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而今七字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正如查為仁的《蓮坡詩話》所述,茶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在人人皆飲工夫茶的潮州,更是將喝茶這一行為從閒暇時的消遣活動上升為一種人為人處世的人生態度。5月24日下午,主題為「海絲之韻·潮商茶語——絲路重鎮與千年商幫文化」的中華網「世界觀」文化沙龍在廣東省潮州市韓山師範學院舉行,中華網文化頻道特別對沙龍嘉賓不二禪茶院創辦人於久博進行專訪,聽他談論茶禪背後的哲學與韻味:
不二禪茶院創辦人於久博 周民/攝
中華網文化:您了解工夫茶嗎?
於久博:我對潮州工夫茶茶,包括鳳凰單樅茶還是有些了解的,昨天剛剛和陳香白老師交流過,跟他也學習了潮州工夫茶的泡法。
中華網文化:您覺得工夫茶和禪茶之間,有沒有共通之處?
於久博:首先是形式不同,因為喝茶與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有關係,區域、區位不同,形式不同,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大家可能就選擇更方便的那種喝法。不管是現在潮州的三杯茶,還是香港的四杯茶,日本的五杯茶,包括現在國內比較流行的80年代臺灣人發明的六杯茶「幹泡法」,都是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本身不是茶在變化,是我們的生活在發生變化,所以喝茶的形式也在變化。
中國人能喜歡喝咖啡,老外自然也能喜歡喝茶
中華網文化:這些茶藝會隨著時間變化而逐漸統一嗎?
於久博:我覺得不會越來越統一,因為畢竟各地天氣狀況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比如說四川人就喜歡吃辣,北方人就喜歡吃鹹。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真正藉由著那一杯茶湯,實現一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理解的茶,它就是一個介體,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距離,拉近國家與國家的距離。你看這幾天美國的學生瑪麗,她在跟著我學茶,她就和我分享,她說老師,其實有人問我,你是美國人,為什麼可以喜歡喝茶呢?我說那你怎麼講?她說我就是喜歡喝。我說其實你可以跟他講,你是中國人,為什麼有些中國人喜歡喝咖啡呢?我覺得這其實都不重要,只要是美好的東西,大家都會喜歡,不要有民族,不要有國界,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都是地球村的居民。
中華網文化:外國人裡,英國人也很喜歡喝茶。
於久博:英國人那麼喜歡喝茶,它更多的是一個傳承,歷經了很多年,讓傳統的留了下來,變成生活習慣,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中國人能喜歡喝咖啡,老外自然也能喜歡喝茶
中華網文化:您的禪茶是偏重「茶」還是偏重「禪」?
於久博:不二禪茶院是我在差不多四年前創辦的,其實它是分開來講的,我們先拋開「不二」不講,就講禪和茶。我們講禪茶,有人可能會認為它是一種喝茶的方式——當然在寺廟裡、在禪堂裡,僧人坐禪的時候,中間是要行禪茶的,它是禮儀的儀式,確實有些儀軌和標準——但在生活中,我覺得要分開講,不是在講禪茶,是在講「禪」和「茶」:禪是希望大家追求一種意境,「禪」就是「定」,我們能夠通過茶把心安靜下來,尤其在大都市裡,我們能夠安靜下來,就能「定」,能「定」就能「靜」。我覺得安靜下來的時候太美好了,很舒服。至於茶,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骨子裡就喜歡茶,所以就結合在一起。
不二禪茶院
中華網文化:有些人光喜歡喝茶,不懂禪學,禪茶院也歡迎嗎?
於久博:當然歡迎,因為不二禪茶院很複雜,人家說你是茶館?不是,因為我們還有素食,餐廳也會有素食,它是一個文化交流平臺——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不管是儒釋道,還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只要是正能量,是對的,都可以來這裡交流。禪茶院更多的是打造了一個文化交流平臺,這是最關鍵的,其他的茶啊、餐啊,都是給來的人提供功能性服務的。
日本茶道
中華網文化:您認為中國的禪茶和日本的禪茶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於久博:實事求是講,日本把我們宋代喝茶的方式保留得更好,我們自己的變化倒是大了一點。但其實日本茶道也是一樣,它也不是在追求那個形式——當然,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它也是想通過茶來悟道。有人問,為什麼日本禪茶的一個動作要學幾十年?後來日本的禪師就回答,其實沒有什麼,就是練習,從練茶的過程中來悟到一些東西。我們國內現在茶藝的發展不是特別健康,可能太追求泡茶湯了:說泡得好不好、喝什麼茶,高檔的、低檔的,好喝不好喝。其實喝茶的那一刻,茶湯真的不重要,我們能用茶來不斷修正自己的這顆心、修正自己的行為,能夠在安靜下來之後,悟到一些東西,我倒覺得是最關鍵的。
中國人能喜歡喝咖啡,老外為什麼不能愛喝茶?
中華網文化:國內茶藝有哪些地方比較不健康?
於久博:首先就是衛生安全方面,像撒農藥,然後一些茶為了賣高價錢而隨便拼配,當然拼配不見得是壞事情,但是低價茶拼配成其他高價茶的味道,然後當成高價茶賣,這種現象也是有的。現在大家不是沒有標準,而是沒按照標準去做,我覺得要加強市場管理。茶道博大精深,但是確實有標準:比如《中國茶葉大辭典》,什麼茶含多少東西,都是有標準,達到標準你才能叫這種茶,現在則是味道差不多,好吧,你就是什麼茶了。
中國人能喜歡喝咖啡,老外自然也能喜歡喝茶
中華網文化:您信佛嗎?
於久博:當然,我是佛教徒,我覺得佛學是很有智慧的,而且是很科學的,我個人很少去參加什麼禪修、什麼精修班,因為時間不允許,但我也渴望去。不過我覺得,最終不管是誦經還是禪修,所有做的佛教活動,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第一是懂道理;第二是做正能量的事情;第三是讓我們要向善,要懂慈悲,然後做正確的事,這才是最關鍵的。
中國人能喜歡喝咖啡,老外自然也能喜歡喝茶
中華網文化:如何推廣禪茶文化?
於久博:我理解的是傳播,就我自己而言,我這幾年也一直在做一個茶會雅集,剛開始是一些朋友小範圍地聚在一起,以茶席把大家邀請來,然後中間會有詩、有琴、有箏、有簫、有笛子,每次都不同,可以賞賞畫,就是一種小型的雅集。做著做著就發現,越來越多人喜歡,後來我們就想走出去。第一次就是在去年的博鰲論壇,我們給亞洲媒體領袖圓桌會議辦過一場「絲路茶語」,當時參加的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領袖,從那次之後,我們做了很多場這樣的活動,包括後來在登封有一場叫「嵩山問茶」,拍的片子去年在習主席訪美的時候,還在美國的ABC臺播放了。
所以我覺得,傳播很關鍵,未來我也想通過文化雅集的形式,走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把茶語雅集變成一個文化大篷車,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我們的茶、我們的絲綢等,都承載在裡面,也可以把我們中國的品牌承載在裡面,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實現文化和經貿的交流,把我們的傳播出去,把其他國家的東西學習回來,實現全世界文化的交融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