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湖南省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優異成績報考北京大學比較冷門的考古專業,前段時間引發了廣泛的熱議。最終因為考古圈集體對「小師妹」的寵愛改變了很多人的看法,筆者也以《聽從內心,無問「錢途」》為題發了微頭條。支持鍾芳蓉。
同時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幾年前一名男生從北大退學轉入技校就讀的事。
2008年,青海男生周浩高考成績660分,全省理科第5名。湊巧的是和鍾芳蓉一文一理,一男一女,一個第五,一個第四。而且都是上的北大。
不同的是,周浩自己想報考的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他從小喜歡機械,經常把家裡的電器大卸八塊,又重新組裝。這個過程,令他享受到無窮樂趣。然而,他想讀北航的想法遭到家長、老師一致強烈反對,反覆做他的思想工作,要求他填報清華或北大。
屈服於外部壓力,周浩進入北大就讀生命科學專業。
周浩是個內向而執著的人,沒有興趣的生命科學專業理論讓他這個喜歡動手操作的孩子學得「痛不欲生」(周浩語)。
第一年的學習體驗,令周浩感到迷茫和絕望。周浩決定大二休學一年,好好調整身心狀態,規劃未來。
休學的這一年裡,周浩選擇了外出打工。北大學生的標籤並沒有讓社會給他更多的理解和機會。無論是當電話接線員,還是在流水線上當工人,沒有一技之長又不善交際的周浩,只感受到深深的挫敗。他本希望用打工的壓力和艱辛,讓自己內心漸漸平靜,以良好的狀態回到學校,慢慢接受自己的專業。可事與願違,重回校園的周浩更加確定,自己不適合讀生命科學這個專業。
周浩的內心漸漸萌生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想法:從北大退學去讀技校。
從大一開始,周浩就在網上了解到,我國的數控技術,跟國外有很大差距。最關鍵的是缺乏知識技能複合型人才。比如,跟德國相比,德國的技術工人學歷都很高,專業知識豐富動手能力強。而我國的技術工人,不但學歷低,而且都是傳統的師徒學習模式,沒有系統培養出來的人才。自己學習能力強,又喜歡機械,如果轉入技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數控技術,應該很有前途。
雖然不善言辭,但心意己決的周浩向父母袒露了自己在北大學習期間的痛苦和壓抑。父母非常震驚,為了讓兒子擺脫煩惱,最終同意了周浩的決定。
從北大退學後,周浩選擇了全國首批13所技師學院之一,被譽為「技師搖籃」的北京工業技師學院。
周浩的到來使學校喜出望外。為重點培養周浩,學校安排他直接進入技師班,給他配了最好的老師,實施小班教學。北京工業技師學院有十幾臺進口數控工具機,周浩有機會親自動手操作,這令無比興奮。只有在這裡,他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自此,他勤學苦練,刻苦鑽研,漸入佳境。
2014年周浩在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一舉奪冠。
畢業後,他拒絕了多家名企邀請,選擇留校任教。
2018年第一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周浩榮獲機械類一等獎。
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複合型人才。國之重器如飛機、艦艇、衛星的製造,既需要頂尖的科學家及科研團隊,也需要大批能工巧匠。現在的周浩,正向著知識能力複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當初,從北大轉入技校,世俗的看法也曾讓周浩感到巨大的壓力,但他說,「如果一輩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人生就毀了。」
鍾芳蓉也說:「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據我所知,好多人參加數、理、化、生、信息競賽有些源於興趣,有些只是為了保送名校或考大學能夠加分,但是進大學後很多人放棄了興趣,選擇了熱門專業,有「錢途」的專業。
在這個常常以金錢來衡量人的成功與否的社會中,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思想浮躁,每個人對於成功的渴望更多來自於獲得財富的榮耀,很少有人會去想通過較長時間去幹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獲得一定的成功。周浩、鍾芳蓉無疑是這個浮躁社會中的一股清流。
多少人名校畢業後進入大公司,找到高薪職位,雖小有成就,但並無興趣,只為謀生。如果當初能遵從內心,無問「錢途」,說不定能有更大的作為。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近日,清北畢業生到杭州市餘杭區街道辦就業又成熱點話題,我只想說:每個人的選擇都有自己的現實考量,遵從內心固然好,著眼前途也無可厚非。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