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辭官回家閒居,憑空寄慨,用兩個設問句寫下一首詩,千古流傳

2020-12-11 扁擔圈生活

李賀作為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素有「詩鬼」之稱。他自幼博學多才,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可惜生不逢時,雖貴為宗室王孫,但世遠名微,又家道中落。

詩人一生仕途失意,因為年少多才,被人妒忌說他父名「晉肅」犯「嫌名」,不得參加進士舉。儘管當時的韓愈為其辯解,但人言可畏,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後來經宗人推薦考核,李賀入長安謀得一個九品芝麻官,一做就是三年,眼看遷調無望,加上妻子病卒,他告病回到昌谷南園休養。

閒居期間,李賀孤憤難抒,憂鬱病篤,時常感傷身世,寫下《南園十三首》一組雜詩,或嘆韶華易逝,也抒壯志難酬的悵惘,詩情雋永,耐人尋味。

其中有一首詩《南園十三首·其五》,用詞頓挫激昂,有直抒胸臆,把身世之哀和家國之痛表達得酣暢淋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詩人開篇設問男兒為何不從軍,身佩鋒利的吳鉤,奔赴沙場,去收復那黃河南北割據的關山五十州,為國效力呢?

中唐時期,內憂外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李賀此時蟄居南園故鄉,處江湖之遠,面對烽火連天,戰亂紛爭的局面也是焦慮萬分,恨不得自己身佩軍刀,保衛家國。

第一個設問與其說是泛問,也可以說是詩人的自問自答。「何不」一詞有勢在必行之意,同時暗示了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讀者感受到詩人那鬱積已久的憤懣情懷。

眾所周知,李賀本是一介書生,自幼詩名遠揚,才思敏捷,本可以一舉進士,布衣卿相,通過「致君堯舜上」,來指點江山。沒想到卻因為「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給無情地堵死了。

「何不」表示實在出於無奈,又有傳情達意之效。隨之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作為一個文人報國的急切的心願。然而若想「收取關山五十州」又談何容易?

自古,文能定國,武能安邦。書生意氣怎能輕易成就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擺脫眼前山河破碎之景,又非戎馬生涯,殺敵立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淳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詩人作為一個文人,如今閒居故鄉,悲憤難抒,想要建功立業,又沒有門路,空有一腔熱血抱負,終究鬱郁不得志。

「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僅僅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百無一用是書生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詩人又設問:封侯拜相,能進凌煙閣的畫像上的,哪一個是書生出身?

凌煙閣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當時與他一同打天下的眾功臣所建立的一個高閣,這裡面有閻立本描繪的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有趙公長孫無忌,鄭公魏徵,梁公房玄齡等,都跟真人一般大小,由當時的名臣褚遂良題字。後來,由於李世民時常登臨此樓,懷念這些功成名就的忠臣們而聞名於世。

最後兩句,詩人提出疑問,哪有書生封侯的例子?由此可見,發牢騷的意味,十分濃鬱。表面看上去,詩人是從反面襯託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自身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

全詩由激越頓挫而轉入沉鬱哀怨,既用設問的語句,又見反襯的筆法,跌宕起伏,峻急中作迴蕩之姿。如此一來,詩人把自己複雜的情感融合在詩歌的節奏裡,使我們更能在他創造的氛圍中找尋詩人的主題所在。

對於投筆從戎,建功立業,詩人不僅發出一次感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首《馬詩共二十三首·其五》,跟上首詩有著同一個深切的報國之願,可惜不逢時遇。

詩人正值青年,僅僅二十四歲就經歷喪妻之痛又壯志難酬,蟄居南園,並非告老還鄉,屬於功不成名不就。詩人空有一腔抱負,卻不得施展,南園一草一木都可以讓他觸景生情,但他卻憑空寄慨,在豪情中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到詩人的憤然之意。

只可惜,天妒英才,詩人至死都沒有成就一番報國偉業,僅僅27歲就與世長辭。多麼可悲,可恨,可泣!

相關焦點

  • 李賀最豪邁的一首詩,構思精巧,由兩個設問句組成!
    唐朝元和五年(公元810年),20歲的李賀參加河南府的考試,寫了一篇《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技驚四座,一舉奪魁。拿到第一的李賀,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在年底前往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可惜,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 「詩鬼」李賀歸鄉期間寫下一首詩,開篇14個字流傳千古,激勵世人
    李賀生活在中唐時期,有「詩鬼」之稱,他特別擅長寫抒發理想抱負的詩,詩中感情充沛,讓人感同身受。比如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南園是李賀家中讀書的地方,南園詩組是他歸鄉期間創作的一系列詩,共十三首,這是其中的一首。詩人身在家鄉,表面上享受著難得的清閒安逸,其實他的內心卻十分不平靜,他不斷抒發著韶華易逝的感慨,這種情況下,詩成了他訴說豪情壯志的方式。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李賀決定謁見韓愈,即使不能立即當官,至少混個臉熟,給韓愈留下深刻印象。拜訪韓愈之前,李賀做足充分準備,熬夜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有氣吞山河之勢,全詩都是千古名句,尤其最後兩句,讀後讓人不禁落淚。這是一首描寫古代戰爭場面的詩歌,題目並非李賀原創,而是古樂府曲調名。雁門位於現在山西的西北部,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說法。唐朝時期,北方突厥囂張無比,經常侵擾大唐邊關,為了防禦敵軍,在雁門駐紮大量將士。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其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則以詠史抒懷為主。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
  •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因此在文學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成就的,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漢賦、元曲,都是代表了某一個時期文學的藝術巔峰,那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從小就開始誦讀的就是唐詩三百首,不管是到什麼時候
  • 李賀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其中兩句寫出了男子漢大丈夫應有的抱負
    李賀的《南園》組詩共有十三首,其中下面兩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而且寫的慷慨悲壯,酣暢淋漓。南園 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這兩首中,又以前一首更振奮人心,為更多的有志男兒所喜歡。這一首詩,也是小編最為鍾愛的詩詞之一。我們今天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詩。這首詩的白話文意思是: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身著戎裝,帶上武器,奔赴疆場,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去看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侯拜相,成為食邑萬戶的公侯?
  • 「詩鬼」李賀很雄渾的一首詩,僅28字卻有2個反問,氣勢冠絕今古
    其次一個是李商隱,李商隱的生活主要在晚唐,他寫的詩也不像李白一樣浪漫飄逸,他所以名留後世的,是一系列朦朧夢幻的「無題」詩,說它是愛情詩也好,說它是抒懷詩也罷,這樣直接表露整個心境,而不出現具體事件人物的表現手法不僅拓寬了唐詩的領域,也給後人的文學創作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第三個應該最不好猜,誰能夠資格與這兩位並列呢?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文人相遇豈能少了酒,於是兩人把酒言歡,席間劉禹錫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幾乎無人不知,另外還用了兩個典故。《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李賀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每一句由設問句組成,通篇寫得氣勢磅礴
    古人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無數的詩人都在抒發情感,把自己的理想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很多充滿哲理,同時又讓人很感動的優美名篇;那麼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中唐詩人李賀的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這首詩也是膾炙人口,而且還是李賀比較重要的作品之一,通篇情感細膩,而且在表現手法上也是極為高明,每一句都是由設問句組成,詩人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還有對理想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一開頭便讓人熱血沸騰,震古爍今!
    如李賀的代表作之一《南園·其五》。《南園·其五》是李賀《南園》組詩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賀當年應進士試受挫回昌谷閒居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所以在這首詩中會有李賀對自己身世之悲的憤激不平,但最主要的還是李賀面對家國之痛時的一腔熱血。僅是開頭兩句,李賀便打開了境界,寫得氣勢雄渾,足以讓人熱血沸騰,震古爍今。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在為官的那三年裡,李賀親眼目睹了官場的黑暗,又一直得不到升遷,無法施展心中的抱負,再加上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他便辭去了官位。在返回洛陽的途中,他有感而發,寫下了生平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名傳千古,讀完讓人臉紅
    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
  • 16歲的李賀失去考試機會,憤而寫下一首詩,充滿了雄心壯志
    跟所有年少聞名的神童一樣,唐代詩人李賀,也有一個令人驚豔的出場,他七歲之時,便以詩作名震京華。李賀,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被後世之人稱之為「鬼才」,「詩鬼」。他出生於一個破落貴族之家,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當別人還不知道詩文為何物的時候,他已經出口成章,名滿天下了。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妙語,連韓愈讀後也讚嘆不已!
    但是李賀在這短短的二十幾年時間裡為我們留下的詩篇卻很多,可以說篇篇經典,由於他的詩常帶有奇怪詭異之感,而且詩作中反映出了他極為豐富的想像力,因此後人給了他一個非常符合他風格的稱呼——「詩鬼」。在「詩鬼」李賀的詩中,想必有一首詩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雁門太守行》。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曾經有人疑問,《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沒有「詩鬼」李賀的詩,難道孫洙對李賀有想法?我不知道這些人是真沒讀過《唐詩三百首》,還是故意找話題?李賀的《南園》第五首就被收錄其中。李賀創作的《南園》詩共有十三首,是作者辭官回到福昌昌谷後在家鄉的南園閒居時所作的一組雜詩,創作時間在公元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間。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有志於削平藩鎮割劇,統一國家的愛國主義思想,千百年來,激勵著將士,為保衛國土完整和國家統一而奮鬥。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被無數人化用!
    那麼李賀其實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他非常像初唐時期的王勃,兩個人都是在二十幾歲就去世了,王勃是活了二十七歲溺水而亡,李賀則是活了二十六歲,因病逝世;以這兩位的才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話,他們的成就可以說不可估量;可即使是這樣李賀還是在有限的生命裡,寫下了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千古佳作。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李白的標籤是浪漫,杜甫的標籤是沉鬱,白居易的標籤是通熟易懂,王維的標籤是空靈,李賀的標籤是奇絕,而到了李商隱身上,卻被掛上了一個「情聖」之名。李商隱的情詩是唐詩一絕,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用一首首絕美情詩,像世人證明了個道理:感情經歷不豐富的直男,也是懂情的。
  • 李商隱散心時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成流傳千古的名篇!
    儘管多數人會「舉杯消愁愁更愁」,但散心卻讓他們創作出了一首首流傳千古的名篇。譬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樂遊原》,便是他散心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樂遊原》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作為一首千古名作,它還被選入語文課本,自小就要求我們熟讀並背誦全文。其最後兩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由於感喟深沉,富於哲理,更是人人皆知,被廣泛引用。
  • 李賀的一首詩,清新委婉,別具風光,值得一讀!
    《南園十三首》是李賀辭官回鄉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小詩將南園景色和春暮花落相結合,抒寫其傷春惜花,進而自悼自憐的憂傷情懷。《南園十三首(其一)》唐代:李賀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李賀辭官回鄉後,居住在昌谷家中。
  • 李賀「鬼詩」中最經典的一首,寥寥數語,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唐朝的詩歌其實就是一部青春史,很多的詩人還在很年輕的時候便寫下了諸多經典的作品,這其中尤其是李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唐詩裡的經典作品,雖然他的名氣不如李白和杜甫等人,可是他的一些作品,那同樣的膾炙人口,例如他的《金銅仙人辭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