,最易被我們抓住和感知的信號。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冠心病的典型表現是胸痛,一般發生在胸骨後方,尤其是胸痛持續存在,出現這類情況時需多加注意。

2、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後可緩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加重,說明以前穩定的斑塊隨時可能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3、心慌

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4、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或者心臟電傳導功能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心率小於50次/分,血壓變低,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5、不明原因的疲乏

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等心肌損傷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於感冒1~2周後,出現疲乏、胸悶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或嚴重心律失常。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儘快就診,臥床靜養。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現視物模糊、重影、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

7、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

8、長期反覆過度出汗

如果沒有進行運動卻突然大汗淋漓,也是心臟病發作前釋放的一個信號。

9、重度的血壓升高

對於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徵兆是劇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時會伴有重度的血壓升高。

猝死搶救,黃金四分鐘

對於心跳驟停和呼吸驟停者需要現場進行搶救,如果有人能在現場為患者實行正確的心肺復甦,四分鐘以內搶救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如果等到四分鐘以後才開始救,大概只有一半的人能救得過來;每拖一分鐘,其死亡率大概就會增加10%。超過十分鐘,基本很難搶救過來,這就是所謂的「黃金四分鐘」。

在遇到突發的心臟猝死時,要第一時間撥打120或者999急救電話,簡單清晰地向急救機構說明所處位置,同時向周圍呼救,尋求身邊人的幫助,一起為病人進行急救。

在等待急救人員趕到的這段時間裡,需要快速識別病人心臟驟停,並對其進行心肺復甦。首先使病人平躺,通過觸摸病人頸部、手腕處以及心前區,判斷病人大動脈是否有搏動,確定心臟驟停的狀態。接著啟動心肺復甦,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要注意的是心臟按壓的正確部位是胸骨下半段,而不是心臟的前側。有效的心臟按壓,速度至少要達到每分鐘6-100次左右,按壓幅度則是在5釐米左右,如果按壓速度太慢,則無法幫助心臟供血。在急救過程中要不間斷地保持平穩的按壓節奏,直到急救人員到來。

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需要簡單快速地說明病人的病發情況,以及進行過哪些急救行為,讓急救醫生了解病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相關焦點

  • 那些擔心自己猝死的年輕人
    心源性猝死到底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能瞬間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在眾多猝死的案例中,心源性猝死是最多的。
  • 擔心猝死,年輕人抓緊立遺囑?
    從現實來看,年輕人立遺囑的實際意義不大。遺囑,是對死亡後財產和事務的處理,遺囑的執行,需要等到立遺囑人自然死亡或者宣告死亡之後才能開始。這,確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年輕人猝死的事情時有發生,但畢竟是少數。
  • 心梗發作時 掌握這些知識可救命
    心肌病、心肌梗死都能引起心源性猝死。隨著最低氣溫跌到零下,心血管疾病進入高發期。今天就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專家幫大家梳理一下,關於心肌梗死,人們經常忽視的問題和容易犯的錯誤,幫你掌握危急時刻的救命知識。
  • 為什麼看似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猝死?
    較真要點:猝死的原因比較複雜,大部分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年輕人不良生活習慣和長期的睡眠不足,不僅會增加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的猝死,還會提升因認知功能降低而發生事故的風險。 最近一個月,頻頻出現的猝死新聞,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 人在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求救信號,抓住一個,或能救命!
    甚至平時我們在一些新聞上會看到,一些很年輕的創業者或是加班人員,會出現猝死問題。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表示猝死是突然出現的,很容易在短時間內造成死亡;其實人們在出現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的,如果能夠抓住這些信號,就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發生。猝死到來之前,身體會有一些預警信號,重視一個,或能活命!
  • 猝死高發很可怕?猝死前的5個信號,早發現能救命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非常大,生活節奏越來越來快,生活作息和飲食都不規律,這樣導致很多年輕人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甚至有猝死的風險。猝死是一種心臟疾病,大多是心源性猝死,因為猝死的發作是相當突然的,所以死亡率相當。但是能及時發現猝死的徵兆,也許可以救命。
  • 猝死頻發,基層醫生務必掌握這些急救知識!
    因為心臟一旦停跳,10秒左右病人即可出現意識喪失,隨後數分鐘內即可過渡到生物學死亡,如果能在4-6分鐘黃金時段內及時救治存活率較高。一、心臟驟停與猝死的處理心臟驟停的生存率很低,搶救的關鍵是儘早進行心肺復甦(CPR)和復律治療,是所有醫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何識別心臟驟停?
  • 闢謠:猝死的年輕人這麼多,難道是這些年輕人不行?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您會知道: 一、心臟問題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二、猝死可以預防嗎?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容易猝死? 三、猝死之前有什麼症狀?
  • 年輕人猝死頻發:年輕人如何遠離猝死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顯示,影響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5.66%)和勞累(24.53%)。
  • 「年輕人猝死的導火索」上熱搜,你佔了幾個?@各位老師,健康是你的...
    1月2日,曾出演過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員孫僑潞被曝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1月4日,拼多多一23歲女員工下班途中猝死;1月5日,27歲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上,由於心臟驟停不幸離世……這些猝死的年輕人表面上看不出毛病,但其實他的身體已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他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這些導火索是什麼呢?
  • 猝死的9個徵兆,提前知道能救命
    猝死的9個徵兆 雖然說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極其突然,不過還是有跡可循的,超過50%的心臟驟停前1小時~1月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當身體出現以下這些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不要忽視大意或認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 猝死前的11大徵兆,知道了能救命!
    近些年來,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時不時就傳來年輕人猝死離世的新聞,其中不乏一些精英白領,還可能有你熟識的朋友。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都叫人不禁扼腕嘆息!其實,猝死雖事發突然,但也有跡可循。比如,生活中哪些「惡習」容易引發猝死?哪些異常表現是猝死前的徵兆?哪些是高危人群?這些我們都要特別留意!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這些暗藏的隱患,越早知道越好
    審閱者:劉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一項關於猝死病例的屍解研究表明,年齡在 31~63 歲的病例最多,而且以心臟性猝死為主要死因。心臟性猝死為什麼頻繁發生在年輕人身上?通常有以下這三種常見的原因。
  • 公共場所的急救標配,關於「救命神器」AED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呂傳柱表示,猝死的預防,一方面需要每個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適量的體育鍛鍊,另一方面則需要相關部門保障心肺復甦知識技能的公眾普及以及公眾場所AED的投放。 那麼,什麼是AED?它的作用是什麼?配備狀況如何?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展開調查。
  • 猝死頻繁「找上」年輕人,到底是怎麼了?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年輕人頻發猝死,讓人不勝唏噓。2021年開年元旦,年僅25歲的《巴啦啦小魔仙》飾演美琪的孫僑潞的猝死,過度飲酒是誘因。僅僅3天後,年僅23歲的拼多多員工猝死。本該活蹦亂跳的年紀,卻說沒就沒了,這背後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絕望和悲痛,讓人不忍想像。到底是為什麼呢,年輕人猝死頻發?
  • 拼多多員工猝死:年輕人猝死高發的6個原因,你必須知道!
    後來,想到更多的人也在擔心這個問題,我決定再寫一寫猝死,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它,然後遠離它。前幾天,多個猝死相關的新聞持續刷屏。而他們只是猝死年輕人中的一小部分,和猝死的「名人」一樣,因為知名度或背後的不公被更多的人熟知。大部分年輕人,還是在無聲無息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編者按:年終歲末,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又見諸媒體,對此,我們除了痛心,也有疑問,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盯上?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發猝死?當前的年輕人,面對生活和工作心裡普遍感受都是「壓力山大」。高壓力帶來的慢性疲勞,正在侵蝕著年輕人的心臟。
  • 年輕人猝死的導火索!別用命換錢了,出現這些症狀千萬留心
    新聞圖片 為何越來越來多的 年輕人被「猝死」盯上? 有沒有什麼辦法 能減少悲劇的發生呢? 什麼是猝死? 世界衛生組織將猝死定義為:平時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在醫學上,猝死分為心臟性猝死和非心臟性猝死。
  • 知名女星猝死;98年女孩凌晨下班路上猝死…這種病越來越年輕化!
    以前我們總覺得 猝死這種事情和年輕人無關 因為以前的諸多報導中猝死的人也多為老年人 可現在不同了年輕人突發心梗更容易猝死。因為年輕人多為首次發病,與老年人的長期由心肌缺血致反覆心絞痛患者不同,不易引起重視。 02 疲乏 特別是女性,在心肌梗死發生時或發作前數日或數周可能出現疲乏。
  • 「救命神器」AED ,敢用會用才是硬道理!手把手教你用!
    「廣州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務科主任兼急診黨支部書記餘濤教授呼籲這一公益活動能推動更多公眾掌握心肺復甦技能,了解AED的正確使用方法。越多人掌握這些救命技能,就越能防範悲劇的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救人等於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