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街道裝備產業園區航拍 (王金忠 攝)
編者按
鄉鎮(街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年初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以及全球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嚴峻考驗,我市鄉鎮(街道)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奮力實現「兩手硬,兩戰贏」。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逐步進入後疫情時代。我市鄉鎮(街道)在抓好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因地制宜,化危為機,不斷尋找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本周起,「行走基層」周刊將刊出我市鄉鎮(街道)在後疫情時代通過升級服務、搭建平臺,幫助企業發展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擁抱新渠道、開拓新市場,尋找區域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動能的做法和經驗。
善陣不戰,善戰不敗。
北侖小港街道工業實力雄厚,轄區內共有1560家企業,其中規上企業147家,中小企業眾多。
要看「形」,更要觀「勢」。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今年以來,小港街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發展,在幫助轄區企業紓危解困的同時,不斷為企業出謀劃策,積極幫助轄區企業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多重形式幫助企業保市場、保訂單,政企攜手,共渡難關,奮力實現「兩手硬,兩戰贏」。
「我們廠區搞活動,需要給職工準備一些家紡四件套作為活動獎品,群裡哪家企業可以直供嗎?」「我們廣源紡織品質有保證,需要什麼花色?我給你在線拍照選擇。」「我們維科特闊也有很多款式,我發給你看看。」……早在今年5月初,小港街道舉辦北侖區出口消費品展銷會暨小港消費品展銷會。以此為契機,小港對接轄區內百餘家名品企業,搭建交流新平臺,探索打造轄區內部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撬動居民消費需求,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風雨共濟,疫情之下,在北侖小港,政企聯動,書寫了特殊時期的擔當有為。記者厲曉杭 通訊員支倩君
小港街道召開疫情經濟論壇並開展圓桌對話活動(支倩君 攝)
轉「憂」為「優」,抓機遇促轉型
家住小港紅聯的居民朱洪先生對消費品展銷會當天的景象記憶猶新,「整整一層是北侖區域內的廠家直銷產品的陳列,款式繁多,價格優惠,還有大牌箱包,我原先都不知道咱們小港這邊有這麼多物美價廉的產品,我帶著親戚朋友一連來了三趟,每趟都滿載而歸。」
據統計,為期3天的北侖區出口消費品展銷會暨小港消費品展銷會客流量突破10.3萬人次,總營業額1139萬元,其中室內的出口消費品展銷售額709萬元,室外的汽車、美食和花卉展銷售額430萬元。5月初,這場展銷會在北侖諸多人的朋友圈刷屏,彰顯了疫情衝擊後居民消費的旺盛生機。
展銷會結束後,影響持續「發酵」。「街道為了舉辦這次展銷會,給我們企業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雖然展銷會結束了,但是我們本地企業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了。」東方唯藝軟裝的負責人表示:「我們是做家裝設計的,因為今年的疫情,生意受到了影響,但得益於這場展銷會,這段時間籤了不少窗簾製作訂單,除了展銷會參展的市民,還有一些是群裡的企業職工。」
除此之外,小港轄區不少外貿企業也在展銷會後調整了原先出口優先的理念,在當前疫情影響的背景下,轄區企業發展再次迎來新機遇。展會結束後,部分外貿企業紛紛轉戰內貿,如怡盛紡織、雲帆服飾和維科特闊等20餘家企業開出了網上微店和工廠門店,物美價廉的商品吸引了大批採購商。展銷會結束兩個月來,這些企業依託政府搭建平臺的社會化營銷優勢,不僅積極營造了本土自主優質品牌形象,而且成功「消化」了大部分的庫存,線下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精準賦能,塑造內部循環經濟新模式
「疫情之下,如何在創新本土商業模式上不斷推陳出新,通過消費品展銷會打造區域內部循環經濟新模式,正是街道目前探索的方向。」小港街道黨工委書記胡斌表示,一方面,小港轄區內有很多知名企業,包括新秀麗、貝發,以及諸多小微企業面臨著庫存積壓等挑戰和難題;另一方面,轄區的居民又面臨著消費升級和方便快捷消費的需求,而通過這種內部循環經濟的模式,將生產和消費對接起來,以政企群聯動打通「消費最後一公裡」,實現雙贏。
寧波北侖傑西雅服飾本主打外貿產品,多年來與國內知名品牌和歐美買家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係。在此之前,其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美國等地。疫情襲來後,企業受到較大影響。對於傑西雅而言,從出口轉內銷,需要在短時間內去建立品牌並提高知名度,這給傑西雅這樣一個主打海外市場的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受特殊情況影響,很多海外客戶減少和延緩了訂單,我們外貿企業受到了需求端的衝擊。」提及近期的經營情況,傑西雅負責人表示了憂慮。「我們企業在天一廣場商圈也開設了門面店鋪,疫情以來,每日要承受高額的租金,而銷售額卻只有幾百元。」本次展銷活動,小港街道黨工委書記帶頭直播為參展企業產品網上帶貨,依託本場活動,不少本地外貿品牌在政府幫助下在本地消費者心中快速實現口碑「種草」,從而快速打開區域內部消費市場。
服務升級,企管家為企業保駕護航
「各企業,請按照要求填寫《企業需求信息反饋表》,如沒有特別需求,只填寫企業信息即可……」每天,小港街道企業行政管理群內都會發布最新的企業政策諮詢。為進一步服務轄區企業發展,小港街道在籌備展銷會之前就專門組建了助企服務工作組,通過「線上+線下點對點」服務方式,為轄區企業提供個性化「管家」服務。
「這次活動的效果真的超乎我的想像,活動之前工作人員全程耐心與我們對接,活動之後工作人員進行了情況回訪。」寧波卡特馬克智能廚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影響,我們門店前段時間的銷售不是很理想,通過這場展銷會,不僅把門店的倉庫都搬空了,而且接到了不少新訂單。」
今年,小港街道以助力企業發展為己任,進一步為企業尋求發展機會。6月,小港街道大力協助貝發集團參加「雲廣交會」,助力其開通多語種網絡直播,活動中貝發集團共斬獲1.65億美元訂單。除此之外,為了讓企業轉危為機,小港積極為企業牽線,對接各類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組織轄區50餘家企業與貝發集團「文器庫」「庫商城」平臺對接,整合資源,共謀企業發展大計。筆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轄區內有20餘家企業與貝發達成合作意向,15家企業表示要藉助貝發網際網路平臺,借船出海,實現資源共享。
不僅如此,小港街道還以「網紅經濟」「直播經濟」為抓手,積極對接「綠城物業業主平臺」「北侖一城一品」「阿拉寧波網網絡直銷」等電商平臺,幫助企業搭建線上銷售平臺。小港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友均表示:「自從轄區企業復工復產以來,小港街道助企服務工作組主動牽線搭橋,引導轄區企業相互進行合作,充分發揮本土特色優勢,幫助轄區企業搭建區域內銷售渠道,以開拓內部市場新藍海。」
記者手記
政企聯手,創造更好的未來
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之下,中國經濟有序恢復,經濟基本面表現出了更強的韌性。在5月中旬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中央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謀劃、新布局。
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寧波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當季經濟增長5.1%,比一季度回升12.1個百分點,回升幅度大於全國和全省。對於「內外雙循環」的趨勢把握,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更應在危機中逆勢而上,不斷為地方經濟「造血」,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北侖小港街道工業發達,政企聯動搭起「直達快車」,探索打造內部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打出系列組合拳,撬動居民消費需求,助力地方經濟發展,這是於變局中開新局。
採訪中,不少企業負責人感慨,因為政府主動作為,搭平臺出實招,不僅提振發展信心,更增添了企業從容應對未來風險挑戰的底氣。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相信,政企聯手,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毅力,擼起袖子加油幹,定能創造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