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信有多難?竟然驚動了人民日報

2020-12-03 無才編輯部

作者:無才姐


一個人要想在漫長又短暫的人生中既獲得成功,又獲得幸福,需要同時具備很多品質。


勤奮、堅毅、勇氣、創造力、責任感、同理心、合作和溝通能力,等等等等。


但是如果要說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品質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投票給自信


自信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缺乏自信的人,不僅畏畏縮縮,對成功不敢爭取,即便獲得了成功,也會忐忑不安,不能坦然擁有。


這樣一種患得患失的狀態,既限制了個人的發展,也妨礙了幸福的體驗,於個體是無謂的內耗,於人生是極大的遺憾。


可是自信這種珍貴的品質又是最難培養的。


它極為脆弱,又極易變異。


你沒看錯,是變異。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很多人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看似自信,其實不堪一擊


他們各有各的尾巴,一旦被踩到就會一蹦三尺高,風度盡失,體面全無。


比如,我們可以複習一下前陣子寫過的,那位因脫口秀女演員楊笠一句「為什麼男人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氣到變形,主動對號入座而不自知,連容貌攻擊這麼low的招也使出來的某大學著名教授。

截圖來源:儲殷短視頻片段

這一臉變異的自信堪稱教科書級別了。


心裡要是沒點自卑,還真豁不出去呢!


對於直男這麼難搞的小動物我們自然沒什麼辦法,惹不起躲一躲就算了。


但是對於下一代,我們還是要肩負起教育的責任,幫助他們培養真正的自信


真正的,不是看起來很厲害,最後滾到溝裡去的那種。


這個過程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第一層:表揚餵大的自信


如果你還在信奉打壓式教育,覺得父母的責任就是防止孩子「飄起來」,傲嬌到不肯誇獎孩子一句,那麼請允許我尊稱一聲「古人」。


鼓勵式教育對成長更有利這早已是教育界的共識。


如果你真正用心觀察過很小的孩子,就會發現,孩子需要誇獎,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樣。


得不到誇獎的孩子是蔫的。


被打擊的孩子是會瞬間「自閉」的。


年齡越小的孩子,內在的一切都越脆弱,對負面信息的反應越激烈,我們絕對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成年人覺得「多大的事兒啊」,可能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大的事了,天都要塌下來了

我的一位好友就曾有過慘痛的教訓


她的孩子兩三歲時非常喜歡畫畫,當然這些塗鴉大人都是難以欣賞的。


耿直的她有天隨口說了句,畫的都是什麼啊,亂七八糟的。


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再也不肯畫畫


她急了,想盡辦法去哄,但是這時再怎麼誇都沒有效果了,孩子在畫畫這件事上的信心已經垮掉。


要知道,畫畫填色是對精細動作的極好鍛鍊,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為將來寫字打下基礎。


後來孩子上了小學,遇到的最大困擾就是書寫問題,總是被老師反覆投訴,課後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訓練、彌補。


「腸子都悔青了」是她的原話。


孩子最初的自信是被誇獎餵大的,但是怎麼誇也要講究技術,誇不好容易變異。


入門技術是要會區分「誇獎天賦」和「誇獎努力」。


聰明漂亮這類屬於天賦,誇獎孩子的天賦就像餵孩子吃糖,一顆兩顆能讓人心情愉悅,餵多了只會導致發胖,哦不,膨脹,不利於形成健康的自我認知。


而且天賦這東西最要命的一點是「人外有人」,總有人比你更聰明更漂亮,這種差距只能讓人仰天長嘆。


聽慣了大人誇獎天賦的孩子,一旦發現自己沒有那麼了不起,自信坍塌得只會比常人更快。


所以要表揚孩子,一定要表揚他的努力


在這一點上連黨媽都操碎了心,怕大家姿勢不對誇出問題,人民日報一連推出15種方法教大家花式誇娃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然而,從教育界的眼光來看,這還只是入門款。


更高階的技術還要求區分「讚揚」和「鼓勵」。


《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Jane Nelsen)就提出,讚揚和鼓勵是有本質區別的。


讚揚傳達的是一種美化和認可,背後隱藏著家長的權威性和操縱性


過多的讚揚會令剝奪孩子的自我成就,令孩子對他們的評價產生依賴性,一旦缺少他人的認可,他們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鼓勵傳達的是尊重、欣賞和信任,能夠促進孩子內省、激發他們的責任感、令他們鼓起勇氣。


受到鼓勵的孩子更能夠看見自己的內在價值,無需他人的認可,他們更自信、自立。



如果你難以區分自己想對孩子說的話是讚揚還是鼓勵,簡·尼爾森建議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於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其實再看人民日報提出的15條表揚方式,有一些語氣還是居高臨下了些。


這在孩子小的時候問題不大,從青春期開始恐怕就會出現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最懶得搭理的就是權威


要鼓勵一個羽翼漸豐、自我意識覺醒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像朋友一樣肯定他


擺架子式的評價只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



所以,「你表現得非常好」「真高興你做出這樣的選擇」這類話術還是省省了,一句「哇哦,太酷了」可能要管用得多。


另外還有一種誇獎方式叫做「聲東擊西」,在別人面前誇獎孩子,有意無意地讓孩子聽到,效果直接翻倍


誰試誰知道。


第二層:成功堆積的自信


被表揚餵大的自信非常單薄,如果沒有實力做內襯,往往不堪一擊。


人的自我價值是一個不斷論證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用成功去強化。


這裡所說的成功,不需要什麼驚天偉業,那些墊墊腳尖就能夠到的小目標足矣



在舉人的例子之前,我先舉個狗的。


小時候家裡曾經養過一隻不太靈光的小狗,四肢比我還不協調,跑著跑著就會莫名其妙滑一跤,滴溜溜滾到一邊去的那種。


它總想去花壇裡玩,但是實力不允許,每天只好在花壇邊上徘徊嗚咽。


有一天大概是作出了狗生最重大的決定,汪星人打算放腿一搏了。


先是繞著花壇走了幾圈,目光如炬地觀察地形,如果狗有眉頭的話,那肯定已經冷峻地皺成一坨。


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裡的臺階磨損得多些,比邊上要低一點點。


汪星人興奮起來,開始在成功的邊緣瘋狂試探,一次次攀爬跳躍摔倒滾出,相當倔強,相當勵志。


最後它成功了,那一刻我才知道狗也是會歡呼的。


從此以後,汪星人的氣質都不一樣了,開始在我家橫著走,就連摔跤的姿勢都十分囂張。


再也沒有哪個臺階可以阻止它。



小孩和小狗其實很像,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一樣。


大麥小時候上中文學校,總是沒辦法把字完全寫進格子裡,每次都氣到滿地打滾鬼哭狼嚎。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寫字不宜太早,即使老師家長都不給孩子壓力,他們也會有挫敗感。)


喜歡上寫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是從發現自己能把字寫好,「和書上印的一樣」,開始的。


小米很多方面都像學渣,最不喜歡的就是彈琴。


她學鋼琴完全是為了不浪費鋼琴,天賦和興趣都一般般。


一般到就連報名參加鋼琴比賽都被老師嫌棄,尷尬而不失禮貌地想要勸退。


可是,當她啃下了那首老師認為難度太大、不可能學會的曲子之後,就開始走路帶風,邁起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從此再也沒說過「我不會,我不行」這種話



這些在我們看來根本不足掛齒的「成功」,在孩子的世界裡卻是裡程碑一樣地存在。


沒有什麼比「我知道自己能行」更重要的了,這意味著「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以,不要忽視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困難,陪伴他們,鼓勵他們,必要的時候幫助他們,給他們一些墊墊腳尖就能完成的目標,珍視他們取得的哪怕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在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添磚加瓦。


小小的成功養大的孩子不見得真就有多出類拔萃,但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誰又敢說他們將來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呢?


第三層:失敗錘鍊的自信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做到前兩層足矣。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確定因素又多了起來。


讚揚也好,鼓勵也好,成功也好,可能都不足以讓一個人充滿自信


是的,哪怕是獲得巨大成功的那些天之驕子們,都未必自信。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做「冒名頂替者症候群」,是一種不被收錄的精神疾病,集中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


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並總是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騙子。


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運氣、時機這些外因,或者別人誤認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才導致他們的成功。


他們認為自己是「冒名頂替者」,不值得獲得成功



很多名人,比如娜塔莉·波特曼、凱特·溫斯萊特、艾瑪·沃特森等等,都曾公開承認自己患有此症。


雖然目前心理學還未對此作出論斷,但分析這些名人的經歷其實不難看出,該病症多半和過早獲得成功、人生過於順遂有關。


一切來得太容易,輕飄飄的沒有厚重感,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夠牢牢抓住。


而那些歷經千辛萬苦、百折不撓才獲得成功的名人則很少會有這種症狀。


在我讀過的所有名人傳記中,最喜歡的是《林肯外傳》,這本書可以改個名字叫《林肯倒黴的一生》


在荒野中成長的赤貧的童年、鬱郁不得志的青年、屢戰屢敗到讓人失去耐心的競選、從一開始就輸得停不下來的南北戰爭。。。


簡直就是拿失敗當飯吃的一生。


但是林肯一生中贏了兩次,一次令他成為美國總統,另一次令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林肯


後人常常把林肯比作基督,因為無論是對他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對他的同僚還是政敵,都表現出近乎聖人般的謙卑。


但是他的前秘書卻一語道破真相:


沒有一位偉人是真正謙卑的。


林肯的自信從不浮於表面,卻已深入骨髓


無論遭受怎樣的質疑、詆毀、挑釁和攻擊,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毫不動搖,毫不退讓。


一次次數不清的失敗鑄就了他的鋼鐵之身,信念早已堅不可摧。


有趣的是,《林肯外傳》的作者戴爾·卡內基前半生也是個倒黴蛋


貧寒的家境令他從小就極度自卑,一次調皮搗蛋還令他失去了一根食指,在學校就像透明人一樣被忽略,遇到喜歡的女孩也不敢表白。


在他當時的中學裡,要出人頭地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成為體育明星,二是贏得每年的演講比賽。


瘦弱的卡內基知道自己無法成為體育明星,於是把賭注押在了演講上。


對一個內向的孩子來說,站上演講臺絕非易事。


他參加了十二次,輸了十二次,一度想到自殺。


但是最後一次,他贏了


這次成功令他發現了自己不容忽視的才能,也由此打開了傳奇的一生。


數年後,他靠開設培訓班、教授演講技能火遍全美,乃至全世界,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


《時代周刊》甚至聲稱,「除了自由女神,卡內基或許就是美國的象徵」


戴爾·卡內基


可以說,如果沒有那十二次失敗,就不會有後來的卡內基。


當他日後在演說臺上意氣風發、侃侃而談時,那份從容自信背後,十二次失敗的分量要超過任何一次成功。


我們為人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拿到爽劇劇本,一路順風順水登上人生巔峰。


且不說人生是否真的可以一爽到底,就算可以,他們能夠受之坦然嗎?


那些「冒名頂替者」也許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除了前面說到的小小的成功,我們還要鼓勵孩子去迎接大大的挑戰,去接受失敗的洗禮


德語中有個詞我特別喜歡,durchbeißen,本意是「咬穿」,引申為咬牙堅持、克服困難。


沒有經歷過durchbeißen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只有拼盡全力「咬穿」過,流過血流過淚,才會對成功受之無愧。



第四層:真正的自信,是接受平凡


雖說實力是自信的內核,但是兩者之間卻不是、也不應該是正比例關係。


因為對成功的追求永遠沒有盡頭


我們不能說,只有那個世界第一才配擁有自信,其它七十幾億人都不配。


更何況,就算是世界冠軍,也只是在某個狹窄的領域而已,一旦離開這個領域,弱點就會暴露出來


所以,如果一味事事爭先,往往會越來越不自信,因為永遠會遇到更強的人


只有接受自己的平凡,雙腳才真正踩到地,內心才會踏實起來。


一些讀者誤以為我文字跳脫、時常調侃是因為覺得自己好優秀,或者覺得自己的孩子好優秀,早就以成功者自居,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


回顧我的人生經歷,碾壓別人的時間很短,被別人碾壓的時間很長。


我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牛人猛人神人,不斷驗證自己只是個普通人類的過程。



很早的時候我就意識到,有些人的天分是自己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


我的孩子並沒有跳出我的基因,她們仍然是普通孩子


她們身邊,有連跳兩級仍然門門第一的孩子,有高考幾乎滿分的孩子,有體育在州裡奪冠的孩子,有上了兩節鋼琴課老師就不敢教的孩子。。。


如果要去比較,只會有無窮無盡的煩惱。


但是我們仍然自信,從不羨慕別人,也從不否定自己。


這樣的自信來自對生活的掌控感、自我成就的滿足感,和得到家人重視所產生的不可替代感


儘管對世界來說,我們只是不起眼的分母,但是對家人來說,我們是不能失去的至愛,對自己來說,我們是全部命運的主宰。


不是世界第一,卻是世界唯一。


曾經有朋友很困惑,問我到底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我說:


比所有技巧和話術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從內心真正欣賞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從內心真正欣賞自己


你的注意力是在自己身上,還是在別人身上?


你是否介意別人的評價?


你是否敬重自己的對手?


你能否區分競爭的成敗和個人的成敗?


你能否坦然接受面對現實,接受平凡?


你是否覺得自己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一個孩子成長最好的基石是父母的自信,和開闊的人生觀。


話題TOPIC

你能做到發自內心欣賞孩子嗎?



END

轉載請註明來源「女子無才便留德」、作者:無才姐,侵權必究。如需開通白名單,請聯繫小助手:wucai6de01。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從小培養孩子自信的28種方法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信心滿滿,然而,自信並非天生,需要不斷的認可和鼓勵。有時,父母的無心之舉會挫傷孩子信心,甚至讓孩子成為一個怯懦的人。28種培養孩子自信的做法,快試試吧!-end-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 從小培養孩子自信的28種方法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信心滿滿,然而,自信並非天生,需要不斷的認可和鼓勵。有時,父母的無心之舉會挫傷孩子信心,甚至讓孩子成為一個怯懦的人。28種培養孩子自信的做法,快試試吧!-end-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 王思聰:被網警點名、微博驚動人民日報
    並且花千芳和王思聰的罵戰驚動了人民日報這場論戰也是驚動了人民日報,對於學英語是不是「廢物技能」,人民日報轉發了一條評論文章。到目前為止,花千芳暫時還沒有進行回應,但嗨粉文化代表人孫笑川(帶帶大師兄)到王思聰微博下湊熱鬧,請王校長給「NM$L」廠牌代言。——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自信的孩子,明智的父母都是這樣培養的
    另一方面,通過引導孩子完成一個小有難度的事情,孩子也將變得更自信。我甚至還會這樣說:「這可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哦,因為水很燙,爸爸自己衝都不容易,你竟然也完成了,你很用心很仔細哦」。我通過讚賞他用心的品質,想讓他知道,做一件有難度的事情時,真正的意義在於用心。
  •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
    一位哲人說過:「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
  •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面對困難和挑戰,孩子缺乏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自信。自信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自信的孩子是開朗樂觀的,是充滿陽光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剛開始西西的媽媽給西西布置些有誘惑力的小任務,比如,給錢讓西西去買自己最喜歡的小零食,完成任務不光有得吃,還會有表揚。媽媽還給西西做了一個「我與自信交朋友」的表格。每次西西獨立完成一件事,媽媽就會在表格上蓋上一個「大拇指」印章。每個星期媽媽都和西西一起數數「大拇指」,表揚他並提出下周的目標。作為一個成功的女性,西西的媽媽以前總是不自覺地把公司領導的角色帶回家。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一位媽媽說,「我家孩子8歲了,膽小內向,遇到困難不會想辦法解決,只會哭,與同學交往不好,不願意和人交流,對自己非常不自信,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以上這些表現,是不是就是沒有自信呢?,可能有五方面原因:一、天生氣質人的氣質特點大多來自遺傳,有些孩子先天沉默寡言、多愁善感,看起來就可能不夠自信大方,但如果找到孩子擅長的領域,這些孩子也可能有很強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 讓自信伴著孩子起航人生,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信?
    「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與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駕馭自己的行為。」有自信的孩子更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有自信的孩子看待他人都是有愛的、願意合作的,因此他們的人際關係通常都會表現得更好。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寶寶的自信是主要由養育者形成和培養。為人父母,自信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落實在日常育兒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的。
  • 怎樣才能培養出自信滿滿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自信滿滿的孩子?自信可以分為自信心和自信力。自信心是人對自我感知的自信本能,人出於本能的默認相信自己的自我感知都是正確的,這叫做自信心。自信力是人依靠自身的覺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對外在人事物及自我進行評估和預判正確與否的能力,這叫自信力。
  • 自信很輕,捧著它就有,踩著它就沒了,培養孩子自信得從父母做起
    自信並不是生來就有的。社會學家認為,自信也是社會化的一個過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還是受到家庭。這就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孩子 自信心的培養,因為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真的會在人群中發光。
  • 了解大腦「杏仁體」,培養自信的孩子
    培養自信的孩子,你還需要了解大腦的「杏仁體」!昨天分享了一點關於大腦額葉的腦科學知識,今天繼續分享「杏仁體」的小知識。為什麼很多孩子上臺發言很緊張?遇到困難時有情緒、也很容易放棄?通常,大家都歸結為這個孩子膽小、不自信。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那就是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的、有能力的,也可以和心理學上的「自我效能感」對應理解。作為家長,當你肯定孩子的能力時,再賦予孩子樂觀的態度,運用這些力量,就可以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挑戰。這就是自信,它把不確信的思想變成了可見的行動。這樣看來自信是個優秀品質,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自信呢?首先,與生俱來的基因,作用與腦內的神經化學物質的平衡,會對一個人的自信起到先天的影響。
  • 陳武民:如何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特質?
    我收到家長提問,家長表示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自信很困惑,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些膽小,而且做什麼事都不是特別自信。對此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要用心去觀察和發現自己家孩子的特質,儘量挖掘出孩子的特長,通過發展這些特長,孩子很容易解決他面臨的問題。從而能夠建立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孩子就會勇敢和堅強。
  • 【家庭教育】如何培養有自信,有勇氣,愛挑戰的孩子
    今天,我們精選了一期家庭教育微課,主題為「如何培養有自信,有勇氣,愛挑戰的孩子」,與各位家長一起分享。在孩童的階段,我們身邊的成年人如何引導我們,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夠被培養出足夠的自我價值。所謂的自我價值,指的就是自信,自愛和自尊。自信是相信我們自己,具備完成這個事情所需要的能力。自愛是愛護我們自己,一個人如果不自愛的話,他就不能去愛別人,別人也不會愛他。
  • 培養孩子自信 要給足孩子「面子」
    不少家長都羨慕那些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陽光,落落大方,其實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想要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父母們一定要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和信任孩子,表揚孩子點滴進步。
  •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生活中的28個細節讓孩子自信滿滿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自信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能夠在一旁不斷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對孩子來說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8.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裡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寶寶,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物品,並且跟他一起做。 9.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不對孩子說:「鄰居家的孩子都會了,你怎麼還不會!」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
  • 培養一個小書蟲,當初的老大有多難,現在的老二就有多簡單
    一轉眼老大就要是小學生了,培養閱讀興趣這件事早已不用擔憂,讀書是她認為最有趣的活動,沒有之一,遠遠超越其他。6歲多了,她依然不愛動畫片、不會遊戲,不喜擺弄電子產品,自己玩膩了就會說媽媽,講個故事吧!不管世界吵吵鬧鬧,一旦進入繪本的世界裡,這個風一樣的女漢子才有片刻安靜的樣子。而我現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幫她拓寬閱讀廣度和深度。
  • 毫無理由的自信也比不自信強,想要孩子自信成長,從幼兒開始培養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領導 下達一個命令後,會問要完成任務的人有沒有信心,回答的要有底氣,聲音洪亮才可以,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俞敏洪曾經說過,真正自信的人是從戰勝自卑中走出來的,很多人都會自卑,但一定要有目標感,這樣即使盲目自信也會比不自信強百倍。很多人小時候甚至成年後的一段時間裡都是不自信的,甚至會有自卑感,這很正常。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怎樣最快的速度從自卑或者不自信走向自信。有些人雖然也會偶爾自卑,但當他具備這種能力以後,短暫的自卑只會變成一種動力,而不會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 培養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
    這個世界有上帝嗎? 有! 他,就是你的自信! 在抗疫過程中,一些治癒者表示,除了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家人、朋友的鼓勵支持,自己堅信能夠治癒的信心也非常重要。中國能夠戰勝疫情,就源於我們強大的民族自信、國家自信。
  • 如何培養孩子真正的自信?好勝心強的孩子絕不是自信的表現
    什麼才算是真正的自信?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我們已經寫了很多篇這樣的文章,但什麼才算是真正的自信呢,他表現是一種骨子裡的自信,能體驗到自己擁有真正的權力,做決策的時候有人無條件的支持,這就是真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