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全文解讀:堅持市場化改革

2020-12-27 中國教育在線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此連線了原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賀鏗從九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並表示,堅持市場化改革是公報中的一大亮點。

  您覺得有哪些方面是亮點呢?在您看來的話。

  賀鏗:要堅持市場改革的方向,講到的很突出嘛,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也說的很清楚,中國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同時強調必須收入分配要堅持社會公平,讓更多的人得到改革的實惠,這些都是既是在預料當中,也是講到的很突出,也是亮點。

  他提到健全宏觀調控建立現代的財政制度,您認為這個改革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路徑和方向呢?

  賀鏗:財政制度主要是預算要透明,要受到人大和百姓的監督。透明是很重要的,加強預算,實行監督,不要搞的不透明,大家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強調這一點是很不錯的。

  那他提到說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應該怎麼協調呢?

  賀鏗: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是多年來一直強調的,但這個問題呢,我覺得還是要強調全國一盤棋。因為中國這麼大,發展很不平衡,沒有中央強有力的調節作用,欠發達的地方就更加難以發展。現在所謂地方強調什麼財權、事權一致的問題,我看主要是發達地區的一些聲音,這些聲音我一向不怎麼贊成。中央必須掌握足夠的財力支持欠發達的地方發展,已經發展起來的地方,東部地區應該能夠做出更多的貢獻,多交一點稅,支持欠發達的地方發展。否則的話富的越富,窮的越窮,那就不是全面小康了。

  他還有提到,說要發揮國有經濟主導的作用,您認為未來國企改革應該怎麼推動呢?

  賀鏗:這一點我不好說什麼,因為這個也是我們的《憲法》,沒有修改之前就是這麼規定的。但是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是值得研究和討論的,國有經濟我一直認為他應該做強,不一定要做大。所謂做強就是要保證國民經濟的安全,促進國民經濟更快的發展這方面要做強,屬於創新發展這方面的攻關技術方面,國有企業應該做好,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更快。所以我認為國有經濟應該是國民經濟的安全閥和發動機。

  賀老師,土地改革方面您認為有什麼新的亮點嗎?

  賀鏗:土地改革從新聞報導當中提到了一點,我注意到是要給農民賦予更多的一些利益,更多的財產權利,也說的很透,但是我認為根本的問題是土地的權利應該返權於農民。如果農民連自己承包的土地都沒有權,這個利益是很難保護的。

  建設城鄉用地一體化您怎麼看呢?

  賀鏗:城鄉用地一體化我不知道這個含義是什麼,所謂一體化的話,我覺得用地肯定是要節約,要有規劃,不能搞造型運動,隨意開發,土地財政,剝奪農民的利益,這個是肯定不行的。所以要有一個統一考慮,要做好規劃,節約用地,保護農民的利益。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

相關焦點

  •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民主法制領域改革述評: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全文)
    踏著蹄疾而步穩的改革節奏,我國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向前深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穩步發展,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民主法制建設「路線圖」和「時間表」正在得到進一步細化和落實。
  • 十八屆三中全會五周年了
    這次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總部署、總動員的重要會議,搭起了「四梁八柱」,為今後的改革做了頂層設計。5年過去,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如何?這5年曆程又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學習小組推薦今天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專欄上的一篇文章《十八屆三中全會五周年了》。十八屆三中全會5周年了。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 解讀三中全會《決定》:港澳臺僑拿到政策「大禮包」
    港商在內地更有錢賺  本報記者 李永寧  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新一輪的改革,香港各界在關注改革藍圖的同時,也都在積極探討香港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乃強表示,三中全會確立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對香港有積極影響。
  • 齊魯大講壇:楊禹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的農業紅利
    齊魯大講壇:楊禹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的農業紅利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12月1日訊(山東臺記者 劉紅娟 陳耀輝)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欄目報導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
  • ...好貫徹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確保中央改革決策部署不折不扣...
    強衛在全省領導幹部會議上強調  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確保中央改革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生效鹿心社主持高祀仁尚勇黃躍金出席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來抓
  • 劉雲山:全面準確嚴謹生動宣講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為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決定,由中宣部會同有關部門組成中央宣講團到全國各地進行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對以宣講的形式宣傳闡釋全會精神給予肯定,對如何開展好宣講提出明確要求,為做好宣講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遵循。
  • 聚焦三中全會:十大關鍵詞管窺改革要津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十大關鍵詞管窺改革要津  中新社記者 石巖 蔣濤  旨在推進新一輪改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在京閉幕,記者根據當日公布的會議公報,初步梳理出以下十個關鍵詞,或可管窺三中全會之要津。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歷史賦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歷史使命,也是本次會議的最大看點。
  • 基層代表如何列席十八屆三中全會:參加全部會議議程
    一名列席代表稱,與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同住京西賓館,參加全部會議議程11月12日新聞聯播的鏡頭裡,央視播音員李瑞英戴著紅色的胸牌正在發言,這一次,她出現在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小組討論的會場。當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新聞聯播播發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時,除了大會現場的畫面,還罕見地出現了分組討論的場景。公報稱,黨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列席了會議。
  • 十八屆三中全會畫面曝光 習近平帶頭舉手表決(會議現場組圖)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4人,候補中央委員169人。11月12日全會通過的會議公報發布,全會提出了時間表: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十九屆三中全會2月26日至28日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討論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方案》稿,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 會議指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
  • 迎接十八屆三中全會:尋求改革「最大公約數」
    改革進入攻堅期,各種利益深刻調整,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  改革有風險,但無退路!要改革,先要找到「最大公約數」,形成最大合力。  「什麼是改革最大公約數?現在有些提法不現實,有些不全面。」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說。最大公約數應當是人民群眾最廣泛利益的「平衡點」,是最能激發社會內生動力的「關鍵點」。
  • 18屆三中全會專設機構推進現代化(2014考研時政)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12日晚間公布。專設機構統籌改革,首提國家治理現代化,首次強調市場決定性作用。因釋放諸多改革信號,這份約5000字的文件備受關注。 專設機構統籌改革 彰顯中央改革決心  全會公報提到,「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可以說,這是新時期中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牽頭人"。」對於各界抱以期待的這一新設機構,張希賢如是解讀。
  • DRC專家系列解讀丨王青: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建設新時代高標準...
    加快要素市場體系改革是新時代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一步,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市場體系,都具有深遠影響。,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大改革舉措,更是新時代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一步,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市場體系,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中國市場化改革三十年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標誌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此後,農村改革繼續深化,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出現了高潮,生產和流通領域改革不斷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在取得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理論。   農村改革的深化: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和糧食購銷體制改革。
  • 十八大以來中央釋放的改革信號
    改革方案: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提出綜合改革方案11月2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外方代表,闡述了中國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經濟形勢和對外政策。習近平強調,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 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的「關鍵詞」 一分鐘全知道
    【編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召開會議,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
  • 專家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第四期)
    [詳情] 11月13日,山東省委黨校新聞發言人、副校長、省政府特邀顧問、山東省廉政建設中心副主任孫黎海做客齊魯網,從行政體制改革和黨建等角度,對十八屆......
  • 專家解讀三中全會:衝破既得利益的藩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為中國第二次改革的象徵,而第二次改革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戰勝既得利益。因為目前的基本事實是,既得利益實際上已經成為阻撓改革的最大危險。  一、既得利益成為阻撓改革的最大危險  那麼究竟什麼是既得利益,在分析上述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對其的基本內涵給予鑑定。
  • ...局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情況總結評估報告...
    根據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通知要求,局黨組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工作進行了認真梳理和改革情況的總結評估。一、改革工作的完成情況及其成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提升公共資源交易質量和監管效能,我局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 海外網《焦點對話》欄目聚焦三中全會
    圖為訪談現場   海外網獨家視頻欄目《焦點對話》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接連邀請多位專家解讀民眾關心的重要議題   11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中立在接受海外網《焦點對話》訪談欄目時,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房地產改革與稅收問題的部署作出了解答。這是他在三中全會11月12日順利閉幕,全會公報出臺後對熱點問題的進一步分析。   尹中立表示,公報中並沒有提及房地產市場調控,因為三中全會的主題是深化改革,改革主要涉及到制度。房地產調控毫無疑問,是未來經濟改革的重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