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保齡球行業,提起北京的「希瑪」可謂是無人不曉。這家集研製、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近70%,而且還遠銷俄羅斯、印度等地,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保齡球設備企業。而這家企業的創始人何幫喜的經歷,恐怕就鮮有人知了。
闖蕩京城何幫喜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困,1982年初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了。為了改善一下家庭的境況,父母讓他學會了木工手藝,農閒時幫別人做一些木工活。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生性不安分的何幫喜不甘心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一定要到外面闖一闖!闖蕩還有成功的可能,不闖就意味著失敗。」1987年,血氣方剛的何幫喜,不顧家人的勸阻,背起鋸子和斧頭,懷揣僅有的120元錢,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
到了北京後,何幫喜才第一次感覺到世界之大。寬闊的大街、摩天的大樓……這一切,都給了這個農家孩子極大的刺激和驚喜。他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這個城市中真正的一員,而不是匆匆的過客。為了生計,何幫喜只能靠打短工,哪裡需要木工,他就去哪裡兜活。雖說沒有太高的收入,倒也站穩了腳跟。
看好保齡八十年代後期,國內開始興起撞球。1988年起,何幫喜開始幫人製作撞球桌。憑著他原有的木工技術,做起來倒也得心應手。這樣幹了兩年後,掌握了豐富的製作撞球桌方面的技術。1990年,由別人出資,他出技術,共同組建了一家體育用品公司,主要研製和生產撞球設備。何幫喜先後擔任了這家公司的技術、生產、開發等部門的負責人,生產的撞球設備先後獲得了4項國家專利,產品被一些世界級比賽所選用。公司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為何幫喜以後的發展積累了經驗。
1995年,何幫喜在《國際周報》上看到,我國每年都要花費60億元從國外購買保齡設備。何幫喜萌生了建保齡設備公司的念頭。這時,美國一家保齡廠商來中國考察,美國人輕蔑地斷言:「中國人想自己製造保齡球設備,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這句話深深地刺激了何幫喜,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造出中國人自己的保齡設備。
經過調查,何幫喜發現國內還沒有生產保齡設備的廠家,技術上是一片空白,生產保齡設備應是商機無限。但保齡設備屬於高科技產品,研製、生產保齡設備,沒有上千萬元的投入是不行的。
為了籌集資金,何幫喜接手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席夢思床墊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在生產席夢思過程中,何幫喜既做技術又做銷售,並果斷地改進了床墊的生產技術,使床墊無論質量還是外觀上都超過了同行的其它廠家。僅用1年多的時間,其銷售額達到了千萬元的規模。此時的何幫喜,不僅有了資金的積累,對市場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和到位。
打響品牌1996年,中國颳起了保齡球熱,韓國商人看到了中國巨大的保齡球消費市場,想佔領並樹立其本身品牌的影響力,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何幫喜也想借韓國的技術儘快實現保齡設備的產業化。但韓方提出用他們的品牌。何幫喜的理念是中國人必須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這次合作流產了。何幫喜獨自投資4000萬元,在北京市大興大莊工業區建造了佔地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當時堪稱國內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保齡全套設備研究、開發、生產基地———北京希瑪保齡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企業雖然建起來了,但沒有技術的支持,一切都是空中樓閣。而韓國保齡製造企業為了佔領更多的中國市場,是絕然不會提供技術支持的。為了爭取時間,也為了實現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目標,何幫喜決定引進美國的90年代技術。由於國內從未生產過保齡設備,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正是憑著這樣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們終於克服困難,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1997年7月,第一臺樣機研製成功,年底,希瑪保齡設備正式投放市場。事物的發展總不會那麼一帆風順。由於「希瑪」品牌剛問世,銷售形勢不樂觀,同時由於前期投入太多,公司的資金一度非常緊張。這時春節就快到了,職工們都在眼巴巴地等錢過年。何幫喜以自己的皇冠車作抵押到處借錢。終於在春節前幾天借來了錢。工資發給職工後,他只剩下了2000元。
起步之初,何幫喜就為企業制定了3個「五年計劃」的發展戰略:第一個五年,品牌戰略,使「希瑪」成為中國知名商標,國際品牌;第二個五年計劃,產品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讓整個世界了解希瑪;第三個五年,走多元化道路,希瑪將以保齡為主導,同時發展網絡通訊、數碼電子、房地產等其它產業,向縱深發展。
短短幾年時間,「希瑪」把日本、韓國同類企業從中國和亞洲的部分市場中擠了出去,致勝的法寶是成本大大低於對手,而秘訣就在於使用大量農村勞動力,價格低廉。到目前為止,希瑪保齡設備獲得的國家專利有20多項,擁有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國內惟一一家獲得世界最權威的保齡設備認證機構美國保齡協會和世界婦女保齡球聯合會認證的企業,被評為「中國著名商標」和「中國十大具有潛力商標」,成為國際級比賽用品,年銷售額達1.6億元。第一個五年計劃已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也初具規模。2001年3月,何幫喜獲得了中國民營企業家協會頒發的「新秀獎」,還當選為北京市大興區政協常委。
投資家鄉何幫喜是農民的兒子,2002年8月,他在家鄉無為縣二壩經濟開發區投資興建希瑪南方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共上馬3個項目,一期投資達4200萬元。落成投產後,年產值將超億元,從而形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抗倍佳板和保齡設備加工、組裝、生產基地。(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