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儒小楷《心經》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最被廣為流傳的一篇經文。《心經》通常被認為是寫於西元前1世紀的貴霜帝國境內。《心經》最早被翻譯成漢語的記載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謙所譯,後來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我們先看古譯文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懷仁集王羲之《心經》局部
看白話文之前,咱們先補課:
1、《心經》裡多次出現的「舍利子」,指的是佛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2、「五蘊」就是指人的色、受、想、行、識;
3、佛教裡講的「空」,不是空無所有,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非事空。注意這幾個核心重點,其他基本都能看懂了。
下面就是《心經》的白話文:
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子說:當我修行大智慧到彼岸心經成就時,觀照到內心處於極其平衡、清淨的狀態,以前一直都活躍著的五蘊都消失了,過去所承受的苦難,厄運也有如夢幻泡影般消失殆盡,而且以後也不會再出現了。舍利子,我跟你說,我們所見的物質形態看似有形,其實和無形的空沒有差別,甚至還可以這麼說,有就是空,空就是有。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舍利子我告訴你,所有生命的本質,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其本原是極清淨、極平衡的,它們一直存在著,不生也不死,沒有生和死的概念,沒有垢和淨的差別,也不存在增加或減少的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清淨中沒有有形物質的存在,沒有感受、思想、意念和見解。到了這樣的境界,已經沒有六根了,也感覺不到六塵了,也沒有六識的分別了,徹底擺脫了六道輪迴的折磨,所以也就無須知道「苦、集、滅、道」這樣的聖諦了,談不上什麼智商,也談不上什麼擁有,一切都了不可得。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成就了菩薩的功果。
我跟你說,依智慧到彼岸來修行,能做到心無掛礙,因為知道了所有的現象都是暫時的、短暫的,不是根本;如果做到了心無掛礙的境地,哪裡還會有恐怖,哪裡還會有顛倒的妄想,最終自自然然地就到達了彼岸,到達了清淨的極樂世界。所有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佛都是依照智慧到彼岸的方法來修行,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我們知道智慧到彼岸是最神奇的心法,是最明了的心法,是最上乘的心法,是不可思議的心法,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所以也可以叫做智慧到彼岸心法。現說心法如下:修行、修行,不斷地超越自我當到達清淨的彼岸時,自然成就大智慧了。
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
塞上魯西書畫院
兩院性質
人類恢宏偉業、心靈棲息家園;
愛國教育陣地、民族文化搖籃。
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塞上魯西書畫院,是目前全球影響力最廣泛的綜合文化公益交流平臺。
兩院由世界各國僑領、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名家和優秀人才組成,是弘揚民族精神、扶植後起之秀、傳播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層次的文化群體;是集創作、鑑賞、收藏、研究、展覽、評估、鑑定等為一體的非盈利性文化交流和研究機構;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堅守民族信仰、讚頌英雄人物、凝聚海內外華人的宣傳陣地和快樂精神家園。通過整合人類文明正義的力量,不斷推動世界命運共同體向前發展。
創始人簡介
劉田依:出生於上海市,當代文學藝術大家,革命先驅、書畫家劉覺民先生之子;草聖于右任先生養子,徐悲鴻、黃賓虹、張大千、錢瘦鐵等藝術大師的入室弟子。曾參加過國內外各種展覽並獲得大獎,作品被國內外政要以及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收藏。
現任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院長,國際公共安全聯合會等機構名譽主席、藝術總顧問等職。
馮存輝:出生於西安市,在母親任教的陝西師範大學度過了幼年時光並受到劉海粟、齊白石弟子李子青先生的精心培養,研究生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員。當代草聖、書聖于右任先生和黃賓鴻、徐悲鴻等藝術大師的再傳弟子,全國兩會重點推薦的藝術名家。
因師出名門又在多個領域有突出成就,他的書畫作品被海內外政要、部隊將領、企業家、華僑領袖等收藏。
李佳琴:出生於山東泰安,于右任、黃賓虹兩門派第二代掌門人。童年受李大釗、魯迅學生李季尼先生的親切教誨,詩詞得益於啟功先生、段生才先生的指導。積極協助恩師劉田依先生完成了《中國標準草書千字文》和《標準草書大字典》的書寫、編輯工作。著書頗多,2016年被授予中國藝術大家等稱號。
書畫作品被做為國禮贈送給國際友人並作為郵政名片出版發行;小說、詩詞、油畫等作品分別被國內外政要、部隊將領、博物館、圖書館、大中專院校、企業家、商會等收藏。
兩院宗旨
傾情服務社會、大愛無私奉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發展狀況
目前兩院共有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匈牙利、荷蘭、法國、希臘、義大利、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波蘭、瑞典、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波赫、德國、盧森堡、巴西、墨西哥、新加坡、菲律賓、牙買加、洛杉磯、臺灣、香港、澳門、皇家等100多家分院。
兩院任務
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塞上魯西書畫院將積極促進全球非遺傳承人和書畫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培養全社會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為世界各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提供展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傳播語
世界大同、讓愛飛翔。
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讓世界文化融入中國。
請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院長、著名書畫大家劉田依先生題字
(長按二維碼關注國際收藏家協會官網)
【策劃執行總監】王軍濤
【執行總編】成華友 心 夢
【本期編輯】成華友
【投稿郵箱】sslxsh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