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量學會兼顧工作和生活,儘量多分擔家屬的辛勞,見縫插針,多想點招,多陪陪孩子
前不久,江西景德鎮,一名交警收到了一張「罰單」——女兒給開的。
當時,這位交警正在路口執勤,突然,他的兩個女兒走到面前,遞上一張手寫的「罰單」,罰款理由是不回家陪她們,罰款金額200元,罰款用途是陪她和妹妹吃自助餐,還拿出筆來要爸爸籤字「確認」。這事兒,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有點心酸。
今年春運時候,有一個列車長因為工作忙,沒法陪兒子過年,只好寫一張「請假條」來表達歉意,結果孩子挺通情達理,專門籤上了「同意」,然後放在自己的「百寶箱」裡,小箱子裡頭,已經攢了一堆這樣的假條了……
一般來說,事業和家庭能夠兼顧當然最好,可是很多時候沒法兩全,尤其是一些特殊崗位。比如海員,一出去有時候大半年;比如警察,蹲點執行任務,沒日沒夜;比如急診醫生,碰上緊急情況絕沒有搶救半截放下的道理……
有什麼辦法可以想嗎?
儘量學會兼顧。沒大塊時間有小塊時間,平時沒空周末找空,這半年都忙總有不忙的時候,見縫插針唄。我認識的一位創業者,平時忙得腳不沾地,周末,啥事都不安排,就陪孩子。不是有那句話嗎,時間像海綿裡的水。儘量想辦法擠擠。
家屬一起承擔。社會為什麼給軍嫂和警嫂很高的敬意?因為她們確實不容易。每個為大家盡力的身影背後,恐怕都有一個為「小家」更多操勞、更多付出的家屬。人家辛苦,咱得領情,能分擔時候多分擔一些。
還可以創新陪伴方式。上面那位列車長想出來的「請假條」,就成了母子溝通感情的小小紐帶。這兩天看新聞,一名正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母親,兒子馬上參加高考了,回不來,咋辦?寄回跟同事的合照為孩子打氣加油,還拍了一段視頻說,「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只是你恰好生在中國。」兒子看了,想來不光能理解,而且會特別有榮譽感!
除此之外,社會各界也可以多給些關懷。學校最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知道哪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這段工作實在太忙,有點忽略孩子,一方面可以跟家長提醒提醒,另外也可以多陪陪孩子,有時候,老師的幾句鼓勵,幾句安慰,就能像春風一樣掃走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