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當中,最好的對話的核心就是:提問。
提問能讓孩子靈活運用自身的能力找出答案,並在過程中學習成長。
重要的是,提問可以使孩子好奇心得到更多的激發。
會溝通的父母不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提出好的問題。
孩子自己思考時,與直接給出答案相比,以提問代替解答反而更有效果。
想要有技巧地激勵孩子,就要提出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即使在和孩子一起觀看一幅書法作品時,也要提出一些設問:"這位書法家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你覺得哪一個地方最蒼勁有力?""你覺得這個地方的'豎勾'怎麼樣?"讓孩子表達對筆畫、佔格、筆鋒、頓筆、落筆、空間感覺等等的想法,得到的答案將會是多種多樣的。
01提問的問題要簡潔明了
問題只有簡潔明了,孩子才能明白你的問題並作出回答,
否則,孩子便不能理解問題的核心,也會在尋找答案上吃苦頭。
此外,要避免問題冗長,也不要同樣的內容重複說好幾遍。
如果需要一次性提很多問題,與其隨意提問,不如先從必須要問的問題開始,然後再依次問下去。
先從結論部分開始提問,然後再依次倒序提問,以此形成一個體系。
02提問後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
"最近好像作業寫得越來越好了,秘訣是什麼?""最近對什麼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了嗎?""想想看,如果世界上沒有水會變成什麼樣?"不要在提問後立馬催促孩子回答。
必須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因為孩子需要時間整理答案並表述答案。
最好給孩子5~15秒的時間,如果孩子一直回答不出問題,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給他線索、提示,或者再將問題簡單地說明一遍,或用類似的問題引導孩子。
"最近作業完成的特別棒,我猜應該和你最近養成了一個'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有關,你覺得呢?(引導「秘訣」)"我聽到你哼唱了好幾次那首歌曲,那首歌確實很好聽。"(引導興趣)"還記得上次我們家停水的事嗎?連續一天一夜,太讓人不舒服了。"(引導沒水的樣子)因為孩子的大腦仍未發育完全,所以可能說到一半就卡住了,所說的話也可能不會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樣有條理。
這時父母千萬不要面露失望的表情,一句"真是好想法"或"換個方式想想看"來激勵他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03提問不能偏離主題
當孩子說"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問這個呢?"時,說明孩子已經偏離了主題,對話雙方分別駛向了不同的方向。
有效的提問一定不能偏離主題,需要緊抓重點,同時也要根據情況適度調整。
不符合情況或者時間點的提問,會使孩子慌張,也可能讓氣氛變得尷尬。
提問必須與目的、情況、氣氛、時間點相結合。如果在孩子領悟的空隙提出了不合適的問題,要儘快再回到主題上。
結語:
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是離不開溝通的,而溝通對話的核心就是:提問。提問一些孩子問題,引導著朝向自己的目的進行,發散起孩子的思維能力,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可以在被提問的狀態下,幫助孩子總結近期的狀態及導入一些學習知識,孩子將更有興趣。如果喜歡,請給予點讚肯定或關注收藏轉發。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來自一位80後爸爸的分享,以父愛的角度一起來探討孩子的「教」與「育」。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