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浚《與祖國同行》連載30
1985年初,我回到11軍32師任師政治部主任。通過對我師老山防禦作戰情況的了解,我為自己所在部隊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完成平戰轉換,短時間內接替40師老山防禦,在各種艱巨的情況下,牢牢地固守陣地,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為軍旗添了輝,為祖國增了光,為人民爭了氣而感到驕傲。同時也隱隱約約地感到在部分官兵當中,存在著埋怨情緒。
我們在戰前和戰中,曾多次號召官兵「個個爭當英雄」「人人事事立功」,以此激勵大家的士氣。但是在從老山撤下來的戰評中,上級規定的評功比例比較低。在老山防禦作戰的5批輪戰部隊中,第一個防守老山的32師部隊,立功人數最少,授予英雄稱號的數量也最少,全師立功比例不到7%。產生怨氣的原因,有教育官兵正確對待評功不夠的因素,也有上級開始時對防禦作戰的艱苦性、長期性、殘酷性認識不足的因素。
軍區一位領導曾講過:防禦作戰就是趴在工事裡打敵人,似乎危險性不如進攻作戰大。還說:我打了一輩子仗也沒有立過功。烈士就是最大的功。當然也可能有在立功,授榮譽稱號的問題上,對本區部隊要求較嚴的因素。當時傳來一種說法,過去作戰已命名的英雄類型不重複命名了。1979以來的作戰中,沒有命名過偵察英雄,所以只批了李方正為偵察英雄。
過低的立功比例,確實影響到戰士的情緒。同時,官兵中還存在著不服氣的狀況,認為對32師宣傳不夠,使用不夠。在老山防禦作戰中的幾個師中,唯獨32師沒有一個主官提拔為軍以上幹部。這些消極想法不認真解決,就會影響即將開始的拔點作戰行動。為此,我們開展「想想犧牲的烈士,看看受傷的戰友」的活動。讓大家明白:立功受獎固然光榮,但參戰本身就是榮譽。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給我們寄慰問品,派慰問團到前線來看望我們,不是只衝著立功受獎的人員而來的,而是向著所有參戰的官兵而來的。同時號召大家向有功還讓功,居功不驕傲的戰友學習。與犧牲的戰友相比,個人的名利地位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通過教育和加強管理,一些同志的消極情緒得到了較好的克服。從幹部到戰士,都憋著一口氣,全身心地投入到即將開始的拔點作戰準備中,決心以更輝煌的戰績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我師廣大官兵在老山防禦作戰中,既完成了任務,又鍛鍊了部隊,對越軍的作戰特點,脾氣稟性,長項短板,摸得一清二楚。在防禦作戰中,越軍沒有佔到便宜,在進攻作戰中,越軍也不會有好果子吃。經過戰前的反覆動員和對越作戰的壓倒性心理優勢,官兵們信心滿滿,以高昂的鬥志投入到臨戰訓練中,我師勝利完成這次拔點作戰任務的各種條件已經具備。
首先,我師對當面情況已經完全掌握。自打下老山、者陰山後,軍、師偵察分隊就一直在敵人佔據的這個要點前沿活動,對要點的敵情、地形、天候摸得清清楚楚。特別是對敵人的防禦情況,從工事構築,駐兵人數,兵力部署,到火力配系,活動規律都弄得明明白白。一天上午,師長讓我跟他一起到前沿,了解要點的敵情有沒有變化。我和他同乘一輛車來到董幹鎮,這裡駐有富寧邊防團的一個營。營長韓世良是一名河北兵,與劉玉尊師長是老鄉。他原來在滇西某分區服役,「兩山作戰」以後多次請戰,要求到前線殺敵,才調到董幹營任職。我們要攻打的這個要點在該營防區的當面。他多次潛伏到這個要點附近進行抵近觀察,對要點的敵情很熟悉。他率領小分隊多次襲擊小股敵軍,敵人拿他沒有辦法。有戰友給他取了一個外號:「中越邊境瓦爾特」。
我們到了營部後,韓營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師長向他詢問當前要點的敵情有沒有變化,他說,他才從觀察點回來,還是原來的情況,沒有什麼變化。聽了他的介紹,師長似乎更胸有成竹,向他交代了隨時掌握敵情變化的有關事項,送了他一些吃的東西。在吃中午飯的時候,韓營長一再向師長請求,攻打要點時,要給他們營一份任務。他的求戰欲望特別旺盛,在他身上有著一個軍人可貴的戰鬥激情。
我師在相似地形上已經進行過多次臨戰演習。特別是擔任主攻任務的團、營、連,充分發揚軍事民主,把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提交給基層官兵研究,討論解決辦法,而後反覆進行推演。對進攻作戰中的步炮協同,進行小群多路進攻,多種手段開闢通道,交替掩護推進,減少傷亡等戰法,都進行了反覆演練。在臨近春節的一個上午,我驅車前往駐紮在硯山縣的96團一營,了解部隊的戰前準備情況。
這天,天氣陰沉,北風習習,寒氣襲人。車子剛進一營駐地,就看到馬端成營長和幾個幹部不顧嚴寒,圍繞在臨時堆成的沙盤邊上研究戰法。我下車後,馬營長迎上前來報告:「主任同志,一營幹部正在研究攻打要點的戰法,請首長指示。」我回答:「我來看看你們作戰的準備情況,了解幹戰臨戰前的思想狀況。」說完就和他們一起觀看沙盤。馬營長用手指著沙盤,向我匯報了他們營在作戰中擔負的任務,要拿下的陣地,以及進攻線路。他告訴我,他們營每個連和第一梯隊排,都製作了自己的沙盤,而且反覆進行了演練。每個連長、每個排長、每個班長都明確自己的進攻目標,攻擊路線,並對進攻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做了充分估計,研究制定了相應的對策。
看完沙盤後,我就進入他們的臨時營部,分別找一些幹部了解思想情況。從談話中,我了解到該營官兵戰鬥情緒昂揚,戰鬥準備充分,臨戰訓練效果明顯,對如何完成任務心中有數。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要把這次撥點作戰任務,打造為戰果最大,代價較小,威震敵軍的經典戰例。
在談話中,我還了解到該營官兵,舍小家顧大家,甘願暫時委屈家人,也要先行精忠報國之志的崇高情懷。該營官兵做得好,首先是營的領導率先垂範好。我師部隊1984年12月9日從老山撤下來後,經過短暫休整,就投入到拔點作戰的訓練中。利用這個間隙,師裡安排部分幹部家屬,到戰區與親人團聚。營長馬端成家在山東省乳山縣,愛人是一名醫生,接到讓她到前線探親的電報後,便匆匆帶著心愛的孩子,到萬裡之外的前線,與整日牽腸掛肚的丈夫團聚。不料在青島轉車時,孩子丟失了,情急之下,患了病。雖然後來孩子找到了,但病根也落下了。面臨即將開始的作戰任務,馬營長不能丟下部隊,請假回家照顧患病的妻子,而是把自己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間,集中精力率領全營準備打仗。
教導員張金祥家在貴州遵義,家中的老屋在老山防禦作戰時不幸遭遇火災,房屋家具燒毀殆盡,年邁的父親無家可歸,只有暫時居住在親戚家。他忍受著不能孝敬父親的內心煎熬,全身心地抓好戰鬥準備。他和營長兩個人商量,要為全營官兵做出表率,不論家庭的困難有多大,也要全力以赴地準備好打仗。從我了解他們營的備戰情況看,他們營的臨戰準備工作做得細,做得實,完全具備了戰勝敵人的條件。
離開一營所在地硯山,在回師部所在地西疇的路上,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對打好這次撥點作戰心裡更有信心,只待軍委一聲令下,便可以向祖國人民奉上一份優秀的成績單;另一方面,為我師可親可敬的戰友而感到驕傲。
作為全師政治工作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執行者,我決心盡我所能,率領政治部全體戰友,把拔點作戰中的政治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我軍的戰時政治工作,一是要調動官兵參戰的積極性,使官兵明確為誰而戰,保持官兵高昂的戰鬥情緒;二是要及時傳播戰鬥中的英雄事跡,對內鼓舞士氣,對外震懾敵人,同時激發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使人民群眾了解我們軍隊,熱愛我們軍隊,支持我們軍隊;三是要維護官兵的正當利益,有功的要給功,表現好的要給獎,事跡突出堪稱楷模的,要申請榮譽稱號;四是及時補充各級各類幹部,做到在任何情況下,指揮不中斷,戰鬥不停頓。
當然,還有其他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為此,我擬組織一支戰地記者隊伍。首先,請軍支持,把本軍範圍內各師的新聞報導骨幹力量集中到我師,配備到一線部隊,隨戰鬥進程跟進報到。其次,邀請軍內外報刊記者到我師各團,隨時傳播勝利消息和英雄模範事跡。要讓我師英勇善戰,敢打硬拼的勝利喜訊,及時傳遍大江南北,全國各地。同時,適時向上級申請合理的評功比例,避免再現防禦作戰中立功比例過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