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線型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2020-12-14 央廣網

中科院: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線型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2018-08-02 17:14: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8月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消息,中國科學院近期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線型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取得了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相關文章在北京時間今天(2號)凌晨發布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這一成果打破了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界限,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決定基因時空表達的傳統觀念,標誌著我國將開啟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學領域研究的新時代。

  染色體攜帶了生命體生長與繁殖的遺傳信息,真核生物(包括人類、動物、植物、真菌、酵母)通常含有線型結構的多條染色體,而原核生物(也就是細菌)通常含有環型結構的一條染色體。

  覃重軍研究員大膽地假設真核生物(人類、動物、 植物、真菌、酵母)也能像原核生物一樣,用一條線型染色體裝載所有遺傳物質並完成正常的細胞功能。歷經4年時間,通過15輪的染色體融合,最終成功創建了只有一條線型染色體的釀酒酵母菌株SY14。

  此後,研究組聯合了眾多團隊,深入鑑定SY14的代謝、生理和繁殖功能及其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發現雖然人工創建的單條線型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SY14酵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因此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決定基因時空表達的傳統觀念,揭示了染色體三維結構與實現細胞生命功能的全新關係。

  這一項研究成果是通過經典分子生物學「假設驅動」與合成生物學「工程化研究模式」來探索解析生命起源與進化中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的一個新範例。將天然複雜酵母染色體通過人工改造以全新的簡約化形式表現出來,是繼原核細菌「人造生命」之後的一個重大突破。

  同時,釀酒酵母是研究染色體異常的重要模型,1/3基因與具有23對染色體的人類基因同源。人類的過早衰老與染色體的端粒長度直接相關端粒的縮短還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基因突變,腫瘤形成等。與天然酵母的32個端粒相比,覃重軍研究團隊人工創造的單條線型染色體僅有2個端粒,為研究人類端粒功能及細胞衰老提供了很好的模型。

  ,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幹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編輯: 林馥榆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之後,中國科學家又讓「人造生命」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北京時間8月2日獲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
    [video:20180802我國合成生物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覃重軍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世界關注。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這一成果今天(2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人工合成生命裡程碑:創建全球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按照計劃,科學家們將於2018年年底完成全部16條染色體的合成。基於酵母可被人工設計的成熟度越來越高,圍繞其展開的研究課題也逐漸多元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這項研究,是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新聞—科學網
  • 【中國日報網】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
    此後,覃重軍研究組進一步與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趙國屏院士研究組、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金秋研究員研究組、武漢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及軍事醫學科學院趙志虎研究員等團隊合作,深入鑑定SY14的代謝、生理和繁殖功能及其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發現雖然人工創建的單條線型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SY14酵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因此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決定基因時空表達的傳統觀念,揭示了染色體三維結構與實現細胞生命功能的全新關係
  • 我國科學家「創造」世界首例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把釀酒酵母細胞裡原本天然的16條染色體,人工融合成單條染色體,且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既改變了染色體的結構,又仍保有生命的「活性」,人工蛻變出一個全新細胞。
  • 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張泉、王琳琳)中科院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繼原核細菌「人造生命」之後的一個重大突破。北京時間8月2日,該成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人造生命"重大突破 中國首創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人造生命"重大突破 中國首創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原標題:   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之後,中國科學家又讓「人造生命」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 中國「人造生命」重大突破 世界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原標題:世界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中國實現「人造生命」裡程碑式重大突破  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把釀酒酵母細胞裡,原本天然的16條染色體,人工融合成了單條染色體,且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題: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新華社記者王琳琳、張泉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 世界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誕生(解碼·發現)
    楊正行攝  日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歷經4年努力攻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月2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
  • 人造生命裡程碑:中國首創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來自中科院的官方消息,我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突破。2010年,美國科學家J. Craig Venter團隊在《科學》上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
  •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 中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
    發布會現場 攝影 周文婷   中國日報上海8月2日電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Craig Venter(克萊格·文特爾)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了轟動。此次,以覃重軍研究組為主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內,覃重軍團隊在一起學習交流(7月31日攝)。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 邵洋洋: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寫下世界合成生物學新篇章
    2018年8月,邵洋洋博士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知名頂級期刊Nature上發表了題為 Creating a functional single- chromosome yeast的論文,她和她所在的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覃重軍研究團隊從含有16條染色體的單倍體釀酒酵母細胞出發創建了世界首例僅含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轟動了整個學術界
  • 合成生物學重大突破:中國科學家創建全球首個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不同物種的真核生物細胞有不一樣的染色體,而細菌卻只有一個環形染色體。那麼,如果把真核生物的染色體都連在同一個染色體上會怎樣?這會造出超級大的細菌嗎?還有一些人在設想這一場景時認為這種生物會直接死掉。不同的真核生物之間染色體數量差異很大:人類有 46 條染色體,阿根廷平原鼠(Tympanoctomys barrerae)為 102 條,而雄性傑克跳線螞蟻(Myrmecia pilosula)僅為一條。「在我看來,真核生物的染色體數目是隨機的,」中國科學院的遺傳學家覃重軍說,他是其中一項研究的作者之一。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體
    由美、英、法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小組,在3月2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合成出了人工真核生物染色體,並成功在釀酒酵母中發揮功能。這是人類首次合成出真核細胞的染色體,也是人類邁向人工合成生命體的重要一步,未來還能大幅提高抗瘧藥、柴油等產品的產量。
  • 中國科學家實現染色體「16合1」 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家實現染色體「16合1」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中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成果昨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這一成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將16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單條染色體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
  • 【最新】中科院今早在滬宣布:我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今早宣布,其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該成果於8月2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該成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