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有官員嗎?怎麼沒聽說過,其實不但有,還不少

2020-12-16 吳先生講故事

現代人看古代的官名經常會覺得莫名其妙。其實,有時候當時的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明朝時候的《玉堂叢語》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明朝有個叫楊守棟的人擔任太子洗馬。又一次他外出,住在驛站。驛丞大概也是個二把刀,很關心地問他:「您這麼大的官,每天是不是也要洗刷馬匹?一天要洗幾匹馬?」楊守棟被問得沒脾氣,知道解釋不清,就說:「看情況吧,勤快的時候就多洗,懶的時候就少洗幾匹。」

其實這就是不懂官制鬧出的笑話,其實洗是冼的誤傳,而冼又通先。最早是太子先馬,就是在太子馬前,意為先導,老師等。後來變成冼馬,再後來以訛傳訛就變成洗馬。最後歷代史書統一規範為「洗馬」。

連明朝的官兒都會鬧笑話,那在遙遠的夏朝時候,有官員嗎?都是什麼官?

作為一個王朝,夏朝當然是有官員的。其實早在夏朝之前,就有了管理的分工。在舜的時候,禹負責治水、棄負責農桑、垂管理百工、益管理山林川澤、契負責教育、皋陶負責刑罰、伯夷負責祭祀、龍專管發布命令等。

進入夏朝,最初啟並不是稱「王」,而是稱「後」。「後」的意思是生育或是祖先,反正沒脫離大家族傳宗接代者的概念。後來才稱為「王」。王的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代表貫通三界。這可不是我說的,是漢朝時候董仲舒說的。

所以夏朝「王」是最大的。

王下面應該是「三正」和「六事之人」。這個「三正」有點麻煩,通常說「庖正」,管做飯的,後來演變為人事、行政;「車正」負責車馬,後演變為訓練及執法;「牧正」管理牲畜,演變為各種勞務勞役。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所有的官員都稱為「正」,類似於我們現在的「長」。而前面所說的「三正」則是「王」以下級別最高的官員,通常是兩到三人。但不管怎樣,在以石器為主的社會中,管好膳食、財產(牲畜)和集體勞作,應該就算是管理國家了吧。

《尚書.甘誓》中記載了「啟」和「有扈」在甘之野作戰前的動員: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其中出現了「六卿」、「六事之人」以及「三正」,後面還有「左」、「右」、「御」等人。「六卿」和「六事之人」都應該是軍隊中的主要將領,跟王非常熟悉。而下面的「左」、「右」、「御」等人則應該是軍隊中的兵將。

另外,史書上曾提及的官員還有「王」身邊幫助頒令的「遒人」(音球),負責徵收農副產品的「嗇夫」,負責刑獄訴訟的「大理」,掌管記錄、文化的「太史」,掌管天文曆法的「羲和」,還有學校的校長「官師」。另外,負責音樂的被稱作「瞽」,這讓人想起舜的父親叫「瞽叟」,都說起這名字的原因是失明,難道就不能因為他是掌管禮樂的?

最後根據《禮記》中所說,夏朝設立了百官,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這對於當時的社會,應該也算是龐大的官僚隊伍了吧。

相關焦點

  • 6000年前的虞朝真存在嗎?其實老祖宗沒有瞎編,比夏朝還早!
    說到中華歷史有多長?官方回答為五千年。這其實存在歧義,準確來講不是中華歷史五千年,而是進入文明社會五千年。在文明社會之前的蠻荒時代一定不只五千年,但也有文明出現。像傳說中的有巢氏,神農氏,燧人氏,國家代替了氏族部落,成文法取代了習慣法,是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
  • 夏朝真的存在過嗎?夏朝之前又是什麼呢?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但夏之前的歷史翻遍所有史籍也找不到。《史記》也是從夏開始記載的,人們稱夏朝之前為上古時期,有過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最早的聖人,為我們民族的發展做了突出的貢獻。
  • 揭秘:中國歷史上真的有夏朝嗎?夏朝的遺址在河南被發現?
    揭秘:中國歷史上真的有夏朝嗎?夏朝的遺址在河南被發現?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東至河南、山東和河北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稱夏朝毋寧稱夏國。現在歷史學中的夏商是一種朝代輪替的因果關係。
  • 華夏風雲五千年之夏朝2-1 大禹創夏朝,太康丟江山
    啟號令天下,我要召集諸位首領,開大會,你們以前怎麼尊重我爹的,以後也要怎麼尊重我,這些啟都一一得償所願。這樣還不夠,當年堯舜禹都去各地巡遊,雖說你們是了解民間疾苦解決問題,但是那種場面那種做派,我也要做足。啟也向先賢看起,開始巡遊天下,身邊有保鏢護著,帳裡有美女陪著,桌上有佳餚放著,身後有諸侯捧著,別提多威風了。
  • 在我國古代龍真的存在嗎?傳說夏朝有人養龍,還吃過龍肉
    但是這個龍,只是聽說過,誰也沒見過,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個什麼東西。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龍是至尊,權力的象徵。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帝的兒子被稱作龍子。華夏民族也被成為是龍的傳人。那麼,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過這種叫龍的生物呢?其實,在《史記》中,還真的記載過龍這種生物!
  • 夏朝的時候,真的有養龍這個職業嗎?
    本來以為會有傳承,但他的後代就光傳承了這個姓氏,手藝貌似沒傳承下來。再後來這個姓氏也不好意思再用了,最後就作為故事留在史書裡了。到了夏朝的時候,有個叫劉累的吹牛皮說會養龍,結果把龍養死了。把龍養死了,不敢說,就把龍肉做成餅給夏天子孔甲吃,孔甲吃了之後竟然讚不絕口,再問劉累要,劉累嚇跑了。
  • 你看過這4本「供應商」流網文嗎?有這種流派嗎,怎麼沒聽說過~
    我是刀刀~你看過這4本「供應商」流網文嗎?有這種流派嗎,怎麼沒聽說過~《美食供應商》會做菜的貓411萬字還沒有完結的美食類網文,很難想像作為最早一批供應商流的經典網文到現在還沒有完結,但是寫的是真的好。小說中的系統和主角的搭配也算是比較合理。
  • 夏朝的歷史和考古困境
    夏朝的證明應該也是這樣:發現文物發現城市遺址破譯文字證實並完善古籍的記載。夏朝的證實過程難道會與此有什麼不同嗎?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會回答:沒有什麼不同!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可能錯了!因為夏朝和商朝完全不同,夏朝和商朝之間的區別,遠遠大於商朝和周朝之間的區別。
  • 古代真有龍存在嗎?夏朝不僅有人養龍,有人還吃過龍肉!
    而且呢,我們古代的人是十分相信有龍這個東西的存在的,就比如說在古代一些比較重要的瓷器還有裝飾品上面,我們都可以看到有龍的存在。而且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雖然我們都沒有見過真正的龍長什麼樣子,但是這麼多年以來有非常多的歷史都證明了,其實龍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在古代真的有龍嗎?
  •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朝?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
  • 歷史上夏朝是否真的存在?二里頭遺址出土文物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一直以來,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在中國甚至世界範圍內都存在著爭議,其中很重要的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找到任何有力的證據,來證明夏朝的存在。那麼歷史書上說的夏朝,到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嗎?關於這個問題,就要從下面提到的幾個關鍵點來說起了 ——那就是甲骨文、文獻、遺址。
  •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化石都找到了,卻還找不到夏朝遺址?
    因為沒有找到夏朝直接存在的證據。和恐龍時代幾千萬上億年比起來,現代人類也就是晚期智人出現的時間不過距今才四萬年左右,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上億年前的恐龍化石乃至各種動植物的化石,現代考古發掘出來的有很多,但距今3600多年前的夏朝遺址在考古當中卻還沒有發現。這是為什麼呢?
  • 其實不是英語不是法語,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有不少人都會說方言和普通話吧,還有不少人英語也很好,真的是掌握了三門「語言」的能人了呢。其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強大的語言天賦,稍加努力就會學好很多其他國家的語言,在小說和現實中大家都很崇拜和佩服那些掌握了好幾國語言的人。現實中掌握好幾門外語真的很方便。
  • 商朝有學校嗎?都學什麼?不但有學校,還有留學生
    通過考古出土的文物我們可以知道,早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了學校。《孟子》中說:「殷曰序」,而《說文解字》及《漢書·儒林傳序》說:「殷曰庠」。《禮記》中則說:殷有「右學」和「左學」。《明堂位》又稱殷學叫「瞽宗」。好傢夥,這麼看來商朝至少已經有了「序」、「庠」、「學」以及「瞽宗」四種學校了。「庠」和「序」是延續了夏朝的學校,但學習的內容更多。
  • 聽說過一民主義、二民主義嗎?其實還真有,它們孕育了三民主義
    題/聽說過一民主義、二民主義嗎?
  • 中科大教授發表觀點:夏朝其實就是古埃及,國內外網友評價為什麼呈...
    如果按照我國學者考證的時間線,夏朝大概建立於公元前2070年,延續471年之後被商朝取代,但我們知道在甲骨文等考古實證出現前,國外學者連商朝的存在都不承認,更何況現在還沒找到考古文字實證的夏朝了
  • 夏朝是個傳說嗎?
    近百年來,有些人不知掌握了什麼鐵板釘釘的證據,不僅否定了炎黃堯舜禹的存在,而且宣稱:夏朝是個傳說。      夏朝是一個傳說嗎?        屈原、齊威王、司馬遷所說,可靠嗎?        漢朝緊承春秋戰國。由於天下太平,且不斷以國家力量徵集以前流散於民間的古代文獻,所以,漢朝人手頭的歷史文獻很多,學者們據此整理、編撰了不少史書。        漢朝學者認為,《史記》是對歷史的「實錄」。《漢書•司馬遷傳》:    「贊曰: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載籍博矣。
  • 你見過龍嗎?夏朝有人吃過!還當寵物養!養龍人是一大姓祖先!
    劉姓是中國的大姓,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中國大概有7000多萬姓劉的人。因劉姓家族龐大,人口眾多,也成為我國歷史上建立王朝最多、國祚持續時間最久的「皇姓」。可是,即便是很多姓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他們的公認祖先是誰。這個人的名字叫劉累,而說起劉累,還要從一種傳說中的動物說起——龍。
  • 長見識了,中國的夏朝、商朝竟然不是國家,只是部落!
    在帶有很強的傳說屬性的三皇五帝之後,夏朝出現了。夏朝究竟是不是國家呢?當然不是!可以說連國家的邊都沒沾上。因為夏朝本質上他其實還是一個部落聯盟,只不過出現了一個過於強大的領頭部落,這個領頭部落便是夏了。領頭部落太強大了,強大到大家都不用再去爭什麼聯盟首領了,就我夏這個部落一直來領頭吧。於是,這個勉強可以叫做國家的夏朝,就開始了國家或者說部落聯盟首領的世襲制。
  • 重大發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不是夏朝!是有千年歷史的虞朝!
    我們學習歷史,都背誦過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半、春秋和戰國……幾乎,所有的人潛意識裡,對中國第一個朝代的認識就是夏朝,實際上只這樣的嗎?夏朝之前還有朝代存在嗎?中華曾經有一個虞朝《學術月刊》曾經刊登一篇文章<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說的就是史學家們對中國夏朝之前是否還有朝代的觀點。關於這個觀點,史學家們意見不一,而持還有朝代觀點的史學家稱:在夏朝前,中華還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