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最終還是選擇了香港大學!
獲得全省文科第一名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兒,一般情況下都會被清華北大錄取,但是對於江蘇文科狀元來說今年卻有點難受,在江蘇高考錄取規則之下,清華北大也表示「按照規則來錄取,不會破格錄取」,這引起了大眾對江蘇高考模式的思考。
隨著2020高考的逐漸落幕,江蘇省2021年開始實行的新高考又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也意味著,江蘇省自2008年開始實行的「3+2」模式也於今年結束了它的使命。其實江蘇省自1994年至今加上明年的新高考共進行了6次改革,這6次改革也讓各個考生經歷了隔幾屆面臨新高考的狀態。
雖然說新高考是從2014年開始的,國務院於當年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國新高考改革自此啟動。
但是在新高考之前,江蘇省就經歷了多次高考改革,在將近26年的時間裡,歷經改革都是針對科目進行組合調整,這也是公眾對改革的關注點。
1994—1999,江蘇高考實行「3+2」模式,意味著語數外必考,文科須選擇歷史、政治,理科須選擇物理、化學。
2000後開始實行「3+小綜合」,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之外,文科選擇政史地綜合卷,理科選擇物化生綜合卷。
2年過後,江蘇省將小綜合模式改為了「大綜合」,就是將政史地物化生歸為一張大綜合卷,這也是第一次江蘇省高考不分文理科。
這在當時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直接讓6門科目匯聚在一張試卷,直接來個高考生自己選擇。但是1年過後,2003年繼續進行「改良」,改為了「3+1+1」,」1+1「概念就是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中任選2門,這讓學生實現文理跨科選擇。
5年過後,江蘇開始實行了保持到現在的」3+2「模式,江蘇的「3+2」模式,非常特殊,高校錄取參考分數為「3」:語文、數學、英語,同時要參考二門選修科目的等級,如果3門分數高,但是等級達不到要求,對於名校來說也只能看看了。
2021年,江蘇高考生將迎來全國卷了,也將實行」3+1+2「模式。
江蘇省新考試改革方案是2018年正式出臺,從2018年新入學的高中生開始執行,也就是2021年高考正式執行。同期出臺高考改革方案的還有廣東、湖南、河北、湖北、福建、重慶、遼寧共八個省份,而且這八個省份的方案大體相同,均實行的是「3+1+2」模式。
「3+1+2」模式包括統考(3),必選(1),再選(2)。統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使用全國卷,每學科150分共450。必選在物理、歷史中兩選一,按總分100分實際計分,再選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選二,考試成績計入考生總分,作為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的依據,按等級賦分制賦分。
不少省份對於新高考採取的是」專業+院校「的填報方式,比如山東省,由原來的先院校後專業變為了先專業後院校。普通批志願增加到了96個志願。但是江蘇省志願填報方式實行的是「院校+專業組」的平行志願,
所謂的「院校+專業組」,不像原來的」院校+專業「,這相當於二者的結合體,這也是根據院校的特點而定的,是高校根據各自高校的情況,將本校相近的專業或者選科要求相同的專業放在一個專業組裡。比如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專業組1分為第一個志願,北京大學+專業組2則分為另外一個志願。
同時江蘇2021年將本科一批次、本科二批次合併,只設有本科批!這對於志願的填報也是極大的挑戰!
由原來的文理分科轉為全科考察,之後自我選擇文理,歷年的改革來看,江蘇省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曾經有一篇《從此再無「江蘇卷」》的文章,這也引起了廣大江蘇考生的感慨,「再見了,江蘇高考,再見了,我的青春」。
不管如何,2020高考已經結束,對於明年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來說,又將是迎接他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