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真核生物人工基因組合成研究水平進入國際前列

2020-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在863計劃、973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支持下,我國科學家與美國等國家的科學家共同推動了人工合成真核生物酵母基因組國際合作計劃(Sc2.0 Project)。日前,該計劃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我國科學家為主完成了synⅡ、synⅤ、synⅩ、synⅫ 共4條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全合成,研究成果於2017年3月10日以專刊及封面文章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4篇研究論文。這標誌著我國繼美國之後成為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研究水平進入國際前列。

    在「十二五」863計劃合成生物技術重大項目等計劃支持下,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在真核生物酵母人工基因組合成(Sc2.0)國際合作計劃中,承擔酵母基因組近40%的合成工作,目前已經合成的6條染色體中有4條是我國團隊完成的。

    我國學者在此次酵母基因組人工合成中,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是發展了多級模塊化和標準化基因組合成方法,創建了一步法大片段組裝技術和並行式染色體合成策略,實現了由小分子核苷酸到活體真核染色體的定製精準合成;二是創建了基因組缺陷靶點快速定位與精確修複方法,解決了全合成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所得到的全合成酵母基因組具備完整的生命活性,能夠成功調控酵母的生長,並具備各種環境響應能力;三是建立了基於多靶點片段共轉化的基因組精確修復技術和DNA大片段重複修復技術,首次實現了人工基因組合成序列與設計序列的完全匹配,為研究人工設計基因組的功能驗證與改進奠定了基礎;四是利用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建立了一組環形染色體模型,通過人工基因組中設計的特異標籤,實現對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追蹤和分析,為研究當前無法治療的染色體成環疾病發生機理和潛在治療手段建立了研究模型;五是建立了「貫穿組學(Trans-Omics)」方法,從表型、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以及細胞複製分離等層面,系統地進行基因型-表型的深度關聯分析,多角度驗證了其他生物學功能均與野生型釀酒酵母具有高度一致的生物學特性。

    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是繼支原體基因組合成項目後,合成基因組學研究的又一重大標誌性項目,旨在重新設計併合成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長約12Mb)。該項目計劃通過對釀酒酵母的基因改造,更加透徹地了解機體的生物學機制、生物學反應、對各種環境的適應性以及進化過程等,將有助於解決人類生存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問題。

相關焦點

  • 02 人工合成4條真核生物酵母染色體
    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形式刊發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分別完成的這4篇論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要知道,釀酒酵母總共有16條染色體,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1條。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體
    由美、英、法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小組,在3月2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合成出了人工真核生物染色體,並成功在釀酒酵母中發揮功能。這是人類首次合成出真核細胞的染色體,也是人類邁向人工合成生命體的重要一步,未來還能大幅提高抗瘧藥、柴油等產品的產量。
  • 我科學家人工合成4條真核生物酵母染色體
    :完成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人工合成。這意味著人類在設計併合成複雜人工生命的過程中取得重大進展。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以基因組設計合成為標誌的合成生物學引發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如果說基因測序是「讀」基因,那麼合成生物學就是「寫」基因。
  • 中國科學家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中獲重大突破
    突破合成型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設計構建染色體成環疾病模型,開發長染色體分級組裝策略,證明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組具有可增加、可刪減的靈活性……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這些合成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4篇論文,於3月10日以封面的形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現,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有著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相關成果2月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植物學》雜誌。  據了解,mRNA前體的轉錄起始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上受到多種轉錄因子以及染色質修飾與重塑的調控。
  • 上海生科院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的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  生物體內編碼基因要正確執行其功能,需要經歷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過程,即基因表達過程。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轉錄前水平調節是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mRNA前體的轉錄起始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上受到多種轉錄因子以及染色質修飾與重塑的調控。
  •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未知真核生物
    成排線狀鞭毛導致新生物擁有「毛茸茸」的外觀 圖片來源:趣味科學網 真核生物通常分為植物、動物、真菌和被稱為原生生物的微小多細胞生物4個界,涵蓋了地球上找到的幾乎所有真核生物。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網站上發文稱,他們發現了生命之樹上的新分支——一種以前未知的新型真核生物,或許應該使其所在的「門」升級為新的「界」。 該論文描述了兩種生物,一種是在新斯科舍省新發掘出來的,另外一種是在1988年發現的一種生物。經過DNA分析發現,它們與其他真核生物的區別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 離人工合成生命又近了一步!我國科學家完成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的...
    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日前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實現了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突破。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三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形式同時刊發了這4篇研究長文。 什麼是真核生物?為什麼科學家對釀酒酵母「情有獨鍾」?這一突破有何意義?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世界關注。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這一成果今天(2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基因智慧】重構自然界天然氮肥廠 合成生物技術有何妙招?
    &nbsp&nbsp&nbsp&nbsp當前,國際固氮合成生物學研究發展迅猛。目前國際上聚焦如下三種技術路線:一是人工改造根際固氮微生物及其宿主植物,構建高效根際聯合固氮體系。二是擴大根瘤菌的寄主範圍,構建非豆科作物結瘤固氮體系。三是人工設計最簡固氮裝置,創建作物自主固氮體系。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題: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新華社記者王琳琳、張泉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 乾貨 | 這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真核生物基因結構
    注意:1)真核生物一個啟動子控制一個結構基因的表達2)斷裂基因是因為編碼序列不連續關於轉錄這一塊多提一句,通常我們在初中時期只學習了RNA聚合酶組與啟動子結合轉錄開始。而實際上稍微精確的描述應該是:一個真核生物基因的轉錄需要3至5個轉錄因子。
  • 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
    換言之,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真核生物基因大部分是正調節機制的主要原因是染色質內儲存的DNA使大部分啟動子具有不可接觸性,因此,在其他調節作用不在的時候基因總是沉默的。另些採收正調節的原因是真核基因組太大及正調節作用更同單,高效。
  • 中科院: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線型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央廣網上海8月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消息,中國科學院近期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線型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取得了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相關文章在北京時間今天(2號)凌晨發布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這一成果打破了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界限,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決定基因時空表達的傳統觀念,標誌著我國將開啟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學領域研究的新時代。
  •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
  • 我國科學家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吳言攝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難以估量。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誕生了一種被稱為內共生學說的生命起源假說,該學說認為,真核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等細胞器,起源於共生於真核生物細胞中(之內)的原核生物。線粒體起源於好氧性細菌,而葉綠體源於內共生的光合自養原核生物的藍細菌。新的研究表明,該假說可能進化為一個更激進的解釋。
  •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
    Craig Venter團隊在《科學》上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此次,以覃重軍研究組為主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幹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 哈裡斯·李文:10年內人類將給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
    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哈裡斯·李文在「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上表達了對基因測序工作的急迫心情。哈裡斯·李文稱,在預計的1200萬-1500萬真核生物中,只有約10%是已經被科學家發現並認知的,也就是說,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中,我們對真核生物只有10%的了解。而目前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真核生物僅有不到0.3%。「我們如何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這是哈裡斯·李文提出的問題。
  • 【中國日報網】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
    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幹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生物學教科書中將自然界存在的生命體分為具有被核膜包裹染色體細胞核的真核生物和染色體裸露無核膜包裹的原核生物。染色體攜帶了生命體生長與繁殖的遺傳信息,真核生物通常含有線型結構的多條染色體,而原核生物通常含有環型結構的一條染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