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聽力論壇 臺專家:希望能在大陸複製臺灣成功經驗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11月12-14日, 2014年中國聽力論壇(CAF)在京舉行。(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3日北京消息  11月12-14日,2014年中國聽力論壇(CAF)在京舉行,來自兩岸三地,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聽力學教育專家和企業代表逾300人出席論壇,就聽力學教育的模式、課程、技術及最新發展趨勢等進行了交流,還舉辦了聽力學教育、培訓技術的展示。

  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主任胡向陽在致辭中介紹,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是世界上聽障人口最多的國家。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大聽力殘疾的康復救助,目前,我國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大多數聽力殘疾兒童能得到免費康復,中央財政資助的、免費得到救助的聽力殘疾兒童已超過1萬人。

  受邀出席論壇的臺灣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是一家致力於聾兒康復事業的機構,基金會推廣的聽覺口語法至今已幫助2500餘名臺灣聽損兒走出無聲世界。聽覺口語法是通過給聾兒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放大聾兒的殘餘聽力,使其重新獲得聽覺後,在自然情境及交流中學習傾聽和說話。

  2008年4月,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與雅文基金會籤訂為期5年的合作協議。雅文免費為大陸培養中文聽覺口語教師140名,無償將「雅文知識中心信息系統」給「中聾」使用。針對大陸一些基層聽障兒童康復機構硬體設施落後的狀況,雅文基金會還出資給新疆、甘肅、內蒙古等10個康復機構建設聽覺口語單訓室。

  該基金會聽能管理部主任、聽力師馬英娟向記者展示了雅文基金會新研發的一套言語測試卡片,該套卡片能有效檢測聾兒學習語言的程度,「這套卡片今天是我們首發——我們將首發放在大陸,也是希望能複製我們在臺灣成功的經驗,臺灣首發是16日。」馬英娟說,「我們傾向自然的、日常的溝通,鼓勵孩子大膽自我表達。言語性的測驗能檢測聾兒學說話的程度,檢測聾兒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日常溝通,這套卡片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知道聾兒的學習程度,然後再根據他們每個人的情況分別設計更好的課程。」

  2014年中國聽力論壇(CAF)以「面向未來的聽力學教育」為主題,由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聯合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聽力語言康復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學會及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社共同舉辦。為促進國內外聽力學教育交流合作,使聽力學教育事業進步,論壇還聯合國內外聽力學教育機構及專家發起成立了「聽力學教育合作委員會」。(中國臺灣網記者 王怡然)

  

  11月12-14日, 2014年中國聽力論壇(CAF)在京舉行。圖為出席論壇的國內外嘉賓正在交流。(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臺灣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能管理部主任、聽力師馬英娟向記者展示了雅文基金會新研發的一套言語測試卡片。(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相關焦點

  • 【聽力論壇】第四屆中國聽力論壇演講專家介紹—陳光超、段吉茸、王文惠
    自2013年起,中國聽力論壇(CAF)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因其規模大、規格高,學術交流前瞻性強、廣度和深度突出,該論壇已成為我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領域的品牌學術交流活動
  • 臺灣聽力康復專家大陸行醫 冀為更多患者打開「聽」的通道
    近日,在福建平潭耳鼻喉醫院德馨門診部裡,來自臺灣的國際知名聽力重建專家陳光超輕輕地將包在丹尼爾頭上的「獨頭蒜」拆掉,又細心地貼上一塊保護傷口的膜。  臺灣聽力師黃美睿將一個測聽力的裝置貼在丹尼爾的頭皮上。「丹尼爾,阿姨現在給你測試聽力,你聽得到就告訴阿姨。」黃美睿柔聲地對他說。「我聽到了,阿姨、爸爸、媽媽,你們說話我聽得很清楚。」丹尼爾興奮地說。
  • 臺專家:解決看病難 大陸不妨借鑑臺灣經驗
    臺灣專家表示,臺灣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出現過「醫患矛盾」、「看病難」等問題,後因臺灣當局進行了醫療改革,才使得這些問題逐步解決。目前,臺灣民眾對臺灣醫療服務的滿意度高達88.2%。所以,臺灣專家建議——  2013年6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籤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 【海峽論壇】臺灣青年看大陸:在這裡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臺灣網 趙苗青 攝) 臺灣00後的大陸初體驗:期待更深入的了解 6月5日下午,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現場,一位身穿青年公社文化衫,手持錄音筆的身影忙碌地穿梭於各個角落採訪參會嘉賓,他就是以青年公社特約記者身份參與第十屆海峽論壇的臺灣青年蔡育璋。
  • 臺灣農企在大陸西北推廣臺灣農業經驗
    臺灣大學農學院院長陳保基三日在楊凌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高會上表示,臺灣農業學者與企業家希望到中國內地尋找合作機會,並將臺灣農村成功轉型的經驗在西北地區加以推廣。   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高會自一日開幕後,在展臺、論壇、溫室等場所,來自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與涉農機構代表的身影隨處可見。
  •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舉行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舉行 2019年04月19日 11:4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四川省臺辦供圖)  中國臺灣網4月19日訊 4月17日,由四川省農學會、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臺灣《旺報》社、雲林縣農會主辦的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舉行。四川省副省長堯斯丹,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雲林縣縣長張麗善出席論壇並致辭。
  •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舉行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17日在臺灣雲林縣舉行,四川省有關部門和部分市州政府分管農業負責人、農業專家學者以及相關行業協會、企業代表,臺灣客家商會和高雄、新竹、苗慄、南投、彰化、雲林等市縣農會及企業代表等近300人參加論壇,共同探討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川臺農業合作新機遇。
  • 「粵臺優鮮農產農業論壇」在臺灣彰化縣開幕
    「粵臺優鮮農產農業論壇」在臺灣彰化縣開幕 2011年08月04日 16:2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江蘇:臺灣護理學專家來南京交流經驗
    由中國科協主辦,臺灣護理學會、南京護理學會共同承辦的「2011海峽兩岸青年護理學術高峰論壇」昨在寧閉幕。兩天裡,兩岸護理學專家齊聚鼓樓醫院,臺灣專家還帶來了當地護理業的一些好的經驗。  她舉例說,為讓癌症末期、無法治癒的病人減輕痛苦、有尊嚴地離開人世,臺灣地區今年初通過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對臨終病人護理提出了規範要求。據介紹,臺灣地區自10年前由馬偕醫院首先設立「安寧病房」(讓臨終患者減輕痛苦的病房)以來,全臺500多家醫院大部分都設立了此類病房,近年來更發展為「安寧共同照護」,即重症病人住在一般急性病床,也可以由醫院提供「臨終關懷」。
  • 專家:中國大陸有能力應對臺灣軍事化
    作者: 弗拉基米爾 費奧多羅夫美國宣布向臺灣出售軍事通訊系統。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都認為,中國大陸有辦法阻止臺灣使用。他們強調,沒有任何美國軍事裝備能夠改變臺灣海峽有利於大陸的力量平衡。大陸能對臺灣軍事化作出實質性和強硬回應。
  • 2019年「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聽力語言論壇——聽覺口語法專項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10月12日,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聽力語言康復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社和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協辦的
  • 【視頻直播】農業專家張玉成建言:臺灣走過的彎路別讓大陸重蹈覆轍
    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成立於2012年,作為一家根植臺灣、服務中國的專業機構,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在吸收運用寶島豐富的生態農業發展經驗、先進的農業開發理念與深厚的農業技術底蘊的基礎上,結合休閒觀光、旅遊地產、養老養生等產業,通過整合國內外景觀
  • 活動動態 | 2019年蘇臺現代農業與生物科技論壇成功舉辦
    江蘇省科協副主席馮少東出席泗陽分論壇,江蘇省科協副巡視員楊文新出席盱眙分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團,江蘇省農技協理事長嚴少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賢金、孫洪武等大陸著名專家出席論壇並作報告。
  • 【聽力論壇】第四屆中國聽力論壇演講專家介紹—韓睿、吳弘斌、銀力
    自2013年起,中國聽力論壇(CAF)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因其規模大、規格高,學術交流前瞻性強、廣度和深度突出,該論壇已成為我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領域的品牌學術交流活動
  • 臺商期待「複製」民宿經驗開拓大陸旅遊市場
    新華社重慶6月28日電(記者趙宇飛)去年以來,臺商黃秀惠頻繁往返於大陸和臺灣之間,每次的行程都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參觀考察大陸各地的鄉村旅遊項目外,她還負責為當地的農家樂老闆開展培訓。  黃秀惠在臺灣經營著兩家民宿,同時身兼臺灣澎湖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
  • 臺灣垃圾焚化代替掩埋 環保經驗值得大陸借鑑
    中新社臺中5月9日電 題:垃圾焚化代替掩埋 環保經驗值得大陸借鑑  中新社記者 鄭巧  「希望能加速推動兩岸環保交流與合作,共創環境永續新世代。」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吉在臺中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PTT論壇辛辣帖,中國臺灣電競能向Faker學到什麼?大陸電競共勉
    逛了逛中國臺灣的PTT論壇,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帖子,發出來讓大家也看看。帖子標題叫做:「臺灣人能向faker學習到什麼??」整篇帖子言辭辛辣,但首先申明,這個帖子是搬運過來的,原本也是中國臺灣PTT論壇的帖,沒有刻意帶中國臺灣地區的節奏,原文意思大體就是這樣,只是將言語過激的部分做了修改。希望中國大陸的電競也能共勉。
  • 2014年蘇臺(徐州)醫院發展論壇在臺北成功舉辦
    中國臺灣網12月9日臺北消息 12月8日,2014年蘇臺(徐州)醫院發展論壇在臺北市徐州路2號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論壇由江蘇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徐州市醫院協會、臺灣中華衛生醫療協會、臺徐醫療交流協會、臺灣醫策會醫管服務專案辦公室、徐州市臺商協會承辦,徐州市衛生局、徐州市臺辦協辦。
  • 效仿大陸搞「雙循環」,臺灣真的能成功嗎?
    導讀:中國與14個國家共同籤訂了RCEP,這引起了臺灣的無比失落,甚至島內有聲音提出應該向大陸進行此方面的學習。並且臺灣也應該不斷的探討,實施經濟「雙循環的可能性。大陸經濟專家表示:如今的臺灣經濟規模十分小,並且產業種類不算齊全,所以最好是參與到大陸經濟的「雙循環」體系當中。臺灣出口比以往更加嚴峻臺灣過去嘗試過兩種產業扮演產業雙引擎,分別為電子信息和生物技術產業,但很顯然這些最終都無功而返,甚至也沒有拉動島內經濟。
  •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原因很簡單,在過去幾年裡面,臺灣的社會科學出版速度開始降緩,不像過去臺灣的書籍出版可能在社會科學領域是超過中國大陸出書速度,在過去六七年裡面,我們明顯地看到了,中國大陸在社會科學領域裡面的書籍,不論是在品質,在數量以及在出書的速度方面,它都已經快速地超越了臺灣目前相關出版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