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2-20 華北教育頻道

創作背景:這兩首送別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當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當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寫了《別董大二首》。高適簡介: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別董大二首·其二注釋:

六翮(hé)飄颻(yáo)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城已經十多年。六翮:謂鳥類雙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鳥的兩翼。翮,禽鳥羽毛中間的硬管,代指鳥翼。飄颻:飄動。六翮飄颻,比喻四處奔波而無結果。京洛:本指洛陽,後多泛指國都。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高適的主要作品有:別董大二首·其一、營州歌、送李侍御赴安西、金城北樓、聽張立本女吟、塞上聽吹笛、燕歌行、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醉後贈張九旭、除夜作、別董大二首·其二、送鄭侍御謫閩中、入昌松東界山行、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送魏八、送蹇秀才赴臨洮、薊中作、夜別韋司士、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別董大二首、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送楊山人歸嵩陽、送董判官、自薊北歸、赴彭州山行之作、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登百丈峰二首、古大梁行、別韋參軍、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等。

《別董大二首·其二》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唐代高適《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唐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冬之際,高適離開長安,赴任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幕中掌書記的途中,經隴山時所作。高適遇到向臨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蕩蕩的新兵隊伍,不禁作下這首詩表達立功邊塞的強烈願望。高適簡介: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
  • 小學必背古詩80首:《別董大(其一)》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別董大(其一)》。這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的作品。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別董大其一高適03:24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別董大》(其一)唐·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 《別董大》古詩朗讀
    別董大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1. 唐代國力強盛,與邊疆交往廣泛。2. 邊境戰事頻繁,文人把邊塞立功作為求取功名、為官於朝的途徑。邊塞詩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詩人是高適與岑參,後世合稱「高岑」。一、初讀知詩意高適(700-765),字達夫。他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性格狂放不羈,好結交遊俠。他才氣沒有李白大,但是有著實際政治才幹。在動輒自比王侯的盛唐詩人中,高適是唯一做到高管而封侯者。
  • 唐代李紳《憫農二首》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根據唐代範攄《雲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公元799年(唐德宗貞元十五年)所作。李紳簡介: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 《別董大》裡面的董大是誰?讓高適寫出了這樣的詩句來送別
    在唐詩裡,我們都知道,高適和岑參是兩位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生於盛唐時期,他所寫的詩具有大唐氣派,筆力雄渾,氣勢磅礴。《滄浪詩話》裡面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可見高適的詩在當時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的是高適的《別董大》。原詩有兩首,我們最熟知的是第一首,大家可能背誦也很過關,詩的意思也都懂,卻從來沒有問問,高適別的這個董大是哪位大神。值得讓號稱唐代四大邊塞詩人的高適寫出「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詩句呢?董大名叫董庭蘭,是盛唐時期的一位著名音樂家,琴師。
  • 高適送別詩名作別董大,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四十多歲的年紀,高適在江湖遊蕩,跟李白、杜甫那段很有名的「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的遊歷就是在這段時間。此時,他也寫下了一些著名的詩篇,其中,其極具代表性的送別詩作《別董大》就是這一時期寫下的。《別董大》是組詩,共有兩首,世人大多只知其一,因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實在千古聞名,離別被他寫得慷慨激昂,振奮人心。不過,《別董大》還有其二,也有名句。詩題名為「別董大」,高適送別的是誰?他是在怎樣的境況下寫出「莫愁」一句的?從其二可以看出,他此時混得其實是有點慘的,慘澹到什麼地步?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別董大》
    別董大 作者: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作 者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
  • 唐代王維《雜詩三首·其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王維的主要作品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畫、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竹裡館、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鳥鳴澗、鹿柴、渭川田家、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過香積寺、秋夜曲、隴西行、酬張少府、送梓州李使君、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山中、歸嵩山作、相思、渭川田家、書事、哭孟浩然、辛夷塢
  • 唐代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所作。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高適豪邁豁達的兩首送別詩,一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的詩人感情充沛,才華橫溢,送別老朋友的時候覺得寫一首不過癮,一下子就寫了兩首。由於兩首詩的質量不同,好的那首幾乎盡人皆知,差的那首就成為了大大的冷門。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你兩首詩都會背的話,請允許我尊稱你為「詩詞大神」。就比如下面高適的兩首《別董大》,一般人對第一首非常熟悉,第二首卻從未聽說過。
  • 唐代杜牧《秋浦途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詩詞鑑賞豪爽的離別高適《別董大》
    高適,唐朝著名邊塞詩人,與岑參齊名,後人多把高適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他的詩雄渾奔放,提現了盛唐時期的社會,奮發圖強,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今天鑑賞他的一首詩《別董大》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贈別詩有兩首,這是其一。董大,即董庭蘭,是當時有名的琴師,音樂家。因家中排行老大,故稱董大。這在當時是流行的叫法。
  • 唐代戴叔倫《題稚川山水》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詩歌具體寫於何年尚待考證,從內容看,在仲夏暑熱的「五月」,詩人宦遊途中經日跋涉,向晚來到稚川,憩息於松下茅亭,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 《別董大》原有兩首,課本只選「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二首太心酸
    第一反應,不外乎那麼幾首:「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今天我在看詩詞的時候,偶然發現,原來《別董大》寫了兩首,難怪以前課本裡的題目是《別董大 其一》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第二首詩吧:別董大 其二唐代:高適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 筱青讀詩詞: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想讀一首雪詩的心情頓時沒有了,讀一首高適的《別董大》吧!稍微應應景。我們先來看這首詩的作者高適。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這個人在人才輩出的唐朝也是個傳奇式的人物。他是個大器晚成等詩人。他28歲加了科舉考試,但結果卻是名落孫山。
  • 唐代杜牧《題桃花夫人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首詩大約作於會昌年間杜牧任黃州刺史時。作者當時遊桃花夫人(息夫人)廟有感,便寫下了這首詠史詩。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王勃《山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首詩創作於公元672年(唐高宗鹹亨二年),是王勃旅蜀後期時的作品。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後,無所事事,本想借著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王勃簡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 鳳凰傳奇一首《別董大》感動了無數人,但你可能不知董大是何許人
    鳳凰傳奇在前兩天央視中秋晚會上的一首玲花戲曲唱法《別董大》,十足的中國風古韻,加之膾炙人口的古詩文歌詞,聽醉了,唱哭了不少觀眾。但是很多觀眾可能並不知道董大是誰?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位董大究竟是何許高人!
  • 唐代王維《臨湖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夏日某一天,作者乘舟至湖心亭飲酒賞荷。景物清新可愛,賞心悅目,作者心生歡愉,於是寫下這首詩作。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唐朝詩人高適這首詩,讓人懂得了,原來窮也可以窮得這麼瀟灑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都難以做到,可是唐朝詩人高適卻做到了,他這一首詩,讓人真正懂得了,原來窮也可以窮的這麼瀟灑。高適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別董大》,但卻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那首:「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因為高適的《別董大》其實有兩首,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另外一首。