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觀瀾湖桃源春曉中餐行政總廚 馮永樂
馮師傅的微信名是「廚房佬」,他說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一天24小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廚房這個相對固定的空間裡,在這裡,他思考、研發、動手嘗試創新,以期給食客、給自己帶來來自味覺的驚喜。
但生活和工作的相對固定,卻不影響馮師傅思想上的遠行。他說,不在廚房的時間裡,會習慣做一件事,那就是出遊,但無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去書店,找自己喜歡有關烹飪的書,買書,看書,吸收靈感,嘗試創新,他一直在路上……
名廚檔案:
姓名:馮永樂
籍貫:廣東江門
職業:東莞觀瀾湖度假酒店桃源春曉中餐廳行政總廚
從業年限:21年
成長故事:
從小幫父母打下手 長大後便成了廚師
馮永樂家裡兄弟三人,自己排行老三。按照傳統觀念,最小的孩子在家裡會特別受寵,但小時候父母特別忙,家裡的家務均由三兄弟承擔,馮永樂剛好負責在廚房幫父母打下手做飯。
「洗菜、摘菜,蒸飯……一些簡單的工作,八九歲時就已經都有我來完成。」 馮永樂說,對於自己從廚的經歷,他自己也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小時候就對烹飪有一些興趣。
高中畢業後,在朋友的引薦下,他開始走入深圳一家著名的酒店,從學徒做起。對於他的選擇,家人們也紛紛支持。
走南闖北 體驗不同粵菜製作風格
做了幾年學徒後,馮永樂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決定要到其他城市走走看看,感受不同地方的粵菜風格,於是又去到太原、上海等地從廚。
「不同地方對粵菜的表現都有不同地方的地域特色。」馮永樂介紹道,例如一道白切雞,在北方地區可能在雞隻的選擇上會有所不同,南方傾向肉質更鮮嫩、細膩的,而北方則更傾向選擇肉汁結實、彈牙的,且在醬料上會具有當地特色,例如,搭配麻辣口感的蘸料,或是搭配醬油更濃鬱風格的蘸料,這樣不同地域特色的粵菜風格也給他的創作帶來了更豐富靈感。
但是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父母始終最牽掛的還是他,由於廚師職業特點,節假日更忙,無法和家人團聚,在北方城市積累了一段時間後,馮永樂還是回到了南方。
2007年,馮永樂來到東莞觀瀾湖旅遊度假區擔任行政副總廚一職,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如今正式成為觀瀾湖桃源春曉中餐行政總廚。
難忘時刻:
逛不同城市的書店,只為找到自己想買的那本廚書
對於馮師傅來說,當一名好的廚師,除了要經常創新和實踐之外,也要開闊視野,多走動,多閱讀。
所以在業餘時間裡,馮師傅的愛好是買各種自己喜愛的廚書,他向記者介紹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買書經歷,他說曾經在一個美食節目中看到木姜子這種材料,就想對它的運用了解得更深刻,通過節目介紹,了解到相關的一本書,特意記下書名,開始尋找這本書。
沒想到去到北京、上海等多個大城市都沒找到,又聽友人介紹臺灣可能有這本書,特意前往,依然未尋到蹤影。
最後上網查詢才知道,原來這味材料在臺灣有另外一個稱呼——香桂,他按照這個名稱才終於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本書。
買到這本書後,馮師傅很是欣喜了一陣子。回到家後,他開始沉浸在這本書的閱讀中,並開始從中吸收創作靈感,嘗試用木姜子製作粵菜,例如木姜子浸雞、浸魚等等。
/作品介紹/
青汁石榴球
直接用菠菜汁做汁醬會澀口,馮師傅特別加入松子一起熬製,使得其口感更醇且香。選用杏鮑菇、紅蘿蔔粒、甘筍、黑木耳等作為餡料,外表由蛋白皮包裹。這個純素材菜式,需要提前預訂的。
香茅吊燒雞
選用三斤多重的黃油雞,在醃製雞時加入打成粉狀的香茅,雞的表皮也用香茅粉進行調味,同樣在醬汁裡加入香茅的風味,運用吊燒雞的做法製作成具有香茅風味的新口味燒雞,口感清新,更少油膩。
養生粥水浸桂魚
通常魚的製作或者清蒸,或者紅燒,馮師傅希望通過粥水浸的做法讓魚有更多風味的表達。在製作前先去除魚骨,老人和小孩都適吃。用粥水浸的做法,再加入一些冬菜、和日料裡會運用到的芋絲在粥水裡,給人新的口感嘗試。
山楂明蝦球
選用個頭比較大的、特別精選的蝦仁,運用山楂水、山楂片調製的醬汁來調味,達到表面爽脆而裡面爽嫩的口感特點,而且吃起來酸甜開胃。
田園西瓜包
裡面是奶黃餡料,外面是菠菜汁入皮製作,黑色以墨魚汁調製後手工畫上去,整個包點造型可愛,吃起來鬆軟可口,適合女士和兒童。
文字:馮靜
攝影:曹雪琴 視頻:曹雪琴
編輯: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