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和Jim Harran,我拍的時候對焦了Jim,他帥
茶碗Tea Bowls和茶杯Tea Cups
十七世紀初,英國人民喝茶都使用東印度公司從中國進口的昂貴小茶杯和陶杯。直到十八世紀初,歐洲和英國的工匠開始製作石器,陶器和瓷器的茶具,模仿中國和日本的茶具器型,連圖案都特別中國風。
正如我前文提過的,中國人用中國茶具就得心應手,因為倒進小茶杯的茶是溫的。而用東方茶具喝滾燙西式茶的貴族們,只能用大拇指握住杯頂部邊緣,手指託底部邊緣才能端起茶杯。(原來全世界人民端燙碗都用一個法子。)可是放下就是件麻煩事。只有手穩還不怕燙的勇士,才能把茶杯放回碟子裡。
敢拿這麼小的茶碗喝滾茶,一定有荊軻刺秦的壯烈
到了十八世紀,昂貴的茶杯開始裝杯把,據統計只有1810個杯子安了把手(為什麼有那麼無聊的人統計這個?)。這種杯子就是現代茶杯的雛形,後經蓬巴杜夫人的大力推廣,現在所有的西式杯具都配了把手。
咖啡罐Coffee Cans和咖啡杯Coffee Cups
在歐洲大陸和英格蘭,喝咖啡通常用一個直徑和高都是6.35釐米的圓罐,右側帶把手。杯碟是一個中心凹進去的圓座。這種咖啡罐在十八世紀下半葉到1820年非常流行。
咖啡罐。此咖啡罐非彼咖啡罐
1820年後,比茶杯更高更窄,還有把手的咖啡杯替代了咖啡罐。雖然叫咖啡杯,它們也可以做茶杯。
一隻十九世紀的奢華咖啡杯
濃縮咖啡杯Demitasse Cups
濃縮咖啡杯起源於法國,意思是「半杯」。1822年,法國發明了第一臺濃縮咖啡機。義大利人立即一見鍾情,積極改良並批量生產起來。如今,濃縮咖啡已成為義大利生活和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這是Tiffany的古董杯
杯碟SAUCERS
西式杯碟是由東方杯碟改進而來。西式杯碟碟面外側略微上彎,中央凹陷,正好能放茶杯底座。最初是一個簡單的圓形座,中心有一個凹口,可以保持杯子穩定。由於邊兒太高,杯碟以前其實就是一隻淺茶碗。這種杯碟表面積大散熱快;早期大家拿杯碟喝茶。後來茶杯尺寸變大,杯碟尺寸縮小了。(越翻譯,我越懷疑人生!)
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評論用杯碟喝茶,人生贏家吧
兩杯一碟/一杯兩碟TRIOS
十八世紀,一套標準的茶和咖啡用具包括12隻茶杯或者茶碗,12隻咖啡罐或咖啡杯和12隻杯碟。杯碟可以配茶杯,茶碗,咖啡罐和咖啡杯,因為不會同時用咖啡杯和茶杯。
今日,藏家很喜歡收集Trios,它包括1隻茶碗或者茶杯,1隻咖啡罐或者咖啡杯和一隻兩者都能配的杯碟。Davids Battie在書《19世紀至20世紀英國瓷器指南》裡寫道:Trio最流行的組合是:茶杯,咖啡杯和杯碟。茶杯得配杯碟,咖啡杯不配碟可以接受。
茶杯和咖啡杯尺寸略不同。
但是美國藏家把「一杯兩碟,即茶杯或咖啡杯,杯碟和甜點碟」稱為Trios。
沒看這句時,剛賣了一套Trios的倖幸慌得一批
巧克力杯ChocolateCups
十八世紀,人們酷愛喝甜美絲滑的熱巧克力,尤其在法國(可是法國胖子沒美國多呀?基因問題?)許多杯子都兼具喝咖啡和熱巧雙重功能。直到1760年,巧克力杯演化得更大更高,有的還是雙柄帶杯蓋。
豪華巧克力杯套餐只售1元,大家了解一下
這熱巧杯子還會燙手吧
杯盤CUP PLATES
茶杯還沒有把手時,人們喜歡把熱茶倒入深杯碟中喝。杯子放在一個直徑約為7.6-10.2釐米的小盤子裡。第一隻杯盤是陶製的。美國人民更喜歡用玻璃的杯盤。1840年,杯盤不再時興。
要不是找到這張圖,我都打算把這品種擅自刪掉
早餐杯Breakfast Cups
早餐杯一般有兩個標準尺寸的咖啡或者茶杯那麼大。我拿breakfast cups搜,發現如下物品:
這明明是早餐吃的杯子點心好不好
於是加了神奇的vintage再搜,瞅瞅我發現了這樣東西
皇室標識的早餐杯,明明還是一個茶杯好不好!
估計作者也解釋不清這勞什子咋用,就倉惶地用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在《一杯好茶》一文中的一段話結了尾!「人應該有一隻好的早餐杯,要那種圓柱型的,不要扁平的淺杯子。早餐杯裝的多,淺的還沒開始喝就涼了。
麻煩打包一打這樣的作者,我要上交國家
最後,倖幸決定用這張彪悍的圖結尾。
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隻罐頭瓶不能解決的!
———————華麗分割線——————
打個廣告吧:「小確幸」英國茶杯,燭臺和餐具群請掃描諮詢「小確幸」。老出現的「系統安全提示」是因為在國外好久沒用,萬惡的鵝公司封了號!好不容易驗證通過重新啟用!還陰我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