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行走在水鄉園林的田間地頭,新翻泥土的氣息夾雜著油菜花香撲面而來,戴口罩、分時段下田的農民點綴其間,勾勒出一幅別樣春耕圖。
口罩農機來幫忙,生產生活「兩不誤」
3月10日一早,天氣晴好。檢查好自己的裝備——口罩、帽子後,運糧湖管理區西瓜種植戶聶德峰走到自家田裡準備移栽西瓜苗。田的另一頭,是他的父親。因為隔得遠,聶德峰只能隱約聽到父親的手機裡正放著一首歡快的歌。
同一時間,王場鎮呂垸村的小麥田上方,兩架無人機緩緩飛過,在工作人員操控下,它時而懸停,時而轉動,機體下方緩緩噴出一道道霧簾,農藥被均勻地噴灑下來……
自疫情發生以來,通村通組道路封閉,人員滯留在家中不能外出,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疫情防控不可鬆勁,農業生產亦不可耽擱。2月底,我市先後出臺《潛江市疫情防控期間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家庭為單位錯峰下田勞作,農業機械齊上陣,確保疫情期間農時不誤。
目前,全市農業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全市在田小麥麵積36.1萬畝,條銹病防治已完成85%以上;油菜面積22.87萬畝,即將全面開展菌核病防治;80萬畝蝦稻田已全面開展田間管理;潛半夏落實種植面積8000畝;307家規模豬場中93家存欄5.7萬頭,能繁母豬存欄6700頭,家禽存籠170萬羽,所有畜禽養殖場已全面完成春防工作;農機具50%已完成檢修工作。
採收需求收上來,春耕農資配下去
清理青苔、肥水、餵食、收蝦……這幾日,後湖管理區天新場辦事處湘東隊戎鴻水產養殖合作社每天捕撈1000餘斤小龍蝦,一派繁忙景象。
疫情之下,小龍蝦銷往何處?
原來,2月25日,位於後湖管理區的小龍蝦交易中心正式復工,並根據疫情分布情況制定了兩條市內線路和三條市外運出線路。其中,市內收貨線路為:熊口—老新—徐李—白鷺湖;龍灣—張金—鐵匠溝。市外運輸線路為:長沙直達;南京—常州—無錫—蘇州—崑山—上海;杭州—紹興—餘姚—寧波。
小龍蝦只是我市暢通銷售渠道的一個縮影。連日來,我市嚴格落實「一斷三不斷」要求,打通交通道路堵點,對運輸各類農業生產物資的車輛一律實行綠色通道,確保農資運輸暢通有序。同時,對運輸車輛採取「一車一人、專車專線、體溫檢測、車輛消毒」等跟蹤管理措施,確保運輸防疫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37家蔬菜生產主體外調積壓蔬菜5000餘噸,市內批發市場、電商配送及超市供貨200餘噸,現每天對外調貨均在500噸以上;小龍蝦交易中心復工以來,累計銷售蝦苗280餘噸、商品蝦400餘噸及成品魚600餘噸。
「全市儲備水稻種子700噸、玉米種子600噸、農膜300餘噸、化肥4.5萬噸。」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加大力度,協調好涉農運輸車輛,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有序流通,不負農時,不負美好春光。(來源:潛江日報)
(原標題:不負農時不負春——潛江春季農業生產走筆)
(責任編輯:陳希君_chenx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