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背景
Y同學
本科背景:
西南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GPA:82.2 雅思:7 GMAT:690
錄取學校(2020年秋季入學):
香港大學 會計學
香港城市大學 專業會計與企業管治
新加坡管理大學 專業會計
大學將盡的時候,我們面臨畢業後去向的選擇,多數人對此都是猶豫彷徨的。
我看到身邊找工作的同學們每天奔波勞累,工資也並不很可觀,大部分都人云亦云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考研,但另一方面也忽略了其中的風險:國內研究生大部分要讀三年,而國外學校大多只要一年;考研成功率較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留學申請只要達到成績和語言標準,成功率要高很多。
一開始我也選擇了考研這條路,直到複試結果出來之後,我覺得人生十分灰暗,情緒也跌入了低谷。
出於迫切想有書讀和提升自己的想法,我開始準備留學,雖然考研失敗後才準備申請,時間已所剩無幾,但通過快馬加鞭在半年內拼命追趕,我最終拿到了夢校香港大學會計學碩士的offer,在這裡和大家說說我的心路歷程吧。
01Why HK?
選校選專業方面我一直是和指南者顧問老師、家人一起商量進行的。我認識的一位學長,
他去年在指南者的幫助下拿到了南洋理工大學的offer,所以基於這種信任,我也選擇了指南者。
在還沒有籤約前,顧問老師就和我開始溝通,耐心地幫我分析利弊,他會根據往屆的案例給出中肯客觀的建議,不會給我挖坑說全部衝刺名校,或者為了保穩而只選擇那些遠遠低於自己能力水平的保底學校。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我個人一直都有名校情結,而且只想去新加坡和香港。香港方面,首先港三所的排名一直很可觀,在國內就業很佔優勢;其次,港三所的商科排名很好,是真正能學到東西的;最後,我畢業後有在深圳就業的打算,覺得去香港讀書再合適不過了。所以最後把學校定位在香港大學、新國立、南洋理工這三所,在2月份的時候擔心自己落空又增加了SMU 和CITYU這兩個選項。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自己本科專業的話,我建議儘量不要跨專業,因為跨專業需要你其他方面相當出色,並且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你對新專業的熱愛,難度大風險高。
綜合興趣、申請難度、學習難度、就業方向多方面去考慮,顧問老師也會幫你分析利弊,幫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02刷高GPA
GPA一直是我的硬傷,由於之前一直沒有留學的打算,課程學習上也沒有十分認真,所以真心建議即使沒有想清楚將來去向的朋友們也要在GPA上下功夫,萬一將來用得上呢,總之高點沒壞處~
我是從工商管理跨申會計,由於缺乏專業知識,所以申請時一定會比本科就是會計專業的同學要求更高。但這兩個專業也有相通之處,本質上,會計屬於工商管理的一個更加專業更加具體的細分方向。我本科課程中也有涉獵會計,這可能也是學校會「多看我一眼」的原因。
03學好語言
語言考試方面,我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必須考完雅思和GMAT。(這兩項考試我都是自學,沒有報班)
沒有報班的理由有這三點,給大家參考一下:報名費太高,經濟壓力大;大多是網課形式,對個人沒有針對性;學習自主性差的人容易依賴網課。但是如果是家裡不差錢,學習沒有主動性,想報名全封閉的學習班,是可以嘗試的。
雅思
13rd Jun 6.5(6.0)→
20thJul 6.5(5.5)→30thDec 7.0(6.5)
我本人英語基礎還可以,所以第一次雅思成績基本上達到了大多數專業的門檻。但在名校的商科申請中,6.5分絕對只是一個門檻分,起不到加分作用,最好是考到7及以上。我前後共參加了三次雅思考試,過程波折,壓力很大。
關於考試形式,筆試機考都可以。筆試時間長效率低出分慢,但聽力可以用筆圈出提示詞。機考效率高出分快,作文可以隨意刪減,閱讀原詞可以複製粘貼,但聽力不可以圈畫。至於考場,很多人都說北上廣口語給分低,我自身感受並不是這樣。我的三次考試在不同的城市:成都,長春,北京。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考場
我遇到的考官是純正美音、人很nice的考官,不管說什麼都一直笑表示認同,會讓你有種會考很高的感覺(但出來也只有6.0哈哈。總之體驗不錯。
長春吉林大學考場
不推薦,大家不要因為覺得東北是水區所以還專門坐飛機跑到東北區。我有一個朋友在這個考場考了五次,口語都是5.5分,他說這五次裡有他覺得表現很好的,也有很差的,但結果都是5.5。我也是這種感覺,沒有覺得比在成都說的差,但分數不可觀。
北京機考中心
強烈推薦!環境nice,會讓人心情很好。無論是考官,還是現場工作人員,態度都很好,一切都顯得很正規。這次雖然覺得說得挺好,但覺得和在成都大同小異,所以北京壓分情況可能並不像傳言那樣。
雅思每個人有自己的複習方法,我的建議是從開始準備考雅思的時候,就爭取速戰速決,不要拖沓。
先預估一下自己需要的時間,報完名後就會有緊迫感,可以提升學習效率。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嚴格執行。
口語可以每天早上醒了或者晚上睡前練,聽力每天至少雅思王幾個lists,劍橋一套,閱讀不在多在於精,剛開始可以不計時精做,精做不是什麼都要做,一切圍繞題目,不必分析翻譯每句話,不然只是浪費時間。寫作要了解三種考法的文章結構,結構引領內容,注意語法準確多樣化和地道表達。
有用資料
聽力:雅思王、何瓊聽力
閱讀:王希偉(找對方法都可以)
寫作:顧家北、杜仕明
口語:tara,發音課(學累的時候看看美劇也好)
綜合:劍橋系列
GMAT
30thAug 610→23th Sep 610→13rd Nov 690
GMAT是讓我最焦心的考試,因為這個考試的投入和產出不一定成正比。
考第一次之前,做了一點大家都買過的資料,抱著試試水的心態去了,只有610。第二次好好複習,做完了大部分資料,很努力地認真學習了一個月,看到結果還是610的時候,人傻了,突然很迷茫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考試。
我開始意識到或許不是勤奮的問題,而是方向方法問題,於是遍地求醫,最終看到了Elly老師的課,聽完她的一節課簡直醍醐灌頂,尤其是語法部分,學了一段時間後,模考中語法的成績也是十分理想。閱讀也推薦Elly,gmat閱讀邏輯性很強,文章結構很清晰,所以方法也是可以應用得上,聽完她的兩節課就基本搞定閱讀的大部分了。
邏輯個人覺得只有管衛東說的用得上,因為考試時間實在是太緊了,實際考試的時候其他老師說的再好的方法根本沒時間用,大多數還是靠一種感覺。
總之,GMAT要快速學習,快準狠,投對醫讓一切變得簡單許多。其次,哪怕前面幾次越考越低,也一定要相信自己,考場上強大的自信心是獲取勝利的保障。
有用資料
數學:萌奇基礎+770難題;
Verbal:Elly語法、閱讀;
邏輯:管衛東
綜合:OG+ Prep+ GWD(可以在機構系統裡做,還有錯題記錄)
04申請材料準備
建議大家在畢業之前把所有需要學校教務處辦理的材料都搞完,一定提前聯繫推薦導師,放假了老師一般是不回消息的,不要像我一樣畢業了之後還要麻煩留在學校讀研的同學,或者自己去學校弄也很麻煩。
關於簡歷、文書等申請材料,需要和機構配合完成,我個人很滿意指南者的文書老師,語法詞彙準確、多樣,也會突出個人的亮點,我覺得要修改的地方很少。
下邊是我的整個申請時間軸(有點碎碎念哈哈哈),提供給和我有相似經歷的朋友們參考一下。
19.04-19.06
根據自身條件,和指南者顧問老師溝通選校,6.13參加第一次雅思考試,成績6.5(6.0)。
19.07
籤約指南者。7.14之前完成簡歷提綱,申請表;7.15之前完成聯繫好兩個推薦人;7.17之前完成推薦信提綱;7.20參加第二次雅思考試,目標分數為7.0,成績6.5(5.5),心情很down;7月25之前完成個人陳述提綱。
19.08
複習GMAT,8.30參加考試,目標分數為680+(最好能上700),成績610。
19.09
教務處辦理四年成績單,畢業證明和在學位證明中英文密封蓋章件,寄送紙質材料到指南者辦公室;
9.23參加第二次GMAT考試,成績610(幾乎崩潰)。
19.10
遞交NTU金融、商業分析,港大會計的申請。
19.11
港大市場營銷申請開放,遞交申請,NTU管理經濟申請開放,遞交申請;
11.13參加第三次GMAT考試,成績690(告一段落)。
20.01
第三次雅思考試出分,總分7.0(小分6.5),至此語言考試準備結束;
1.14遞交NTU會計申請。
20.02
2.7加申香港城市大學專業會計和新加坡管理大學會計;
2.14cityu發錄取,smu發麵試通知;
2.19港大會計發推研信;
2.28參加smu面試。
20.03
3.5收到smu正式offer;
3.30接受hku會計offer,交留位費,申請結束。
以上就是我的申請經歷和經驗,希望對正在申請或者準備申請的朋友們有一些參考價值,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拿到夢校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