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之子粟戎生,曾參與老山防禦作戰,56歲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2021-01-08 網易

2021-01-01 14:48:21 來源: 掌上試客師

舉報

  提起新中國的十位開國大將,絕對繞不過粟裕將軍。粟裕將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粟裕將軍自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以來,先後參加了南昌起義、歷次反「會剿」、五次反「圍剿」戰鬥、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於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榮獲三枚一級勳章。

  作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粟裕將軍對孩子是十分嚴格的,粟戎生就在其影響下,走上了從軍的道路,並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

  粟戎生作為粟裕大將的長子,自然被寄予厚望,他也沒有辜負父親的一片苦心,一生兢兢業業,奉公守法,曾於1985年率部參與了老山防禦作戰,56歲出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那麼,粟戎生究竟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

  1942年,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粟裕將軍的長子粟戎生出生了。當時,粟裕將軍已經是新四軍第一師的師長了,正率部在外執行反「掃蕩」的作戰任務。為了粟戎生的安全,粟裕決定將其送到江蘇揚州的公婆家。

  粟戎生的名字就是他的外公給起的,意為讚賞粟裕將軍的戎馬一生。

  粟戎生的童年生活基本上都是在戰亂中度過的,戰鬥打到哪,他就跟隨家人往反方向躲。當時粟裕將軍重任在身,很少回家看望他,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與粟裕將軍之間的感情,他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位英雄。

  上海解放後,粟戎生的生活才算穩定了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粟戎生越來越嚮往軍營生活。1961年,時年19歲的粟戎生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粟裕將軍常常教導他:「年輕人不要貪戀家庭,只想著坐機關。」

  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粟戎生先後經歷了艱苦的鍛鍊,並逐漸成長為一名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解放軍戰士。

  粟戎生儘管身為大將之子,但他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有多優越,他和戰士們一同吃喝、訓練,就算是當上了連長,也喜歡和戰士們在一起聊天,絲毫沒有官架子。

  

  1983年,粟戎生進入總參炮兵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在此期間,粟戎生深入了解了步炮協同作戰的戰略思想,並深刻認識到了炮兵對戰爭局勢走向和結果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

  1985年,已出任67軍參謀長的粟戎生踏上了老山防禦作戰的戰場。老山前線地形複雜、山路崎嶇,並不適合大型裝甲兵團集團作戰。粟戎生在到達戰場後,深入前線了解敵情,並深入貫徹步炮協同的作戰方針,制定了一系列戰鬥計劃,並取得了十分不俗的成績。

  

  戰鬥結束後,恰逢中蘇關係緊張,粟戎生再次奔赴到了前線。這一次,粟裕將軍親自送別了粟戎生,並將自己的一首詩送給了兒子:「半世生涯戎馬間,徵騎倥傯未下鞍。爆炸轟鳴如擊鼓,槍彈呼嘯若琴彈。」

  在北方執行戰備任務時,條件十分艱苦,很多時候,後方物資都供應不足,可粟戎生仍舊辛勤工作,認真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

  

  1993年,粟戎生被任命為24集團軍軍長,躋身正軍級。1998年,時年56歲的粟戎生再次扛起大旗,出任了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並於次年晉升中將軍銜。

  2006年,粟戎生將軍正式退休。

  

  如今的粟戎生將軍已經78歲高齡了,但他在日常生活中仍舊保持著軍人的作風,做事利索,從不拖泥帶水。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電視連續劇《沙場點兵》中的軍區副司令員,其原型就是粟戎生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盤點】開國十大將後人今何在
    粟裕大將有3個子女,長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兒粟惠寧,粟裕將3個子女都送到部隊鍛鍊。粟裕將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是嚴厲「無情」的,在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充滿了軍人特殊的教育方式。粟戎生,1942年生於江蘇揚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飛彈系畢業。後為中將軍銜,2006年1月退休。他參加抗美援越和國土防空作戰,在1967年擊落美偵察機作戰中榮立三等功。85年2月至86年6月參加老山防禦作戰。
  • 上將趙宗岐,邊境作戰中的偵察尖兵,五大戰區中年齡最大的司令員
    陸軍上將趙宗岐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在邊境的對越作戰中擔任一名偵察兵,立下赫赫戰功,後出任西部戰區司令員,他也是五大戰區中年齡最大的司令員。趙宗岐出生於1955年,黑龍江賓縣人,他於1970年入伍後,長期在14軍中服役,並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被選中進入了偵察兵部隊。
  • 1988年恢復軍銜制,成都軍區正、副司令員都有誰?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我軍恢復軍銜制之際,成都軍區正、副司令員都有誰?授予什麼軍銜?司令員 傅全有 中將傅全有生於1930年11月,山西原平人。1946年10月,傅全有參軍入伍,歷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1983年,傅全有就已經是南京軍區第一軍軍長。任職期間,傅全有率部參加兩山輪戰。
  • 粟裕之子粟戎生:父親兩次送我上前線,每次去的都是最艱苦的地方
    01導言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作為開國大將粟裕之子的粟戎生,當然亦是如此。當時粟戎生部隊換防,回到內地,工作任務由原先的實戰防控轉變為演習訓練。本以為從此就能過上安穩日子,但我國的北部邊陲,又爆發了危機。據據《開國元勳的子女》中記載:「當時,中蘇兩國在烏蘇里江珍寶島發生了武裝衝突,東北亞局勢陷入危機,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 北京軍區原司令員張仕波簡歷及最新消息:任國防大學校長
    張仕波校長、吳傑明副政委等參與。北京軍區原司令員張仕波簡歷及最新消息:任國防大學校長張仕波簡歷資料:  官方簡歷顯示,張仕波生於1952年,是浙江諸暨人。自18歲入伍後,長期在濟南軍區服役,從戰士一直做到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和軍長,2007年當選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並在當年底任香港駐軍司令員。
  • 同樣是大軍種司令員,蕭勁光能評大將,劉亞樓為什麼不能?
    新中國的空軍司令員和海軍司令員,都是從第四野戰軍選的,一位是劉亞樓,當年東北野戰軍的參謀長,另一位是蕭勁光,第四野戰軍的兵團司令員。他們曾並肩戰鬥在白山黑水。他們有共同的留學蘇聯經歷,而無論是新中國的空軍,還是海軍,都需要向蘇聯老大哥學習,這是他們能夠成為大軍種司令員的一個重要因素。蕭勁光是大將,而劉亞樓卻只是上將。
  • 周月星已任山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曾任省軍區參謀長
    對此,山東省軍區副司令員周月星深有感觸:高密培養國防後備生的做法,對當前正在展開的依託職業類院校建立「兵員儲備基地」,推進「從面向社會粗放式臨時動員徵集,向直接從儲備基地實施定向精準徵集」全面轉型的兵員徵集工作提供了有益啟示,也為強化全民國防教育的有效落實探索了路子。通過上述消息顯示,曾任山東省軍區參謀長的周月星已轉任山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 十位大將中,哪兩個當過兵團政委?他們搭檔的兵團司令員是誰?
    但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共組建了十六個兵團,其中第一野戰軍二個兵團,第二野戰軍三個兵團,第三野戰軍四個兵團,第四野戰軍四個兵團,以及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都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六個兵團,是1949年初我軍統一改編後形成的兵團,事實上,在此之前,我軍還組建了一些兵團,承擔著獨特的作戰任務。例如第四野戰軍的前身東北野戰軍,曾經組成了第一、二兵團。
  • 八大軍區司令員6位是他的手下,此人這麼厲害,到底有什麼背景?
    但這位確實厲害,官至開國大將,和尚將軍許世友都得叫聲首長,他帶出來的兵可真不是一般的能耐,個個戰功赫赫,驍勇善戰。你能夠想像他的部下到底有多麼的厲害嗎?新中國八大司令員中有六位是他的老部下,南京軍區司令許世友、瀋陽軍區司令陳錫聯、北京軍區司令李德生、成都軍區司令秦基偉、昆明軍區司令王必成、福州軍區司令韓先楚。這個人才是真真正正的幕後大佬,他就是王樹聲將軍。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軍區下轄10個軍區建制,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
    首先第一個軍區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他參加革命時只有13歲,在17歲時他就擔任師政委一職,抗戰時期他率部隊在冀魯一帶開闢根據地,被人們稱為「娃娃司令」。 第三個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蕭克,他畢業於黃埔第四期,土地革命時期,他先後在三大方面軍都擔任過指揮員,抗戰爆發後,他出任120師副師長,解放戰爭中他被任命為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之後又被調往華北軍區擔任副司令員,1949年又被調回東北,擔任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南下,橫渡長江,進軍中南。1955年他被授予開國第一上將。
  • 他是開國少將,後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兒子是中將
    李光軍:開國少將,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你可能聽說過「父子上將」,即父子都是上將,張震上將、張海陽上將就是典型的「父子上將」。在我軍中,也有父子先後擔任同一個軍軍長的情況。38軍李光軍生於1919年1月,江蘇睢寧人。
  • 他是湖南唯一龍姓將軍,曾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官至大軍區正職!
    湖南開國將軍如若星辰,是開國大將和上將最多的省份,不過擔任過大軍區正職的將軍屈指可數,而湖南有一位龍姓將軍,他是湖南唯一龍姓將軍,曾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官至大軍區正職!他是誰呢?由於小編編輯失誤和對歷史研究不夠,日前發布的文章:《他姓龍,湖南人,擔任過新疆、湖南、廣東等軍區司令員,他是誰?》以及《龍姓開國將軍江西最多,湖南人最長壽》兩篇文章中的相關描述進行更正。由於在打字時出錯,這裡進行更正。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那麼回國後他們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郴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隨朱老總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1950年10月,鄧華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1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率部首批入朝參戰。
  • 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建國初期,全國設有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軍區,這一體制僅存在了五年之久。到了1955年,全國軍區重新劃分,原有的六大軍區改為十二大軍區(1956年又增設福州軍區)。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他是張愛萍上將老部下,姓胡,四川南充人,曾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他是張愛萍上將老部下,姓胡,四川南充人,曾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此後還歷任歷任濟南軍區參謀長,蘭州州軍區副司令員(1963年到1967年還兼任陝西軍區司令員、陝西省委書記),總參謀部政委、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四川南充這位英雄姓什麼?叫什麼名字?答案是:他姓胡。
  • 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是許世友,第二、第三任司令員是誰?什麼軍銜
    南京軍區的首任司令員是許世友上將,許世友是位大名鼎鼎的傳奇將軍,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長達18年之久,直到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才離開南京軍區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那麼,許世友之後的南京軍區第二任、第三任司令員分別是誰?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二任司令員是丁盛。丁盛於1973年至至1977年擔任南京軍區第二任司令員。
  • 1985年,昆明軍區併入成都軍區,司令員和政委都是誰?
    全國十一大軍區,有四大軍區被撤銷合併了,分別是烏魯木齊軍區、武漢軍區、福州軍區和昆明軍區。在這四大軍區中,昆明軍區的撤銷最令人意外。眾所周知,1985年的時候,對越自衛反擊戰還沒有結束,昆明軍區是當時唯一擔負作戰任務的大軍區。一開始,擬定的方案是保留昆明軍區。但到了最後,從長遠的戰略角度考慮,還是把昆明軍區併入了成都軍區。
  • 虎父無犬子:陳賡大將的四子一女,3個少將2個教授!
    陳賡大將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出生於湖南湘鄉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祖父陳翼瓊是一名湘軍將領,受祖父影響陳賡在14歲時不顧家人反對參加了湘軍,21歲時考入了黃埔軍校。陳賡是一位功勳卓越的開國將軍,無論是在情報保衛工作的隱蔽戰線,還是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他都是縱橫馳騁,聲名顯著。
  • 他曾兼職第31軍軍長,八大軍區司令員,多數都是他的手下!
    他曾兼職第31軍軍長,八大軍區司令員,多數都是他的手下!王樹聲,原名王宏信,漢族,湖北麻城市乘馬崗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械裝備建設和軍事科學研究事業的奠基人和領導人。他在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享年69歲。
  • 曾當過兩個大軍區司令員,授上將,他的故居卻冷冷清清
    王近山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尤太忠曾任。後來尤太忠到內蒙古軍區擔任司令員,那時內蒙古軍區已降為省軍區。尤太忠在任職內蒙古期間,還兼任第一書記,很厲害。1980年尤太忠從大北方來到大西南,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繼續駐紮在祖國。當然,成都軍區是個大軍區。尤太忠是第一個當上成都軍區司令的將軍。一九八二年,尤太忠再次從大西南來到南方,任廣州軍區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